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86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中壳,所述耳机中壳包括一容纳空间,所述耳机中壳的一侧具有开口部;喇叭底壳,安装在所述耳机中壳的一侧;以及,降噪模块,所述降噪模块包括FPC线路板、光感入耳检测器、喇叭和降噪麦克风;其中,所述FPC线路板分别与所述光感入耳检测器、喇叭和降噪麦克风电性连接;所述FPC线路板的一端具有接口,所述接口穿过所述耳机中壳的开口部后,与主控PCB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蓝牙耳机组装简单可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降噪模块通过FPC金手指或插座与主控PCB板连通,降噪腔体一致性好,与主控PCB板隔离,彻底解决了喇叭震动被主控PCB板通话麦克风和FF麦克风接收引起的回音问题和降噪变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机,具体是涉及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
技术介绍
目前TWSANC蓝牙耳机降噪效果体验比较好的是采用FF和FB降噪麦克风混合ANC降噪。要达到好的降噪效果必须管控耳机腔体的一致性,由于FB降噪麦克风和光感入耳检测器在喇叭附近,传统的组装方式通过烙铁将电池、喇叭、光感入耳检测器和FB降噪麦克风的线路焊接到主控PCB板上,焊接线路繁多生产组装复杂,且效率不高良率低,耳机腔体和主控PCB板连通,喇叭震动被主控PCB的通话麦克风和FF麦克风接收通话回音无法彻底解决,喇叭震动被主控PCB的FF麦克风接收使降噪效果变差,蓝牙耳机内部焊接线路阻挡气流流动,腔体一致性无法保证,造成腔体曲线变差,降噪深度不均甚至没有降噪效果。无法进行大规模普及的问题没有解决;如何使现有的TWSANC蓝牙降噪耳机生产成本降低,从而可以大规模普及的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以解决传统TWSANC蓝牙耳机降噪效果差、腔体一致性无法保证,造成腔体曲线变差,降噪深度不均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内容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中壳,所述耳机中壳包括一容纳空间,所述耳机中壳的一侧具有开口部;喇叭底壳,安装在所述耳机中壳的一侧;以及,降噪模块,所述降噪模块包括FPC线路板、光感入耳检测器、喇叭和降噪麦克风;其中,所述FPC线路板分别与所述光感入耳检测器、喇叭和降噪麦克风电性连接;所述FPC线路板的一端具有接口,所述接口穿过所述耳机中壳的开口部后,与主控PCB板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耳机面壳,所述耳机面壳安装在所述耳机中壳上,所述主控PCB板位于所述耳机面壳与耳机中壳的内部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接口为金手指接口或插座,所述FPC线路板通过该金手指接口或插座与主控PCB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降噪模块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通过焊接或插座的方式固定在FPC线路板上,所述电池被配置为给主控PCB板和降噪模块提供电能。进一步地,还包括喇叭前腔调音网及喇叭后腔调音网,所述喇叭前腔调音网、喇叭后腔调音网均镶嵌在所述喇叭底壳的内部。进一步地,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用于对通过光感入耳检测器的光线进行滤光,所述光感入耳检测器贴装在FPC线路板上,所述滤光片固定在喇叭底壳的内壁。进一步地,所述喇叭镶嵌在所述喇叭底壳上并密封,所述喇叭的第一端形成第一空腔,喇叭前腔调音网被配置为调节第一空腔和耳机外部气流。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的第二端与所述耳机中壳形成第二空腔,喇叭后腔调音网被配置为调节第二空腔和耳机外部气流。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降噪蓝牙耳机还包括耳帽及防尘网,所述耳帽位于喇叭底壳的一侧,所述防尘网安装在所述耳帽与喇叭底壳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降噪模块为集成化设计,将光感入耳检测器、喇叭和降噪麦克风集成在FPC线路板上,同时降噪模块与主控PCB板之间又呈模块化连接,该结构使得本专利技术蓝牙耳机组装简单可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2.降噪模块和耳机中壳、喇叭底壳组装一起组成一个密闭的腔体模块,FPC线路板在耳机中壳的开口部用密封胶密封,降噪模块通过FPC金手指或插座与主控PCB板连通,降噪腔体一致性好,与主控PCB板隔离,彻底解决了喇叭震动被主控PCB板通话麦克风和FF麦克风接收引起的回音问题和降噪变差的技术问题;3.本专利技术中喇叭的第一端形成第一空腔,喇叭前腔调音网调节第一空腔和耳机外部气流,喇叭的第二端与耳机中壳形成第二空腔,通过喇叭后腔调音网调节第二空腔和耳机外部气流,避免了传统TWSANC蓝牙耳机因内部焊接线路阻挡气流流动,造成腔体曲线变差,降噪深度不均甚至没有降噪效果的情况,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主动降噪蓝牙耳机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主动降噪蓝牙耳机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主动降噪蓝牙耳机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主动降噪蓝牙耳机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降噪模块11耳机面壳12主控PCB板13FPC线路板组件14防尘网15耳帽101耳机中壳102喇叭底壳103滤光片104喇叭前腔调音网105喇叭后腔调音网131接口132电池133光感入耳检测器134降噪麦克风135喇叭136FPC线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中壳101,该耳机中壳101包括一容纳空间,在耳机中壳101的一侧具有开口部(图中未示出);喇叭底壳102,安装在所述耳机中壳101的一侧;以及,降噪模块10,降噪模块10具体包括FPC线路板136、光感入耳检测器133、喇叭135和降噪麦克风134;其中,FPC线路板136分别与光感入耳检测器133、喇叭135和降噪麦克风134电性连接;FPC线路板136的一端具有接口,该接口穿过耳机中壳101的开口部后,与主控PCB板12连接。本专利技术中,降噪模块10为集成化设计,具体地,光感入耳检测器133、喇叭135和降噪麦克风134分别以模块的形式集成在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耳机中壳,所述耳机中壳包括一容纳空间,所述耳机中壳的一侧具有开口部;/n喇叭底壳,安装在所述耳机中壳的一侧;以及,/n降噪模块,所述降噪模块包括FPC线路板、光感入耳检测器、喇叭和降噪麦克风;/n其中,所述FPC线路板分别与所述光感入耳检测器、喇叭和降噪麦克风电性连接;/n所述FPC线路板的一端具有接口,所述接口穿过所述耳机中壳的开口部后,与主控PCB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中壳,所述耳机中壳包括一容纳空间,所述耳机中壳的一侧具有开口部;
喇叭底壳,安装在所述耳机中壳的一侧;以及,
降噪模块,所述降噪模块包括FPC线路板、光感入耳检测器、喇叭和降噪麦克风;
其中,所述FPC线路板分别与所述光感入耳检测器、喇叭和降噪麦克风电性连接;
所述FPC线路板的一端具有接口,所述接口穿过所述耳机中壳的开口部后,与主控PCB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耳机面壳,所述耳机面壳安装在所述耳机中壳上,所述主控PCB板位于所述耳机面壳与耳机中壳的内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为金手指接口或插座,所述FPC线路板通过该金手指接口或插座与主控PCB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模块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通过焊接或插座的方式固定在FPC线路板上,所述电池被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杰邓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柏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