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动脉穿刺按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456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肢动脉穿刺按压装置,包括壳体、弹簧片、压圈、气囊、硅胶绑带、第一魔术扣公面和第一魔术扣母面;弹簧片可拆卸的设于壳体的内部,弹簧片的中部向下形成有弧面,气囊横向设于壳体的下方开口处内部,压圈固定在壳体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上,气囊的边缘插入在压圈和壳体之间并借助压圈固定在壳体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卡环,两个卡环中均固定有一个硅胶绑带,第一魔术扣公面固定在右侧的一个硅胶绑带的端部外侧,第一魔术扣母面固定在左侧的一个硅胶绑带的端部内侧并与第一魔术扣公面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操作以方便使用,省时省力;即使下肢在活动时,气囊也不会离开穿刺处,从而始终起到止血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循环使用以节省资源。型能循环使用以节省资源。型能循环使用以节省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动脉穿刺按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下肢动脉穿刺按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中经常需要进行DSA血管造影,DSA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将显影剂注入血管里,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所显示的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在进行DSA血管造影前,需要在下肢上进行动脉穿刺;下肢在做动脉穿刺后需要连续按压4

6小时以起到止血效果;现有的按压方式主要是用砂包按压在穿刺处,然后使用纱布和绷带缠绕固定,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由于纱布和绷带缺少弹性,若绑得过紧,则会引起穿刺处疼痛以及血液流通不畅,若绑的过松,砂袋则容易滑离穿刺处而导致起不到止血作用,因此,使用较为不便,且纱布和绷带使用后需丢弃,进而造成资源浪费,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化了操作以方便使用、省时省力,并能使气囊始终紧紧按压在穿刺处以始终起到止血作用,且能循环使用以节省资源的下肢动脉穿刺按压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下肢动脉穿刺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弹簧片、压圈、气囊、硅胶绑带、第一魔术扣公面和第一魔术扣母面;所述弹簧片可拆卸的设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弹簧片的中部向下形成有弧面,所述气囊横向设于壳体的下方开口处内部,所述压圈固定在壳体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上,所述气囊的边缘插入在压圈和壳体之间并借助压圈固定在壳体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上,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卡环,两个所述卡环中均固定有一个硅胶绑带,所述第一魔术扣公面固定在右侧的一个硅胶绑带的端部外侧,所述第一魔术扣母面固定在左侧的一个硅胶绑带的端部内侧并与第一魔术扣公面相互配合;每个所述硅胶绑带的外部还均固定有多个垂直于硅胶绑带分布的牵引带,多个所述牵引带的前端之间和多个牵引带的后端之间还均设有一个可活动的弹性增力带,每个所述弹性增力带的右端外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第二魔术扣公面,对应地,每个所述弹性增力带的左端内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第二魔术扣母面。
[0005]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包括两个上下拼合的气囊片,两个所述气囊片的边缘均固定在压圈和壳体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之间。
[000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气囊片的中心均向外形成有一个上下对称设置的气囊包,上方的一个所述气囊包的外侧与弧面相互配合。
[0007]进一步地,上方的一个所述气囊包的内壁上还向外形成有一个气管,所述气管的端部穿过壳体并伸出到壳体的外部,所述气管的端部还套设有一个可拆卸的管套。
[000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硅胶绑带的根部前后两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延伸部。
[000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牵引带的两端均形成有一个套环,前侧的一个所述弹性增力带穿插设置在多个位于牵引带前端的套环之间,后侧的一个所述弹性增力带穿插设置在多
个位于牵引带后端的套环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的内侧均开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卡槽,所述弹簧片的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在两个卡槽中。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借助气囊按压在穿刺处,然后借助两个硅胶绑带环绕固定在下肢上,进而简化了操作以方便使用,省时省力;由于硅胶绑带具有弹性,能在保证血液流通顺畅的前提下,使得气囊始终紧紧按压在穿刺处;同时借助两个弹性增力带和多个牵引带辅助固定两个硅胶绑带,即使下肢在活动时,气囊也不会离开穿刺处,从而始终起到止血作用;此外,本技术能循环使用以节省资源。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剖面结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气囊的俯视结构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6]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7]如图1~3所示,一种下肢动脉穿刺按压装置,包括壳体1、弹簧片2、压圈8、气囊3、硅胶绑带5、第一魔术扣公面6和第一魔术扣母面7;弹簧片2可拆卸的设于壳体1的内部,弹簧片2的中部向下形成有弧面21,气囊3横向设于壳体1的下方开口处内部,压圈8固定在壳体1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上,气囊3的边缘插入在压圈8和壳体1之间并借助压圈8固定在壳体1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上,壳体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卡环102,两个卡环102中均固定有一个硅胶绑带5,第一魔术扣公面6固定在右侧的一个硅胶绑带5的端部外侧,第一魔术扣母面7固定在左侧的一个硅胶绑带5的端部内侧并与第一魔术扣公面6相互配合;每个硅胶绑带5的外部还均固定有多个垂直于硅胶绑带5分布的牵引带12,多个牵引带12的前端之间和多个牵引带12的后端之间还均设有一个可活动的弹性增力带9,每个弹性增力带9的右端外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第二魔术扣公面10,每个弹性增力带9的左端内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第二魔术扣母面11。
[0018]气囊3包括两个上下拼合的气囊片33,两个气囊片33的边缘均固定在压圈8和壳体1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之间,两个气囊片33的中心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同心设置的气囊包31,上
方的一个气囊包31的外侧与弧面21相互配合。
[0019]上方的一个气囊包31的内壁上还向外形成有一个气管32,气管32的端部穿过壳体1并伸出到壳体1的外部,气管32的端部还套设有一个可拆卸的管套4。
[0020]两个硅胶绑带5的根部前后两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延伸部51,用来增加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进而防止两个硅胶绑带5发生扭转。
[0021]每个牵引带12的两端均形成有一个套环121,前侧的一个弹性增力带9穿插设置在多个位于牵引带12前端的套环121之间,后侧的一个弹性增力带9穿插设置在多个位于牵引带12后端的套环121之间。
[0022]壳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卡块101,两个卡块101的内侧均开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卡槽103,弹簧片2的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在两个卡槽103中。
[0023]使用时,取下管套4并通过气管32将气体充入到两个气囊包31之间,进而在完成充气后装回管套4;此时,弧面21的下方压紧在上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动脉穿刺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弹簧片、压圈、气囊、硅胶绑带、第一魔术扣公面和第一魔术扣母面;所述弹簧片可拆卸的设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弹簧片的中部向下形成有弧面,所述气囊横向设于壳体的下方开口处内部,所述压圈固定在壳体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上,所述气囊的边缘插入在压圈和壳体之间并借助压圈固定在壳体下方开口处的端面上,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卡环,两个所述卡环中均固定有一个硅胶绑带,所述第一魔术扣公面固定在右侧的一个硅胶绑带的端部外侧,所述第一魔术扣母面固定在左侧的一个硅胶绑带的端部内侧并与第一魔术扣公面相互配合;每个所述硅胶绑带的外部还均固定有多个垂直于硅胶绑带分布的牵引带,多个所述牵引带的前端之间和多个牵引带的后端之间还均设有一个可活动的弹性增力带,每个所述弹性增力带的右端外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第二魔术扣公面,对应地,每个所述弹性增力带的左端内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第二魔术扣母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穿刺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两个上下拼合的气囊片,两个所述气囊片的边缘均固定在压圈和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琼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