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励成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式闹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36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闹钟,包括闹钟本体、和安装在闹钟本体上的闹铃,还包括:减震装置、移动装置和固定底座,所述闹钟本体固定于减震装置上,所述减震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移动装置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闹钟本体下方设转弯装置和置移动装置,使闹钟到达预设的时间时,转弯装置和移动装置启动,带动闹钟进行不规则移动,使使用者想要关闭闹铃时必须抓住闹铃,能够有效让该起床的人迅速清醒,本装置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闹钟
本技术涉及闹钟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闹钟。
技术介绍
闹钟是带有闹时装置的钟,既能指示时间,又能按使用者预定的时刻发出声音等信号的设备,一般分为机械闹钟和电子闹钟。当到达预先设定好的时间后,闹钟会触发闹铃,发出声音等信号,唤醒用户。但现有闹钟通常为固定不动的,如果用户随手关闭闹钟后,有可能再次进入睡眠,使得闹钟达不到唤醒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闹钟,以改善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闹钟通常为固定不动的,如果用户随手关闭闹钟后,有可能再次进入睡眠,使得闹钟达不到唤醒的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闹钟,包括:闹钟本体、和安装在闹钟本体上的闹铃,还包括:移动式底座,所述移动式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闹钟本体底端。优选的,所述移动式底座包括:移动装置和固定底座,所述闹钟本体固定于固定底座上端,所述移动装置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上。优选的,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闹钟本体通过减震装置固定于固定底座上端。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弹簧和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弹簧存在若干个,且在减震板与固定底座之间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内存在电池仓。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后轮轴、后轮、第二电机、主动带轮、皮带、从动带轮、第二电机;所述后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内后部,且所述后轮轴两端贯穿所述固定底座两端,所述后轮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后轮;所述第二电机、主动带轮、皮带、从动带轮均位于固定底座内,所述主动带轮与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所述从动带轮通过皮带与主动带轮连接,所述后轮轴与从动带轮固定。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前端设有开口。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还连接有转弯装置,所述转弯装置位于所述移动装置前侧,所述转弯装置包括:前轮固定件、前轮、前轮轴、第一电机、传动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凸轮、铰支;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固定底座内,所述传动轴一端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另一端与主动锥齿轮固定,所述凸轮转动通过上下方向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内,所述从动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凸轮上端,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前轮固定件穿过固定底座前端的开口,且通过铰支与固定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前轮固定件前端通过前轮轴与前轮连接,所述前轮固定件后端与凸轮接触。优选的,所述前轮固定件呈Y字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弯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闹铃;2、闹钟本体;3、减震装置;4、转弯装置;5、移动装置;6、固定底座;7、前轮;8、前轮轴;9、后轮轴;10、后轮;11、第一电机;12、传动轴;13、主动带轮;14、皮带;15、从动带轮;16、主动锥齿轮;17、从动锥齿轮;18、凸轮;19、电池仓;20、前轮固定件;21、铰支;22、第二电机;23、减震板;24、弹簧;25、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移动式闹钟,包括闹钟本体2、和安装在闹钟本体2上的闹铃1,还包括:移动式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闹钟本体2底端。优选的,其中,所述移动式底座包括:移动装置5和固定底座6,所述闹钟本体2固定于固定底座6上端,所述移动装置5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6上。所述移动装置可为现有移动装置或行走机构。所述闹铃和闹钟本体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其中所述闹钟还可包括:设置于闹钟本体内部的闹钟模块、时间模块、和中控器,闹铃电连接闹钟模块,中控器分别电连接时间模块和移动装置和闹钟模块,其中,闹钟中设置闹钟模块、时间模块、和中控器均为现有技术,可参考专利CN20202042444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当达到预先设定好的时间时,闹钟会触发闹铃响起,同时移动装置5开始启动自主行动,被闹钟惊醒的用户需追上所述移动式闹钟才能关闭闹钟。该一种移动式闹钟,不仅实现了对使用者的提醒作用,也使使用者达成清醒状态的效率大大提高。利用闹钟的可移动性来促使用户能迅速起床,设计更人性化和有趣。改善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闹钟通常为固定不动的,如果用户随手关闭闹钟后,有可能再次进入睡眠,使得闹钟达不到唤醒的目的问题。实施例2该实施例为可选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请参阅图2其中,所述闹铃可为有源蜂鸣器模块,所述移动式小车还可包括:闹钟控制模块,所述闹钟控制模块包括闹钟的控制电路、时钟模块、红外遥控传输模块、蓝牙传输模块、移位/移动LED数码管模块(可移位显示的LED数码管)、液晶显示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模块以及有源蜂鸣器模块,其中控制电路分别与时钟模块、红外遥控传输模块、蓝牙传输模块、移位/移动LED数码管模块、液晶显示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模块及有源蜂鸣器模块相连;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有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闹钟的控制电路、时钟模块、红外遥控传输模块、蓝牙传输模块、移动LED数码管模块、液晶显示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模块、有源蜂鸣器以及车体电机驱动模块提供工作电源。所述闹钟控制模块,用于接收蓝牙传输模块的传输的用户计算命令,控制移动LED数码管模块完成指令计算,控制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接收红外遥控传输模块的输入,接收超声波传感检测模块的输入,控制车体电机驱动模块,控制有源蜂鸣器模块的启停。所述时钟模块,用于计量实时时间,并将时间返回给所述闹钟控制模块,可为上述时间模块;所述红外遥控传输模块,用于接收上位机用户的计算结果,并将结果返回给所述闹钟控制模块;所述蓝牙传输模块,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计算表达式,并将表达式返回给所述闹钟控制模块;所述移动LED数码管模块,用于接收闹钟控制模块的计算命令,并将计算结果返回给闹钟控制模块;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用于接收闹钟控制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闹钟,包括:闹钟本体(2)、和安装在闹钟本体(2)上的闹铃(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式底座,所述移动式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闹钟本体(2)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闹钟,包括:闹钟本体(2)、和安装在闹钟本体(2)上的闹铃(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式底座,所述移动式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闹钟本体(2)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底座包括:移动装置(5)和固定底座(6),所述闹钟本体(2)固定于固定底座(6)上端,所述移动装置(5)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闹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装置(3),所述闹钟本体(2)通过减震装置(3)固定于固定底座(6)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弹簧(24)和减震板(23),所述减震板(23)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6)上,所述弹簧(24)存在若干个,且在减震板(23)与固定底座(6)之间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6)内存在电池仓(1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闹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5)包括后轮轴(9)、后轮(10)、第二电机(22)、主动带轮(13)、皮带(14)、从动带轮(15)、第二电机(22);
所述后轮轴(9)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6)内后部,且所述后轮轴(9)两端贯穿所述固定底座(6)两端,所述后轮轴(9)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后轮(10);
所述第二电机(22)、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励成
申请(专利权)人:潘励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