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84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8
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包括帽壳、下颚带、固定块、顶带、缓冲垫、肋板、吸气风扇、气管、吸汗带和松紧扣;帽壳的底部设置帽檐;两组下颚带分别设置在帽壳底部;六组固定块设置在帽壳内壁上;顶带底部与固定块连接,顶带顶部相互连接;缓冲垫设置在顶带相互连接的位置处;肋板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槽与第一弧形槽组成气流通道,第二弧形板上开设多组吸气孔;吸气风扇设置在帽檐上,吸气风扇通过气管与气流通道连通;吸汗带拆卸式设置在帽壳前侧内部的两组顶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肋板能增强帽壳的强度;且能保持帽壳内的舒适环境,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同时吸汗带能够拆卸,便于清洗。便于清洗。便于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帽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

技术介绍

[0002]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当作业人员头部受到坠落物的冲击时,利用安全帽帽壳、帽衬在瞬间先将冲击力分解到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然后利用安全帽各部位缓冲结构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允许的结构破坏将大部分冲击力吸收,使最后作用到人员头部的冲击力降低到4900N以下,从而起到保护作业人员的头部的作用,在电力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头部容易出汗,且安全帽顶部接近封闭空间,汗液散发困难,使用舒适度较差,同时安全帽的前侧内部都设有吸汗带,但吸汗带直接固定在顶带上,无法拆卸,安全帽使用较长时间后,吸汗带吸汗后会产生汗臭味,及其影响佩戴感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目的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将帽壳扣在头上,通过下颚带固定,并通过松紧扣调节松紧度,达到舒适的佩戴效果,设置肋板能增强帽壳的强度;且启动吸气风扇,通过气管、气流通道和吸气孔对佩戴者头部进行吸气散热,能保持帽壳内的舒适环境,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同时吸汗带能够从顶带上拆卸下来,便于对吸汗带进行清洗,防止吸汗带散发汗臭味影响佩戴感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包括帽壳、下颚带、固定块、顶带、缓冲垫、肋板、吸气风扇、气管、吸汗带和松紧扣;
[0007]帽壳为内设空腔的半球形结构,且帽壳的底部开口处的圆周外壁上设置一圈水平的帽檐;两组下颚带分别设置在帽壳底部,两组下颚带通过松紧扣连接;固定块设置在帽壳内壁上,固定块设置六组,六组固定块以帽壳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顶带为弧形,顶带底部与固定块连接,顶带设置六组,六组顶带顶部相互连接,六组顶带以帽壳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缓冲垫水平设置在六组顶带相互连接的位置处;
[0008]肋板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设置在帽壳内壁上,第一弧形板与帽壳内壁贴合,第一弧形板上开设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在第一弧形板两端以及朝向佩戴者头部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二弧形板设置在第一弧形板上,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的弧度相同,第二弧形板朝向第一弧形板的端面上开设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槽在第二弧形板两端以及朝向第一弧形板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二弧形槽与第一弧形槽相对,第二弧形槽与第一弧形槽组成气流通道,第二弧形板上开设多组吸气孔,多组吸气孔与气流通道连通,多组吸气孔在第二弧形板朝向佩戴者头部的端面上形成开口;吸气风扇设置在帽檐上,吸气风扇上设有启动和停止按钮,吸气风扇上设有独立电源,吸气风扇的吸气端
与气管连接,气管与气流通道连通;吸汗带拆卸式设置在帽壳前侧内部的两组顶带上。
[0009]优选的,吸汗带朝向帽壳的弧面上设有两组U型块,两组U型块的U形槽相对,吸汗带安装状态下,两组顶带分别配合插入两组U型块的U形槽内。
[0010]优选的,吸汗带朝向帽壳内壁的弧面上设有水平的支撑板,支撑板位于U型块的中间位置处,支撑板底部设置卡扣;帽壳前侧内壁上设有与卡扣相互配合的卡槽,吸汗带安装状态下,卡扣卡入卡槽内。
[0011]优选的,肋板设置多组,多组肋板顶部相互连接,多组肋板以帽壳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且多组肋板上的气流通道相互连通。
[0012]优选的,吸气风扇上的独立电源为充电式电池组。
[0013]优选的,缓冲垫上开设多组气孔。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将帽壳扣在头上,通过下颚带固定,并通过松紧扣调节松紧度,达到舒适的佩戴效果,设置肋板能增强帽壳的强度;且启动吸气风扇,通过气管、气流通道和吸气孔对佩戴者头部进行吸气散热,能保持帽壳内的舒适环境,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同时吸汗带能够从顶带上拆卸下来,便于对吸汗带进行清洗,防止吸汗带散发汗臭味影响佩戴感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施工用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施工用安全帽的A

