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映像文件的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3797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映像文件的生成方法,可将来源端的第一储存装置中的数据单元生成相应的映像文件。映像文件的生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根据第一储存装置的硬件参数信息产生映像文件头;将第一储存装置划分成数个容量大小相同的数据单元;进行压缩处理,将数据单元分别进行数据压缩,使得产生相应的已压缩数据区块;将已压缩数据区块依序的储存于映像文件的数据区中;建立索引表,利用指针值用以记录数据单元在第一储存装置中的起始位置,以及已压缩数据区块在数据区中的所在位置至索引表中;建立文件尾信息,用以标记映像文件的文件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映像文件的生成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成具有改进的数据结构的映像文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一般使用者而言,安装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程序是件繁杂的事情,因为使用者需要熟知对周边装置及计算机系统的设定。而且每次安装需要耗费掉许多的时间,若是发生错误的话还得重新安装一次。为了能节省安装的时间,所以有人提出了计算机系统的备份方法。所谓计算机系统的备份是将来源端的计算机系统的储存设备进行数据的备份,其中备份的项目包括了系统信息或应用程序。若是以后计算机系统发生了任何错误或毁损的话,使用者只要将备份数据回复至计算机系统中,就可以将计算机系统回复成数据备份前的样貌。使用者不需在额外的费心设定计算机系统与安装应用程序,而且回复的时间远比安装计算机系统的时间更为短少。目前的个人计算机(例如笔记型计算机)生产厂商,通常会在个人计算机出厂前就预装有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如微软的窗口操作系统(MicrosoftWindows System),由于这类操作系统的数据量庞大且安装费时,所以通常会利用映像文件(image file)还原技术对将厂的个人计算机进行操作系统及/或其它应用程序的预安装(pre-installation),以达到快速安装操作系统的目的,进而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能。现有的映像文件的生成方式,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现有映像文件生成示意图。读取来源端的储存装置(在此指的是个人计算机中用以安装操作系统及/或其它应用程序的硬盘机)的相关信息(步骤S110),其中相关信息例如储存装置的扇区数量、文件位置、及文件数量等。再根据储存装置的相关信息进行映像文件处理(步骤S120),将上述的相关信息把储存装置中的文件进行压缩处理并且将压缩后的文件重新排放。-->一般而言,现有的映像文件备份方法对于储存装置间的直接备份确实能达到其备份的优点,例如将来源端的映像文件利用光盘或其它不同的储存媒体来还原至目的端的储存装置。但传输过程若是以因特网由来源端传送至目的端的话,则会出现下列问题:1.映像文件只能从头依序接收;2.传输过程中数据有遗失,需要重头在传送一次。所以在传输过程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映像文件的数据结构组成。一般映像文件的数据结构根据储存装置中的文件存放位置来进行排列压缩等动作。若要重建映像文件的话,则需要映像文件的重组信息,举例来说,重组信息可能放置于映像文件的文件头(file head)或文件尾(file tail)里。对于其它的目的端而言需要将映像文件完全接收完后,才能根据重组信息来对映像文件做数据还原(restore)的动作。而且,根据各种不同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磁盘存放机制也会对映像文件的存放大小有所限制。例如,对于微软公司所提供的FAT磁盘存放机制而言,FAT-16具有单一文件2GBBytes的限制,而FAT-32则具有单一文件4GByte的限制。若是来源端的第一储存装置超过其存放文件的限制的话,则无法对其进行映像文件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映像文件的生成方法,可将来源端的第一储存装置中的数据单元生成相应的映像文件并储存于另一储存装置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映像文件的较佳生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根据第一储存装置的硬件参数信息产生映像文件头;将第一储存装置划分成数个容量大小相同的数据单元;进行压缩处理,将数据单元分别进行数据压缩,使得产生相应的已压缩数据区块;将已压缩数据区块依序的储存于映像文件的数据区中;建立索引表,利用指针值用以记录数据单元在第一储存装置中的起始位置,以及已压缩数据区块在数据区中的所在位置至索引表中;建立文件尾信息,用以标记映像文件的文件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映像文件,使得映像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不需要依照接收顺序,即可进行映像文件的还原动作。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目的端若是有遗漏部分的已压缩数据区块的话,目的端可以先对已接收到的部分数据进行数据还原的-->动作。