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709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柜体,所述柜体上部包括控制面板、主控单片机、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控制面板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柜体中部为首尾联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有血管显像仪、采血仪、针管存放框、药水存放箱、摄像头,所述血管显像仪、摄像头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通道面对采血者一端设有帘布,所述柜体下部包括低温柜、标签打印机,所述标签打印机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该装置可以避免采血过程中针头多次穿刺而给患者带来的疼苦,使用该装置可以提高血管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采血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采血过程主要依靠护士的人工处理,经常能看到护士因为动脉穿刺多次不成功引发的医疗纠纷。身处临床一线,动脉穿刺几乎可以说是护士们必须学会的看家本领,看似简单,但却因患者动脉粗细、深浅不一,难度不定,时常会出现需要多次尝试穿刺血管才能成功采血的情况,尤其是遇到患者肥胖、过瘦、深色皮肤、贫血、血压过低、红血球增多症等动脉质量差、外周血管收缩等情况,还有一些年龄小的小孩子,在肉实的皮肤下面,动脉是很难找到的。
[0003]因此需要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可以方便携带还可以安全高效的进行采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以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以解决人工动脉穿刺不准而导致医疗纠纷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柜体,所述柜体上部包括控制面板、主控单片机、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控制面板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柜体中部为首尾联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有血管显像仪、采血仪、针管存放框、药水存放箱、摄像头,所述血管显像仪、摄像头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通道面对采血者一端设有帘布,所述柜体下部包括低温柜、标签打印机,所述标签打印机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设有两个实体按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柜体下部还包括针管处理箱,用于统一收集处理一次性针管,所述针管处理箱为可拉伸式处理箱。
[0009]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柜体上部侧面的凹槽内,所述柜体与显示屏铰链接,所述显示屏表面设有橡胶保护套。
[0010]进一步的,所述柜体中部还包括紫外线照射灯、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紫外线照射灯、红外线传感器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柜体底部设有折叠轮,用于驱动柜体移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在血管显像仪的工作下可以看到皮肤下的血管纹路,在摄像头的摄像下可以看到血管表面的皮肤,在双重的图像观察下医护人员可以准确的对血管进行穿刺,采集出来的血液可以贴上标签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标签,标签血液可以存放在低温柜中进行保存。该装置可以快速的寻找到血管并进行采血,避免在采血过程中由于找不到血管而多次穿刺采血人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是血管显像仪,2是采血仪,3是摄像头,4是针管存放框,5 是药水存放箱,6是控制面板,7是显示屏,8是针管处理箱,9是主控单片机,10是帘布,21是低温柜,22是标签打印机,31是红外线传感器, 32是紫外线照射灯,41是折叠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列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
[0020]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所述柜体上部包括控制面板6、主控单片机9、显示屏7,所述显示屏7、控制面板 6分别与主控单片机9电连接,所述柜体中部为首尾联通的通道,所述柜体中部设有血管显像仪1、采血仪2、针管存放框4、药水存放箱5、摄像头3,所述血管显像仪1、摄像头3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通道面对采血者一端设有帘布10,所述帘布10可以遮挡住采血的过程,帘布10 的设计是针对晕血的采血者,可以有效的帮助晕血者。所述血管显像仪1 为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血管显像仪1是根据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吸收能力强的原理设计而成。氧合血红蛋白以及去氧血红蛋白相对于其他组织,具有吸收红外光的能力强的特点,故通过氧合血红蛋白以及去氧血红蛋白反射的红外光强弱,同时经过一系列信号处理,即可在显示器上显示血管的走形。所述采血仪2为型号ABS2的采血仪,所述柜体下部包括低温柜21、标签打印机22,所述标签打印机22与主控单片机9电连接。在血管显示仪1的工作下可以看到人体的血管,在摄像头3的摄像下可以看到血管表面的皮肤,所述血管显像仪1和摄像头3的图像均显示在显示屏上,皮肤表面可以用药水存放箱5里的酒精进行消毒。所述控制面板6设有两个实体按钮,所述两个实体按钮分别为“启动”、“结束”按钮。所述柜体下部还包括针管处理箱8,用于统一收集处理一次性针管,所述针管处理箱8为可拉伸式处理箱,当处理箱里的针头满了可以把箱子拉出来,取出针管进行统一处理。所述显示屏7设置于柜体上部侧面的凹槽内,所述柜体与显示屏铰链接,所述显示屏7表面设有橡胶保护套,所述橡胶套可以保护显示屏7的安全,所述显示屏7可以通过铰接调整位置,采血结束以后可以放回在凹槽内。
[002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低温柜21、摄像头3、显示屏7均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型号;所述主控单片机9可以采用STM32单片机。
[002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3]当采血者需要进行采血时,医护人员把显示屏7从凹槽内拉出来选择最好的角度进行查看,医护人员按下装置“启动”按钮,启动该装置,然后采血者把手从帘布10的一端放进柜体中部内,医护人员在帘布的另一端先用药水存放箱5里的酒精对采血者进行消毒,然
后在把针头安装在采血仪2上,所述主控单片机9给血管显像仪1和摄像头3发送运行指令信号,采血者的血管图像和皮肤表面图像显示在显示屏7上,医护人员通过血管显像仪1和摄像头3的图像进行综合判断,然后选择最合适的位置对血管进行穿刺采血,同时主控单片机9给标签打印机22发送运行指令,当采血过程结束,标签打印机22把采血者的信息打印出来贴在采血管上,所述采血者信息通过主控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传输取得,标签可以确保采血者信息准确,避免由于采血者信息不准确引起不必要的错误。用过的针管可以扔在针管存放箱8里面,然后对针管统一无害处理,该措施可以避免医疗器械污染,整个采血流程结束以后可以按下“结束”按钮,该装置停止工作,医护人员把显示屏7放进柜体上部侧面的凹槽内,结束整个采血流程。
[0024]实施例二
[0025]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0026]所述柜体中部还包括紫外线照射灯32、红外线传感器31,所述紫外线照射灯32、红外线传感器31与主控单片机9电连接,所述红外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柜体,所述柜体上部包括控制面板、主控单片机、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控制面板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柜体中部为首尾联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有血管显像仪、采血仪、针管存放框、药水存放箱、摄像头,所述血管显像仪、摄像头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通道面对采血者一端设有帘布,所述柜体下部包括低温柜、标签打印机,所述标签打印机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设有两个实体按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可视化动脉采血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彩雪刘红芳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