A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施工用安全帽中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帽壳;2、帽檐;3、下颚带;4、固定块;5、顶带;6、缓冲垫;7、肋板;8、第一弧形板;9、第一弧形槽;10、第二弧形板;11、第二弧形槽;12、吸气孔;13、吸气风扇;14、气管;15、吸汗带;16、U型块;17、支撑板;18、卡扣;19、卡槽;20、松紧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包括帽壳1、下颚带3、固定块4、顶带5、缓冲垫6、肋板7、吸气风扇13、气管14、吸汗带15和松紧扣20;
[0021]帽壳1为内设空腔的半球形结构,且帽壳1的底部开口处的圆周外壁上设置一圈水平的帽檐2;两组下颚带3分别设置在帽壳1底部,两组下颚带3通过松紧扣20连接;固定块4设置在帽壳1内壁上,固定块4设置六组,六组固定块4以帽壳1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顶带5为弧形,顶带5底部与固定块4连接,顶带5设置六组,六组顶带5顶部相互连接,六组顶带5以帽壳1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缓冲垫6水平设置在六组顶带5相互连接的位置处;
[0022]肋板7包括第一弧形板8和第二弧形板10;第一弧形板8设置在帽壳1内壁上,第一弧形板8与帽壳1内壁贴合,第一弧形板8上开设第一弧形槽9,第一弧形槽9在第一弧形板8
两端以及朝向佩戴者头部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二弧形板10设置在第一弧形板8上,第二弧形板10与第一弧形板8的弧度相同,第二弧形板10朝向第一弧形板8的端面上开设第二弧形槽11,第二弧形槽11在第二弧形板10两端以及朝向第一弧形板8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二弧形槽11与第一弧形槽9相对,第二弧形槽11与第一弧形槽9组成气流通道,第二弧形板10上开设多组吸气孔12,多组吸气孔12与气流通道连通,多组吸气孔12在第二弧形板10朝向佩戴者头部的端面上形成开口;吸气风扇13设置在帽檐2上,吸气风扇13上设有启动和停止按钮,吸气风扇13上设有独立电源,吸气风扇13的吸气端与气管14连接,气管14与气流通道连通;吸汗带15拆卸式设置在帽壳1前侧内部的两组顶带5上。
[0023]本技术中,将帽壳1扣在头上,通过下颚带3固定,并通过松紧扣20调节松紧度,达到舒适的佩戴效果,设置肋板7能增强帽壳1的强度;且启动吸气风扇13,通过气管14、气流通道和吸气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壳(1)、下颚带(3)、固定块(4)、顶带(5)、缓冲垫(6)、肋板(7)、吸气风扇(13)、气管(14)、吸汗带(15)和松紧扣(20);帽壳(1)为内设空腔的半球形结构,且帽壳(1)的底部开口处的圆周外壁上设置一圈水平的帽檐(2);两组下颚带(3)分别设置在帽壳(1)底部,两组下颚带(3)通过松紧扣(20)连接;固定块(4)设置在帽壳(1)内壁上,固定块(4)设置六组,六组固定块(4)以帽壳(1)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顶带(5)为弧形,顶带(5)底部与固定块(4)连接,顶带(5)设置六组,六组顶带(5)顶部相互连接,六组顶带(5)以帽壳(1)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缓冲垫(6)水平设置在六组顶带(5)相互连接的位置处;肋板(7)包括第一弧形板(8)和第二弧形板(10);第一弧形板(8)设置在帽壳(1)内壁上,第一弧形板(8)与帽壳(1)内壁贴合,第一弧形板(8)上开设第一弧形槽(9),第一弧形槽(9)在第一弧形板(8)两端以及朝向佩戴者头部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二弧形板(10)设置在第一弧形板(8)上,第二弧形板(10)与第一弧形板(8)的弧度相同,第二弧形板(10)朝向第一弧形板(8)的端面上开设第二弧形槽(11),第二弧形槽(11)在第二弧形板(10)两端以及朝向第一弧形板(8)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二弧形槽(11)与第一弧形槽(9)相对,第二弧形槽(11)与第一弧形槽(9)组成气流通道,第二弧形板(10)上开设多组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光郑海吴德峰林刚龚靖朱昌毅周磊蔡海慧胡必政章克练章玮金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平阳县昌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