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677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血液透析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包括一号盖体和二号盖体,所述一号盖体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转动圆孔,所述转动圆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内螺纹齿轮,所述内螺纹齿轮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固定连接在一号盖体内壁上,所述内螺纹齿轮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弹性铜质正极,所述弹性铜质正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铜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弹性铜质正极、铜质负极片、驱动齿轮、内螺纹齿轮、螺纹柱、滑动孔和滑动铜杆相配合,解决了传统报警装置不能对不同粗细的置管进行检测的问题。检测的问题。检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血液透析相关设备
,具体为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0003]现有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传统的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不能对不同直径的血液透析置管进行检测,在使用较细的置管时无法不便于察觉置管是否脱落,在使用较粗的置管时,容易即将置管阻塞,导致透析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解决了传统报警装置不能对不同粗细的置管进行检测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包括一号盖体和二号盖体,所述一号盖体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转动圆孔,所述转动圆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内螺纹齿轮,所述内螺纹齿轮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固定连接在一号盖体内壁上,所述内螺纹齿轮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弹性铜质正极,所述弹性铜质正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铜杆,所述一号盖体的左侧顶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与滑动铜杆滑动连接,所述二号盖体的右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铜质负极片,所述二号盖体的顶部开设有蜂鸣孔,所述蜂鸣孔内固定连接有蜂鸣器,所述二号盖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指示灯。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盖体的反面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二号盖体。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钮,所述转动钮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盖体和二号盖体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耳和二号固定耳,所述二号固定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一号盖体和二号盖体的左侧均开设有贯穿通孔,所述通孔内转动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盖体和二号盖体的外表面镀银。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盖体的右侧和二号盖体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板,所述固定边板分别和二号固定带和一号固定带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固定带和一号固定带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和毛毡。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通过弹性铜质正极、铜质负极片、转动孔、转动杆、驱动齿轮、内螺纹齿轮、螺纹柱、滑动孔和滑动铜杆相配合,在使用时,通过旋转转动杆调节弹性铜质正极和铜质负极片之间的距离,便于将不同粗细的置管进行夹持防止在夹持过细的置管时脱落,避免在夹持过粗的置管时,将置管阻塞,提高报警装置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号盖体和二号盖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一号盖体;2、二号盖体;3、一号固定耳;4、二号固定耳;5、固定螺母;6、固定螺栓;7、指示灯;8、蜂鸣器;9、二号固定带;10、固定边板;11、转动轴;12、一号固定带;13、转动钮;14、毛毡;15、魔术贴;16、弹性铜质正极;17、铜质负极片;18、转动孔;19、转动杆;20、驱动齿轮;21、内螺纹齿轮;22、螺纹柱;23、滑动孔;24、滑动铜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包括一号盖体1和二号盖体2,一号盖体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转动圆孔,转动圆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9,转动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20,驱动齿轮20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内螺纹齿轮21,内螺纹齿轮21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孔18,转动孔18固定连接在一号盖体1内壁上,内螺纹齿轮2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柱22,螺纹柱2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弹性铜质正极16,弹性铜质正极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铜杆24,一号盖体1的左侧顶部开设有滑动孔23,滑动孔23与滑动铜杆24滑动连接,二号盖体2的右侧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铜质负极片17,二号盖体2的顶部开设有蜂鸣孔,蜂鸣孔内固定连接有蜂鸣器8,二号盖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指示灯7。
[0023]本实施方案中,置管滑落时,通过弹性铜质正极16和铜质负极片17接触后将指示灯7和蜂鸣器8启动,提示患者和医务人员置管掉落。
[0024]具体的,一号盖体1的反面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的左侧转动连接有
二号盖体2。
[0025]本实施例中,通过一号盖体1和二号盖体2转动连接,方便将置管进行夹持。
[0026]具体的,转动杆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钮13,转动钮13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27]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钮13上的防滑纹防止医护人员在拧动转动钮13时手滑。
[0028]具体的,一号盖体1和二号盖体2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耳3和二号固定耳4,二号固定耳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5,一号盖体1和二号盖体2的左侧均开设有贯穿通孔,通孔内转动连接有固定螺栓6,固定螺栓6与固定螺母5螺纹连接。
[0029]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螺栓6与固定螺母5螺纹连接,便于将一号盖体1和二号盖体2之间固定,防止置管掉落。
[0030]具体的,一号盖体1和二号盖体2的外表面镀银。
[0031]本实施例中,通过一号盖体1和二号盖体2表面镀银,防止一号盖体1和二号盖体2的表面滋生细菌,防止伤口感染。
[0032]具体的,一号盖体1的右侧和二号盖体2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板10,固定边板10分别和二号固定带9和一号固定带12固定连接,二号固定带9和一号固定带12的下端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包括一号盖体(1)和二号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盖体(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转动圆孔,所述转动圆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9),所述转动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20),所述驱动齿轮(20)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内螺纹齿轮(21),所述内螺纹齿轮(21)的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孔(18),所述转动孔(18)固定连接在一号盖体(1)内壁上,所述内螺纹齿轮(2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柱(22),所述螺纹柱(2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弹性铜质正极(16),所述弹性铜质正极(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铜杆(24),所述一号盖体(1)的左侧顶部开设有滑动孔(23),所述滑动孔(23)与滑动铜杆(24)滑动连接,所述二号盖体(2)的右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铜质负极片(17),所述二号盖体(2)的顶部开设有蜂鸣孔,所述蜂鸣孔内固定连接有蜂鸣器(8),所述二号盖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指示灯(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血透置管脱落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盖体(1)的反面左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张春媛托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