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1488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由稀土掺杂基质材料锆/铪基碱金属氟化物得到,基质材料通式为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一类可在生物体内降解的稀土掺杂锆/铪基碱金属氟化物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稀土掺杂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低毒、良好的抗光漂白性、无背景荧光、较深的光穿透深度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荧光造影剂,在生物检测、成像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等各种体内应用领域都展示出极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以最具代表性的β-NaYF4为代表的所有现有的稀土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都不能在体内进行生物降解,并在生物体内大量的聚集,而不能以无害的方式从生物体体内进行有效的清除,这使得它们的临床应用转化几乎不可能。因此,目前亟需出现一种可在生物体内降解的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生物体内可降解的稀土掺杂锆/铪基碱金属氟化物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由稀土掺杂基质材料锆/铪基碱金属氟化物得到,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由稀土掺杂基质材料锆/铪基碱金属氟化物得到,其特征在于,基质材料的通式为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由稀土掺杂基质材料锆/铪基碱金属氟化物得到,其特征在于,基质材料的通式为MxTyFx+4y,稀土掺杂后的纳米晶结构通式为MxTyFx+4y:z%Ln,其中,M为Li、Na和K中的一种或多种;T为Zr和/或Hf;Ln选自Yb、Er、Tm、Ho、Gd、Eu、Tb、Sm、Dy、Ce和Nd中的一种或多种;1≤x≤7;1≤y≤6;0≤z≤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1≤x≤3;1≤y≤2;10.5≤z≤22。优选地,21≤z≤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x=3,y=1,所述基质材料为K3ZrF7,所述稀土掺杂后的纳米晶结构通式为K3ZrF7:z%L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x=3,y=1,所述基质材料为K3ZrF7,稀土掺杂后的纳米晶结构式为K3ZrF7:z1%Yb/z2%Er,其中5≤z1≤30,0.5≤z2≤5。优选地,10≤z1≤20,0.5≤z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内可降解上转换无机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掺杂后的纳米晶结构式为KxZryFx+4y:20%Yb/2%Er、KxZryFx+4y:20%Yb/1%Tm、KxHfyFx+4y:20%Yb/2%Er、KxZry1Hfy2Fx+4(y1+y2):20%Yb/2%Er、NaxZryFx+4y:20%Yb/2%Er、NaxHfyFx+4y:20%Yb/2%Er、NaxZry1Hfy2Fx+4(y1+y2):20%Yb/2%Er、LixZryFx+4y:20%Yb/2%Er;其中,1≤y1+y2≤6。
优选地,稀土掺杂后的纳米晶为K3ZrF7:20%Yb/2%Er、K2ZrF6:20%Yb/2%Er、KZrF5:20%Yb/2%Er、K3HfF7:20%Yb/2%Er、K2HfF6:20%Yb/2%Er、K3Zr0.5Hf0.5F7:20%Yb/2%Er、Na3ZrF7:20%Yb/2%Er、Na2ZrF6:20%Yb/2%Er、Na5Zr2F13:20%Yb/2%Er、Na7Zr6F31:20%Yb/2%Er、Na3HfF7:20%Yb/2%Er、Na5Hf2F13:20%Yb/2%Er、Na3Zr0.5Hf0.5F7:20%Yb/2%Er、Li4ZrF8:20%Yb/2%Er、Li2ZrF6:20%Yb/2%Er。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生物体内可降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茂椿彭鹏飞刘永升付虎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