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058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包括握持部和设置于握持部两端的剥离板,至少一个所述剥离板与握持部为活动连接。该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通过剥离板与握持部的活动连接,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脑膜进行剥离时,根据需要可选择性的手指部位对剥离板施加力,使得剥离板呈左右摆动状,此轻微摆动,可对脑膜缓慢剥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相比较传统的直接利用医护人员手腕施力操作脑膜剥离器,对脑膜进行剥离的方式,则更具微操性,此微操方法,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在医护人员手腕用力过大,或操作熟练度不足时对患者造成伤害,提高了对患者脑膜剥离的有效性与成功性,更进一步的对患者手术时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神经外科是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脑出血出血量危及生命,车祸致脑部外伤,或脑部有肿瘤压迫需手术治疗等,神经外科脑内手术时需要使用脑膜剥离器对脑膜进行剥离。然而传统的脑膜剥离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一些弊端,且该弊端的出现导致传统的脑膜剥离器已然无法满足目前本领域的高标准使用需求,现将传统脑膜剥离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如下具体说明:传统的脑膜剥离器,其结构为一体式实心结构,医护人员手持剥离器中部,利用前后两端的剥离板,对硬脑膜进行剥离,然而该种剥离方法对医护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要求极高,在开颅手术中,大脑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且部分患者由于其年龄较小,大脑内部器官属于待成长状态,此脑膜不宜剥离,此时若稍有不慎,则将对患者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此外,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脑膜剥离操作时,需活动利用其手腕的力量,以达到对脑膜剥离的目的,若如此,则直接增大手术的活动空间,从而占用手术过程中的其他医疗救治操作的可用空间,而且医护人员在手部活动的过程中,活动幅度也相对较大,稍有不慎,将对患者颅内器官造成伤害,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目前已授权公开的技术专利“一种脑膜剥离器”(CN205054356U),其具体公开“通过在握杆上设置弧形弯杆,并在弧形弯杆的两侧设置可调节的弧形延伸片,整体设计符合人体头部形状,使得弧形延伸片上的剥离刀片能够更好的对头部进行剥离,同时剥离刀片上设有摄像装置,握杆上设有成像装置,剥离时能够通过成像装置观察脑膜的具体情况,便于更好的决定从何处进行剥离,提高了剥离效率,能够实现精确剥离”,该技术方案仅仅通过摄像装置,以达到对手术视野放大的目的,依然未对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予以解决。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脑膜剥离器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传统的脑膜剥离器在实际临床运用过程中,不便于微操对脑膜进行剥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包括握持部和设置于握持部两端的剥离板,至少一个所述剥离板与握持部为活动连接。进一步,所述握持部为端部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剥离板的一端插入对应握持部的端部,其中与握持部活动连接的剥离板与对应握持部端部铰接。进一步,所述剥离板端部具有沿握持部厚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述握持部上具有供连接杆露出的活动槽。进一步,所述连接杆远离剥离板的一端设有手指套,且所述手指套位于握持部外侧。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远离剥离板的一端设置有凹形槽块。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与剥离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上配置有与剥离板调节锁紧的锁紧组件。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为棱柱状,所述剥离板上具有与连接杆相适应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端部插入对应通孔内,所述连接杆插入通孔的端部嵌设有正极磁体,所述正极磁体的端面与连接杆的端面齐平,所述握持部内具有正对正极磁体设置的负极磁体,所述剥离板的底壁具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进一步,两个所述剥离板皆与握持部活动连接。进一步,所述手指套与连接杆以可拆卸方式相连。进一步,所述握持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通过剥离板与握持部的活动连接,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脑膜进行剥离时,根据需要可选择性的手指部位对剥离板施加力,使得剥离板呈左右摆动状,此轻微摆动,可对脑膜缓慢剥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相比较传统的直接利用医护人员手腕施力操作脑膜剥离器,对脑膜进行剥离的方式,则更具微操性,此微操方法,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在医护人员手腕用力过大,或操作熟练度不足时对患者造成伤害,提高了对患者脑膜剥离的有效性与成功性,更进一步的对患者手术时进行保护。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I;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II;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图3的剖视图,且为连接杆未插入磁体基座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图3的剖视图,且为连接杆插入磁体基座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剥离板及连接杆局部立体示意图I;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剥离板及连接杆局部立体示意图II;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磁体基座局部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凹形槽块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杆及手指套局部立体示意图。图中:1、握持部;2、剥离板;3、活动槽;4、连接杆;5、手指套;6、正极磁体;7、磁体基座;8、负极磁体;9、限位槽;10、限位块;11、凹形槽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包括握持部1和设置于握持部两端的剥离板2,至少一个剥离板与握持部为活动连接,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脑膜进行剥离时,根据需要可选择性的手指部位对剥离板施加力,使得剥离板呈左右摆动状,此轻微摆动,可对脑膜缓慢剥离,避免对颅内脑组织神经等器官造成伤害。本实施例中:握持部为端部敞口的中空结构,剥离板的一端插入对应握持部的端部,其中与握持部活动连接的剥离板与对应握持部端部铰接,其目的是在需对剥离板进行活动时,可大拇指对剥离板施加左右活动力,即可使得剥离板呈左右摆动状,而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延伸至握持部内部的剥离板,其宽度小于握持部端部的敞口内径,由此满足剥离板左右摆动的空间所需。本实施例中:剥离板端部具有沿握持部厚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杆4,握持部上具有供连接杆露出的活动槽3,此处手指可无需对剥离板进行施力,仅仅需按压连接杆,经由连接杆对剥离板施加左右摆动力即可,提高了本工具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连接杆远离剥离板的一端设有手指套5,且手指套位于握持部外侧,此处医护人员可将大拇指伸入至手指套的内侧,此时对连接杆施加左右摆动力时,可避免大拇指滑出于连接杆的顶部,而无法有效控制的连接杆,则在脑膜剥离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达到对患者保护的目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杆的远离剥离板的一端设置有凹形槽块11,本实施例相比较手指套,则更具便捷性,医护人员大拇指放入至凹形槽快的凹面槽内即可,无需采用伸入的方式,伸入至手指套的内侧,此处可进一步参考说明书附图9。本实施例中:连接杆与剥离板活动连接,连接杆上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包括握持部和设置于握持部两端的剥离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剥离板与握持部为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包括握持部和设置于握持部两端的剥离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剥离板与握持部为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为端部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剥离板的一端插入对应握持部的端部,其中与握持部活动连接的剥离板与对应握持部端部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板端部具有沿握持部厚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述握持部上具有供连接杆露出的活动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远离剥离板的一端设有手指套,且所述手指套位于握持部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脑膜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远离剥离板的一端设置有凹形槽块。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妍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