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及佩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407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及佩戴方法,包括主体和佩戴组件,主体依据患者颌面部参数3D打印制作而成,主体包括基材层、若干压迫组件和若干避让槽;所述基材层两侧设置挂耳,所述佩戴组件与挂耳连接,若干压迫组件凸出于基材层表面且对应颌面部出血区域和肿胀区域设置,若干避让槽开设于基材层表面并对应颌面部神经聚集区域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钢丝或橡皮圈进行颌间牵引的定型治疗及下颏套压迫治疗的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及修复方法采用口腔外部束缚定位的方式,支撑定位效果稳定,解决了口内牵引治疗多项不足之处,并且将定型治疗与消肿、止血、保护神经的效果相结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及佩戴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定型消肿修复具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及佩戴方法。
技术介绍
牙颌面畸形外科修复手术或颌面部骨折切开修复手术均通过切开并移动颌骨,达到调整颌面部形状或修复颌面部结构的效果。由于手术中对颌骨进行切割并移动,会导致术后普遍存在咬合不平衡或骨块位移等问题。因此,需根据骨切开的愈合过程以及生物力学特点,进行颌面部调型定型序列修复治疗,以巩固术后矫正愈合效果。并且,因口腔颌面部血液、淋巴液极其丰富,各种腔隙、组织间隙较多、组织疏松,口腔外科手术后颌面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及肿胀情况,会影响伤口愈合,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目前,为解决颌面部定型问题,临床上主要使用钢丝或橡皮圈进行颌间牵引的方式防止骨块位移,巩固术后矫正效果。但颌间牵引更依赖操作熟练度和操作技术,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并且颌间牵引治疗的常规时间为15-30天,比术后住院观察的3-5天时间更长,即患者出院后需要频繁回到医院对钢丝或橡皮圈进行调整以保障颌间牵引治疗效果。此外,采用钢丝或橡皮圈进行颌间牵引治疗时,二者也会因选材不同而产生特有的问题。钢丝颌间牵引的不足之处在于:患者的口腔内黏膜和肌肉常被钢丝两端或脱位的钢丝刮破,且易造成患者呕吐或呼吸困难的负面症状。橡皮圈颌间牵引的不足之处在于:橡皮圈牵拉力不足,需要多根橡皮圈共同牵拉,且橡皮圈在长时间拉伸状态下会逐渐损失弹性,造成牵拉强度下降的问题,需频繁更换多个橡皮圈,操作过程极其繁琐。为解决术后颌面部出血及肿胀问题,临床上主要使用下颏套压迫治疗。下颏套采用弹性绷带类材料勒紧于患者颌面部,固定效果差、稳定性不足且不便于调整。同时,采用下颏套压迫治疗易导致颌面部神经受到压迫而引起患者不适甚至造成损伤。综上,亟需一种既能简化术后定型矫正治疗,又能消肿止血并保护神经不受压迫的颌面部修复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佩戴于患者颌面部从口腔外部对术后的颌骨进行定位支撑,同时起到压迫止血消肿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包括主体和佩戴组件,所述主体依据患者颌面部参数3D打印制作而成,所述主体包括基材层、若干压迫组件和若干避让槽;所述基材层两侧设置挂耳,所述佩戴组件与挂耳连接,若干压迫组件凸出于基材层表面且对应颌面部出血区域和肿胀区域设置,若干避让槽开设于基材层表面并对应颌面部神经聚集区域设置。通过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与患者面部完美贴合的修复具的主体,并根据患者口腔内的出血区域、肿胀区域的位置在主体上形成凸起的压迫组件。将主体贴合于患者颌面部并使压迫组件对应各出血区域和肿胀区域,再通过佩戴组件将主体固定于患者头部。实现从口腔外部约束定位颌骨并达成消肿止血的效果。在基材层开设避让槽,使避让槽对应患者的神经聚集区域,确保在修复具主体勒紧状态下,避让槽处对患者颌面部神经聚集区域的压迫效果弱于其他区域,减轻对神经聚集区域造成的刺激和损伤,提高患者佩戴修复具的舒适度。优选的,所述基材层对应嘴部位置开设有通槽。优选的,若干压迫组件包括若干止血凸台和若干消肿凸台;若干止血凸台环绕于通槽设置,用于针对口腔区域内的出血区域进行压迫止血;若干消肿凸台分别对应患者两侧颊颌区域及下颏区域设置,用于压迫消肿。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4-0.6cm。优选的,所述基材层呈网格状或所述基材层为透明的光敏树脂材料构成。优选的,所述佩戴组件为若干绑带;若干绑带的一端分别拴系于挂耳,另一端绕于患者耳后或后颈部拴结。优选的,所述佩戴组件为若干弹性绷带;若干弹性绷带一端拴系于挂耳,另一端绕于患者耳后或后颈部拴结或通过魔术贴粘连。优选的,所述佩戴组件为头戴式固定器;所述头戴式固定器包括横跨头顶佩戴的箍紧部和安装于箍紧部两端的两连接部,两连接部分别与基材层两侧的挂耳连接。