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97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于固定至电路基板,其具备供外部探针插入的对接孔。同轴连接器包括本体、与本体固定的外壳模组及对应组装于本体和/或外壳模组内的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固定端子包括接触部与对接脚,可动端子包括呈悬臂状的基部、自基部纵向一端折弯延伸形成的对接脚及由基部纵向相对另一端向靠近固定端子方向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可动端子接触部用于与固定端子接触部对接,可动端子基部至少部分从对接孔露出,可动端子基部于外部探针插拔方向可实现弹性变位,可动端子还包括自基部两侧缘分别向两侧延伸的两个支撑臂,基部于两个支撑臂中间的部分与两个支撑臂共同构成弧状结构,两个支撑臂的延伸末端抵持于外壳模组。模组。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相互接触或分离的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越来越小型化的电子信息领域,诸如移动电话、平板设备、无线局域网装置等多种设备中,通常需要通过同轴连接器的开关功能来实现内部天线和外部天线的自由转换。另外,该同轴连接器也经常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中,用于连接外部的测试头到电路基板用于测试电路基板的高频特性。随着电子信息设备外形越变越小,这种同轴连接器的需求也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众所周知,外形越小,开关功能就越难实现,因此,此类同轴连接器的关键技术就在于如何在小型化结构的情况下解决开关失效和功能时好时坏的不可靠问题。
[0003]传统的同轴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该绝缘本体内的可动端子及固定端子,可动端子以可弹性变位的方式与固定端子接触或断开形成电开关功能,在此过程中,完全是依靠可动端子自身的弹性变位来完成与固定端子接触或断开的。因此,可动端子既要承担与固定端子电接触的任务,又要承担提供与固定端子断开时再次回复到两者接触状态时所需要的回复力的任务,当结构小型化时,既要保证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的接触稳定性,又要保证可动端子弹性变位的持久性成为业界一个重要难题。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在保证外形尺寸足够小型化的同时,能够实现可动端子多次被操作后与固定端子的接触和断开性能依然稳定可靠。
[0006]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具备供外部探针插入的对接孔,所述同轴连接器用于固定至电路基板,
[0008]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本体、与所述本体固定的外壳模组及对应结合于所述本体和/或所述外壳模组内的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
[0009]所述本体与外壳模组共同界定形成变位空间,所述可动端子至少部分位于变位空间内,所述变位空间定义有沿外部探针的插拔方向远离电路基板的上内壁面部,
[0010]所述固定端子包括固定端子接触部与固定端子对接脚,
[0011]所述可动端子包括呈悬臂状的可动端子基部、自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纵向一端折弯延伸形成的可动端子对接脚及由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纵向相对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固定端子方向延伸形成的可动端子接触部,
[0012]所述可动端子接触部用于与所述固定端子接触部对接,
[0013]所述可动端子基部至少部分从所述对接孔露出,所述可动端子基部于所述外部探
针插拔方向可实现弹性变位,
[0014]所述可动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的纵向的两侧缘分别向两侧延伸的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沿外部探针的拔出方向抵持于所述上内壁面部。
[0015]进一步,所述可动端子基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臂中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的部分与两个所述支撑臂共同构成向着电路基板凸出的弧状结构,两个所述支撑臂的延伸末端抵持于所述上内壁面部。
[0016]进一步,所述可动端子基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臂中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的部分从所述对接孔露出,以供所述外部探针抵接。
[0017]进一步,所述本体包括自所述变位空间的底壁向上凸伸形成的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沿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的纵向位于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的两侧。
[0018]进一步,所述本体包括自所述变位空间的底壁向上凸伸形成的凸块,所述可动端子基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臂中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的部分悬空位于所述凸块上方。
[0019]进一步,所述本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空间及沿可动端子基部的纵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两侧的两个第二容纳空间,两个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两个所述支撑臂的延伸末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0020]进一步,所述可动端子接触部位于所述固定端子接触部上侧且两者互相接触。
[0021]进一步,所述本体设有限位块,所述可动端子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可动端子接触部的抵靠部,所述外部探针作用于所述可动端子基部后,所述抵靠部抵靠于所述限位块且沿所述限位块移动,所述可动端子接触部与所述固定端子接触部分离。
[0022]进一步,所述限位块设有导引斜坡,所述抵靠部沿所述导引斜坡移动。
[0023]进一步,所述本体包括本体部、由所述本体部相对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限位部及由所述本体部另外相对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安装部,所述本体部、两个所述限位部及两个所述安装部共同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可动端子基部、所述可动端子接触部及两个所述支撑臂均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两个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安装空间,所述固定端子对接脚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第二安装空间,所述可动端子对接脚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同轴连接器的可动端子包括可动端子基部于两个支撑臂中间的部分与两个支撑臂共同构成的弧状简支结构,将外壳模组组装至本体后,两个支撑臂的延伸末端均抵持于绝缘模块,由于弧状简支结构对绝缘模块产生一个抵持力,从而使得绝缘模块对可动端子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保证可动端子接触部与固定端子接触部稳定接触;另外,可动端子包括连接于可动端子接触部的抵靠部,当外部探针作用于可动端子基部时,可动端子基部带动可动端子接触部移动,抵靠部抵靠于本体的收容腔内的限位块并沿着限位块移动,从而使得可动端子接触部与固定端子接触部分离,这样设计,可动端子弹性变位的持久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带有外部探针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所示带有外部探针的同轴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所示带有外部探针的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4是图3所示带有外部探针的同轴连接器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0029]图5是图4中,外部探针未作用于同轴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5中固定端子与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0031]图7

1是图1中沿A

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的,展示了所述外部探针未插入前的剖视图;
[0032]图7

2是图2中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33]图8是图4中,外部探针作用于同轴连接器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图8中画圈部分的放大图;
[0035]图10是图1中沿A

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的,展示了所述外部探针未插入后的剖视图;
[0036]图11是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的本体、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展示了外部探针插入前的状态示意图,此外移除了外壳模组;
[0037]图12是图11中的本体与固定端子的立体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具备供外部探针插入的对接孔,所述同轴连接器用于固定至电路基板,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本体、与所述本体固定的外壳模组及对应结合于所述本体和/或所述外壳模组内的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所述本体与外壳模组共同界定形成变位空间,所述可动端子至少部分位于变位空间内,所述变位空间定义有沿外部探针的插拔方向远离电路基板的上内壁面部,所述固定端子包括固定端子接触部与固定端子对接脚,所述可动端子包括呈悬臂状的可动端子基部、自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纵向一端折弯延伸形成的可动端子对接脚及由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纵向相对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固定端子方向延伸形成的可动端子接触部,所述可动端子接触部用于与所述固定端子接触部对接,所述可动端子基部至少部分从所述对接孔露出,所述可动端子基部于所述外部探针插拔方向可实现弹性变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的纵向的两侧缘分别向两侧延伸的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沿外部探针的拔出方向抵持于所述上内壁面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基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臂中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的部分与两个所述支撑臂共同构成向着电路基板凸出的弧状结构,两个所述支撑臂的延伸末端抵持于所述上内壁面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基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臂中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的部分从所述对接孔露出,以供所述外部探针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自所述变位空间的底壁向上凸伸形成的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沿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的纵向位于所述可动端子基部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