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车间自动化上料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上料设备
,具体为一种生产车间自动化上料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管材就是用于做管件的材料,不同的管件要用不同的管材,管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管件的质量,但是现有技术中,管材实际使用前需要先对其外表面进行涂抹功能涂层,而现有管材涂抹设备上料装置多采用夹持方式移动管材,进而导致管材外表面存在涂抹空区,仍需人工进行后期填补,同时夹持方式容易对管材表面造成刮损,同时在管材涂抹功能涂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管材的意外脱落,使设备实际使用效果欠佳,同时现有管材涂抹设备上料装置实际结构固定,进而无法有效进行管材上料数量的调整,使设备实际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底座,可以将设备整体稳固放置于指定使用地点,进而通过启动气压杆,进而在支撑架的支撑下,使载物板能够有效向前侧倾斜,进而使管材有序规整通过顶框投入储物机构内部,当连接框和底框内部均有效存放好管材后,在滑槽的位置限制推动车体,进而使导水管能够有效插入对应管材内部,进而通过连接接头能够有效向蓄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车间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底座(301)和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设置于底座(301)上,所述底座(301)顶部靠近前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03),所述支撑架(303)内部转动连接有载物板(304),所述载物板(304)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撑块(305),每组两个所述支撑块(305)之间固定连接有定位条(307);/n储物机构(2),所述储物机构(2)包括四个底框(201)、四个连接框(203)和四个顶框(208),每个所述连接框(203)均设置于对应连接框(203)顶部,每个所述顶框(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车间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底座(301)和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设置于底座(301)上,所述底座(301)顶部靠近前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03),所述支撑架(303)内部转动连接有载物板(304),所述载物板(304)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撑块(305),每组两个所述支撑块(305)之间固定连接有定位条(307);
储物机构(2),所述储物机构(2)包括四个底框(201)、四个连接框(203)和四个顶框(208),每个所述连接框(203)均设置于对应连接框(203)顶部,每个所述顶框(208)均设置于对应连接框(203)顶部;以及
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四个支撑座(101)和四个支撑部件,每个支撑部件均设置于对应支撑座(10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1)顶部靠近前侧边缘中心处转动连接有气压杆(302),所述气压杆(302)的输出端和载物板(304)底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1)顶部靠近两侧边缘中心处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底座(301)顶部靠近后侧边缘中心处开设有定位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件包括车体(308),所述车体(308)两侧相对内表壁靠近顶部边缘中心处之间转动连接有支撑轴(310),所述支撑轴(310)一端延伸至车体(308)外部,所述车体(308)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车体(308)内部底面中心处滑动嵌设有定位柱(309),所述车体(308)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滑槽内部,四个所述支撑座(101)沿水平方向等距套设于支撑轴(31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速机本体(311),所述支撑板顶部位于减速机本体(311)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06),所述减速机本体(311)的输入端和电机(306)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本体(311)的输出端和支撑轴(310)一端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产车间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框(201)内部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垫块(202),每个所述连接框(203)两侧内表壁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康,李学强,李华光,李丽,李成艳,杨天峰,韩知音,徐慧,樊金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黄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