并且本专利技术可以依据文件存放机制的不同,进而调整其中的数据单元大小,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映像文件的大小可以不受EXT、NTFS、FAT16或FAT32等文件容量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映像文件生成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生成映像文件的流程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映像文件数据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索引表示意图;图3c为已压缩数据区块数据结构示意图;图3d为生成已压缩数据区块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利用网络对目的端进行还原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利用群播传输技术的传输时程图。其中,附图标记400    映像文件410    映像文件头420    索引表430    资料区431    已压缩数据区块440    文件尾信息451    原始数据长度字段452    已压缩数据区块长度字段453    检查码字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来源端的储存装置的磁盘结构来产生相应的映像文件。其中来源端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平版计算机(tablet pc)或行-->动运算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来源端包括第一储存装置,其中第一储存装置可以是硬盘(hard disk)、磁盘冗余数组(RAID)或记忆卡(memory card)。请参考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生成映像文件的流程图。对于第一储存装置的映像文件的生成方法通过计算机运行下列的程序:根据第一储存装置的硬件参数信息产生映像文件头(步骤S210),其中第一储存装置若为硬盘的话,则硬件参数信息为磁头(head)、磁柱(cylinder)及扇区(sector)。将第一储存装置划分成数个容量大小相同的数据单元(步骤S220)。其中,可以根据当前欲进行映像文件处理的磁盘储存机制进行数据单元大小的设定。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言,数据单元在理想状况下应该会储存有2MB的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步骤S230),将数据单元分别进行数据压缩,使得产生相应的已压缩数据区块。储存已压缩数据区块(步骤S240),将所生成的已压缩数据区块依序的储存在映像文件的数据区中。建立索引表(步骤S250),利用指针值用以记录数据单元在第一储存装置中的起始位置,以及把已压缩数据区块在数据区中的所在位置至索引表中。建立文件尾信息(步骤S260),文件尾信息用以标记映像文件的文件长度,使得其它计算机装置在接收完成后可以用以确认映像文件的实际数据长度。请参考图3a与图3b所示,其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映像文件数据结构示意图与本专利技术的索引表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将第一储存装置以2MB(Mega Bytes)来划分成一个数据单元,所以以一个20GB(Giga Bytes)的储存装置而言,其中具有10240个数据单元,所以在经过压缩处理的步骤后也会产生10240个已压缩数据区块431。在索引表420中利用指针值将已压缩数据区块在第一储存装置中的所在位置记录至索引表420中。其中,记录已压缩数据区块431的文件信息更包括下列步骤,并请参考图3c与图3d所示,其分别为已压缩数据区块数据结构示意图与生成已压缩数据区块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映像文件的生成方法,通过计算机运行下列的程序用以生成一来源端的一第一储存装置的映像文件,其特征在于,该生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该第一储存装置的硬件参数信息产生一映像文件头; 将该第一储存装置划分成数个容量大小相同的数据单 元; 进行一压缩处理,将该些数据单元分别进行数据压缩,使得产生相应的一已压缩数据区块; 将该些已压缩数据区块依序的储存于该映像文件的一数据区中; 建立一索引表,利用一指针值用以记录该些数据单元在该第一储存装置中的起始位置, 以及该些已压缩数据区块在该数据区中的所在位置至该索引表中;以及 建立一文件尾信息,用以标记该映像文件的文件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映像文件的生成方法,通过计算机运行下列的程序用以生成一来源端的一第一储存装置的映像文件,其特征在于,该生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根据该第一储存装置的硬件参数信息产生一映像文件头;将该第一储存装置划分成数个容量大小相同的数据单元;进行一压缩处理,将该些数据单元分别进行数据压缩,使得产生相应的一已压缩数据区块;将该些已压缩数据区块依序的储存于该映像文件的一数据区中;建立一索引表,利用一指针值用以记录该些数据单元在该第一储存装置中的起始位置,以及该些已压缩数据区块在该数据区中的所在位置至该索引表中;以及建立一文件尾信息,用以标记该映像文件的文件长度。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江陈玄同刘文涵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