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的顶部边缘对应鼻部位置开设有凹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的佩戴方法,通过口腔外部佩戴的方式对术后颌骨进行支撑定位,同时对肿胀区域和出血区域进行压迫止血。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的佩戴方法,使用上述方案中的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同时采用如下步骤:S1:通过CT、面扫和拍照获取患者颌骨参数、神经聚集区域参数、面部外轮廓参数、出血区域参数和肿胀区域参数,并通过以上参数3D打印制作主体;S2:将主体贴合于患者面部,患者嘴部从通槽露出,止血凸台对应患者口腔出血区域,消肿凸台对应患者颊颌肿胀区域及下颏肿胀区域,避让槽对应患者神经聚集区域;S3:将佩戴组件安装于主体两侧的挂耳并佩戴于患者头部固定。通过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CT、面扫和拍照获取患者颌骨参数、神经聚集区域参数、面部外轮廓参数、出血区域参数和肿胀区域参数,再根据获取的各项参数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与患者面部完美贴合的修复具主体。并使止血凸台对应压迫患者口腔内的出血区域,消肿凸台对应压迫患者颊颌及下颏处的肿胀区域,避让槽对应患者神经聚集区域。通过佩戴组件收紧固定后,实现从口腔外部约束定位颌骨并兼具消肿、止血和保护神经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钢丝或橡皮圈进行颌间牵引的定型治疗及下颏套压迫治疗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及修复方法采用口腔外部约束定位的方式,支撑定位效果稳定,操作简单,可由患者自行佩戴或取下。解决了口内牵引治疗多项不足之处,并且在支撑定位的同时针对出血区域和肿胀区域进行针对性压迫处理,将定型治疗与压迫消肿、压迫止血、保护神经的效果相结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绑带版修复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弹性绷带版修复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头戴式固定器版修复具佩戴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患者佩戴修复具上仰示意图。图例:1主体;2佩戴组件;11基材层;12压迫组件;13避让槽;14挂耳;15通槽;16凹槽;121止血凸台;122消肿凸台;21绑带;22弹性绷带;23魔术贴;24头戴式固定器;241箍紧部;242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由主体1和佩戴组件2两部分构成。主体1包括基材层11、压迫组件12和避让槽13。其中压迫组件12又包含止血凸台121和消肿凸台122两种。主体1的制作过程为:通过CT机对患者进行多角度拍摄,获取患者正面和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佩戴组件,所述主体依据患者颌面部参数3D打印制作而成,所述主体包括基材层、若干压迫组件和若干避让槽;所述基材层两侧设置挂耳,所述佩戴组件与挂耳连接,若干压迫组件凸出于基材层表面且对应颌面部出血区域和肿胀区域设置,若干避让槽开设于基材层表面并对应颌面部神经聚集区域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佩戴组件,所述主体依据患者颌面部参数3D打印制作而成,所述主体包括基材层、若干压迫组件和若干避让槽;所述基材层两侧设置挂耳,所述佩戴组件与挂耳连接,若干压迫组件凸出于基材层表面且对应颌面部出血区域和肿胀区域设置,若干避让槽开设于基材层表面并对应颌面部神经聚集区域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对应嘴部位置开设有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其特征在于,若干压迫组件包括若干止血凸台和若干消肿凸台;若干止血凸台环绕于通槽设置,用于针对口腔区域内的出血区域进行压迫止血;若干消肿凸台分别对应患者两侧颊颌区域及下颏区域设置,用于压迫消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4-0.6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呈网格状或所述基材层为透明的光敏树脂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D打印颌面部定型消肿修复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组件为若干绑带;若干绑带的一端分别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利侯雅蓉翁小玲盛惠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