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35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7
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涉及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引流管主体,引流管主体前端部设有引流孔,引流管主体后端设有引流管接头,引流孔后侧的引流管主体前部上套设有可在引流管主体轴向上前后滑动的封堵气囊,所述的封堵气囊为环状扁平气囊,封堵气囊后端上设有推拉充气管,推拉充气管后端设有单向充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颅骨开孔处将大脑与外界隔离,引流感染风险低,引流管置入颅内部分不易滑脱等优点。颅内部分不易滑脱等优点。颅内部分不易滑脱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我们知道,由高血压,颅脑外伤引起的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具备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需要迅速清除积血积液以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微创引流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微创引流术的流程为:确定积血位置,通过颅骨钻将颅骨钻孔,然后将微创颅脑引流管留置于患处,创口处用纱布覆盖包扎,一般在3

5天即可将积血积液引流完毕。
[0003]现有的微创引流术中,为了使手术操作简单、过程更加顺利,引流管外径会比颅骨上的开孔小,纱布包扎无法将大脑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因此,引流感染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引流管较为光滑,缺少有效的固定措施,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移动或意外的刮碰等,引流管置入颅内的部分存在滑脱,移位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颅骨开孔处将大脑与外界隔离,引流感染风险低,引流管置入颅内部分不易滑脱的微创颅脑引流管。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引流管主体前端部设有引流孔,引流管主体后端设有引流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引流孔后侧的引流管主体前部上套设有(未充气时)可在引流管主体轴向上前后滑动的封堵气囊,所述的封堵气囊为环状扁平气囊(呈套筒状),封堵气囊后端上设有推拉充气管,推拉充气管后端设有单向充气阀。<br/>[0007]本技术中引流管主体前部的外壁上与封堵气囊(配合)相对处均布有定位凹槽。封堵气囊充气后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封堵气囊的侧壁陷入定位凹槽内,封堵气囊与引流管主体间固定更稳固,二者间不易相互移动。
[0008]本技术中所述的封堵气囊上设有与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可以是在封堵气囊的侧壁上设置的与封堵气囊内部连通的囊状凸起,也可以是在封堵气囊的侧壁上上设置的实心的凸起。当封堵气囊充气后,定位凸起进入与之相对的定位凹槽内,定位更牢固,且对封堵气囊内的压力要求低。
[0009]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根据患者的血肿位置调整封堵气囊在引流管主体上的位置。在封堵气囊未充气或预充气状态(封堵气囊未充气或预充气时,封堵气囊紧贴在引流管主体外壁上)下将本技术置入颅脑血肿位置后,对封堵气囊充气使其膨胀,封堵气囊外侧囊壁与颅骨孔完全贴合,将大脑与外界环境隔离,脑积血通过引流管上的引流孔引流出体外。封堵气囊与颅骨孔的配合起到固定引流管主体的作用,引流管主体置入颅脑部分不易移动和滑脱。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中封堵气囊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图2所示的微创颅脑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3,引流管主体3前端部设有引流孔1,引流管主体3后端设有引流管接头5,引流孔1后侧的引流管主体3前部上套设有未充气或预充气时可在引流管主体轴向上前后滑动的封堵气囊2,所述的封堵气囊2为呈套筒状的环状扁平气囊,封堵气囊2后端上设有推拉充气管4,推拉充气管4后端设有单向充气阀6。封堵气囊为弹性气囊,封堵气囊的内径不大于引流管主体前部的外径,封堵气囊未充气时,封堵气囊紧贴在引流管主体外壁上,轻微用力向前或向后拖拽封堵气囊时,封堵气囊在引流管主体轴向上前后滑动,封堵气囊充气膨胀后,其内侧壁与引流管主体摩擦力增大、二者固定,外侧壁与颅骨孔贴合;也可以是封堵气囊的内径大于引流管主体前部的外径,对封堵气囊预充气膨胀后,封堵气囊的内侧壁与引流管主体接触固定,预充气膨胀后的封堵气囊外径小于颅骨孔的孔径,当将引流管置入颅脑血肿位置后,封堵气囊位于颅骨孔内后,再对封堵气囊二次充气,使封堵气囊二次膨胀、外侧壁与颅骨孔完全贴合;临床使用时,保持封堵气囊不充气,根据血肿位置调整封堵气囊在引流管上的位置,通过单向充气阀对封堵气囊第一次充气,使封堵气囊稍膨胀后固定于引流管上,将引流管置入颅脑血肿位置后,对封堵气囊第二次充气,使封堵气囊外侧囊壁与颅骨孔完全贴合,将大脑与外界环境隔离,脑积血通过引流管上的引流孔引流出体外,同时引流管不会滑脱出颅脑。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颅骨开孔处将大脑与外界隔离,引流感染风险低,引流管置入颅内部分不易滑脱等优点。
[0013]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引流管主体3前部的外壁上与封堵气囊配合相对处均布有定位凹槽;封堵气囊2充气后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封堵气囊的侧壁陷入定位凹槽内,封堵气囊与引流管主体间固定更稳固,二者间不易相互移动。所述的封堵气囊上设有与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可以是在封堵气囊的侧壁上设置的与封堵气囊内部连通的囊状凸起,也可以是在封堵气囊的侧壁上上设置的实心的凸起;当封堵气囊充气后,定位凸起进入与之相对的定位凹槽内,定位更牢固,且对封堵气囊内的压力要求低。
[0014]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根据患者的血肿位置调整封堵气囊在引流管主体上的位置。在封堵气囊未充气或预充气状态下将本技术置入颅脑血肿位置,此时如封堵气囊与颅骨孔偏差较大,可通过推拉充气管向前或向后小范围的移动封堵气囊,调整其与颅骨孔的位置关系,提高密封隔离效果。然后对封堵气囊充气使其膨胀,封堵气囊外侧囊壁与颅骨孔完全贴合,将大脑与外界环境隔离,脑积血通过引流管上的引流孔引流出体外。封堵气囊与颅骨孔的配合起到固定引流管主体的作用,引流管主体置入颅脑部分不易移动和滑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颅脑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引流管主体前端部设有引流孔,引流管主体后端设有引流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引流孔后侧的引流管主体前部上套设有可在引流管主体轴向上前后滑动的封堵气囊,所述的封堵气囊为环状扁平气囊,封堵气囊后端上设有推拉充气管,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兰平李启鹏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世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