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帽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
技术介绍
[0002]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当作业人员头部受到坠落物的冲击时,利用安全帽帽壳、帽衬在瞬间先将冲击力分解到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然后利用安全帽各部位缓冲结构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允许的结构破坏将大部分冲击力吸收,使最后作用到人员头部的冲击力降低到4900N以下,从而起到保护作业人员的头部的作用,在电力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头部容易出汗,且安全帽顶部接近封闭空间,汗液散发困难,使用舒适度较差,同时安全帽的前侧内部都设有吸汗带,但吸汗带直接固定在顶带上,无法拆卸,安全帽使用较长时间后,吸汗带吸汗后会产生汗臭味,及其影响佩戴感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目的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将帽壳扣在头上,通过下颚带固定,并通过松紧扣调节松紧度,达到舒适的佩戴效果,设置肋板能增强帽壳的强度;且启动吸气风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壳(1)、下颚带(3)、固定块(4)、顶带(5)、缓冲垫(6)、肋板(7)、吸气风扇(13)、气管(14)、吸汗带(15)和松紧扣(20);帽壳(1)为内设空腔的半球形结构,且帽壳(1)的底部开口处的圆周外壁上设置一圈水平的帽檐(2);两组下颚带(3)分别设置在帽壳(1)底部,两组下颚带(3)通过松紧扣(20)连接;固定块(4)设置在帽壳(1)内壁上,固定块(4)设置六组,六组固定块(4)以帽壳(1)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顶带(5)为弧形,顶带(5)底部与固定块(4)连接,顶带(5)设置六组,六组顶带(5)顶部相互连接,六组顶带(5)以帽壳(1)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缓冲垫(6)水平设置在六组顶带(5)相互连接的位置处;肋板(7)包括第一弧形板(8)和第二弧形板(10);第一弧形板(8)设置在帽壳(1)内壁上,第一弧形板(8)与帽壳(1)内壁贴合,第一弧形板(8)上开设第一弧形槽(9),第一弧形槽(9)在第一弧形板(8)两端以及朝向佩戴者头部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二弧形板(10)设置在第一弧形板(8)上,第二弧形板(10)与第一弧形板(8)的弧度相同,第二弧形板(10)朝向第一弧形板(8)的端面上开设第二弧形槽(11),第二弧形槽(11)在第二弧形板(10)两端以及朝向第一弧形板(8)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二弧形槽(11)与第一弧形槽(9)相对,第二弧形槽(11)与第一弧形槽(9)组成气流通道,第二弧形板(10)上开设多组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光,郑海,吴德峰,林刚,龚靖,朱昌毅,周磊,蔡海慧,胡必政,章克练,章玮,金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平阳县昌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