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662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属于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乏汽输配机组,还包括用于调节乏汽温度和压力的双变冷凝器,所述乏汽输配机组的输入端通过乏汽回收管道与锅炉出气端相连,所述乏汽输配机组的输出端通过管道接入双变冷凝器,所述双变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乏汽输配机组的回收端相连,所述乏汽输配机组的输出端通过乏汽回收管道与锅炉回收端相连;所述双变冷凝器通过换热管道与换热器双向连接,所述换热器通过回炉管道与冷凝热回炉装置双向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应用于火电厂。于火电厂。于火电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一种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属于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火电厂发电中,常用的发电工艺是将水通过电厂的锅炉加热为高温高压的蒸汽(300

500℃,3.0

4.0MPa),这些蒸汽推动高中低压气轮发电机发电,高压蒸汽在气轮机中做功后,变为乏汽(30

80℃,6

35kpa),乏汽经过空冷岛或水冷塔冷凝后成为冷凝水返回锅炉重新被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再次做为发电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冷凝热气被空冷岛或水冷塔提取后排向的大气中,使火电厂的热效率普遍只能保持在40

50%,甚至更低的水平上;因此,目前火电厂热效率较低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硬件结构的改进。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乏汽输配机组,还包括用于调节乏汽温度和压力的双变冷凝器,所述乏汽输配机组的输入端通过乏汽回收管道与锅炉出气端相连,所述乏汽输配机组的输出端通过管道接入双变冷凝器,所述双变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乏汽输配机组的回收端相连,所述乏汽输配机组的输出端通过乏汽回收管道与锅炉回收端相连;
[0005]所述双变冷凝器通过换热管道与换热器双向连接,所述换热器通过回炉管道与冷凝热回炉装置双向连接;
[0006]所述乏汽输配机组的内部设置有输配控制器,所述输配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设置在乏汽输配机组内部的换热量控制阀组、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双变冷凝器的内部设置有压力调节阀组、温度调节阀组、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调节阀组和温度调节阀组的控制端通过导线与输配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输配控制器相连。
[0007]所述冷凝热回炉装置具体为不设排放装置的空冷岛或水冷塔。
[0008]所述输配控制器还连接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现场通信总线与监控室内的监控服务器相连,所述监控服务器用于调节乏汽运行参数和换热系统的换热量。
[0009]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MIK

P300;
[001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PT100;
[0011]所述输配控制器的型号为S7

400PLC。
[0012]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乏汽能量循环系统主要安装应用于火电厂,通过设置一套,可以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将大量的冷凝热气进行有效回收,避免被空冷岛或水冷塔排放,有效提高火电厂发电工艺的热效率,降低发电煤
耗,降低发电成本,并能减少二氧化物及烟尘排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为乏汽输配机组、2为双变冷凝器、3为换热器、4为冷凝热回炉装置、11为输配控制器、12为换热量控制阀组、13为第一压力传感器、14为第一温度传感器、21为压力调节阀组、22为温度调节阀组、23为第二压力传感器、24为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乏汽输配机组1,还包括用于调节乏汽温度和压力的双变冷凝器2,所述乏汽输配机组1的输入端通过乏汽回收管道与锅炉出气端相连,所述乏汽输配机组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接入双变冷凝器2,所述双变冷凝器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乏汽输配机组1的回收端相连,所述乏汽输配机组1的输出端通过乏汽回收管道与锅炉回收端相连;
[0018]所述双变冷凝器2通过换热管道与换热器3双向连接,所述换热器3通过回炉管道与冷凝热回炉装置4双向连接;
[0019]所述乏汽输配机组1的内部设置有输配控制器11,所述输配控制器11通过导线分别与设置在乏汽输配机组1内部的换热量控制阀组12、第一压力传感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相连,所述双变冷凝器2的内部设置有压力调节阀组21、温度调节阀组22、第二压力传感器23、第二温度传感器24,所述压力调节阀组21和温度调节阀组22的控制端通过导线与输配控制器11相连,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输配控制器11相连。
[0020]所述冷凝热回炉装置4具体为不设排放装置的空冷岛或水冷塔。
[0021]所述输配控制器11还连接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现场通信总线与监控室内的监控服务器相连,所述监控服务器用于调节乏汽运行参数和换热系统的换热量。
[0022]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3、第二压力传感器23的型号为MIK

P300;
[002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24的型号为PT100;
[0024]所述输配控制器11的型号为S7

400PLC。
[0025]本技术参考冬季供热将集中供热系统改造为大温差系统,或对电厂进行高背压改造,在电厂安装热泵等技术手段,从而吸收乏汽的冷凝热进行供暖,间接使用了乏汽的热量,可以提高了火电厂的热效率。
[0026]本技术提供的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系统基于乏汽智能输配机组进行控制,对火电厂乏汽进行输配、冷凝、热交换后,将乏汽中的大量热量回归火电厂蒸气锅炉,对乏汽能量进行循环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火电厂发电热效率。
[0027]系统中设置双变冷凝器根据需要对回收的乏汽温度和压力进行调整,系统使用冷凝热回炉装置替代传统的空冷岛或水冷塔,减少乏汽能量流失;所述乏汽智能输配机组内部设置的控制器用于适时调整乏汽运行参数和换热系统的换热量,由控制器接收到管道内
设置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气压及气温参数,由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做出统一的协调控制,对相应调节阀组进行远程控制,实现控制乏汽运行参数和换热系统换热量的目的。
[0028]关于本技术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的各部件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并基于不依赖相应软件程序执行的前提下,解决本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中出现的部件、模块、具体元器件的型号、连接方式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已公开专利、已公开的期刊论文、或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乏汽能量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乏汽输配机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乏汽温度和压力的双变冷凝器(2),所述乏汽输配机组(1)的输入端通过乏汽回收管道与锅炉出气端相连,所述乏汽输配机组(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接入双变冷凝器(2),所述双变冷凝器(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乏汽输配机组(1)的回收端相连,所述乏汽输配机组(1)的输出端通过乏汽回收管道与锅炉回收端相连;所述双变冷凝器(2)通过换热管道与换热器(3)双向连接,所述换热器(3)通过回炉管道与冷凝热回炉装置(4)双向连接;所述乏汽输配机组(1)的内部设置有输配控制器(11),所述输配控制器(11)通过导线分别与设置在乏汽输配机组(1)内部的换热量控制阀组(12)、第一压力传感器(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相连,所述双变冷凝器(2)的内部设置有压力调节阀组(21)、温度调节阀组(22)、第二压力传感器(23)、第二温度传感器(24),所述压力调节阀组(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云鹏郝路卫瑞邰旭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