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09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6
一种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毛细管组件、室外换热器及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具有若干组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换热管道,室内换热器具有换热输出口,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输出口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连接;室外换热器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的输入端与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输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经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液态制冷剂的连接管,室外换热器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的输出端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连接管,用于将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液态制冷剂引入室外换热器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内并提高其温度,改善结霜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空调冬天制热时,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蒸发器将制冷剂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后使室外换热器的温度降低(即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管道、换热翅片温度降低),室外的空气遇到更冷的室外换热器会形成冷凝水,当室外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温度进一步降低时,冷凝水会变成霜,由于空调一直在制热,所以霜会不断变厚,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冬天室外换热器上会存在结霜、结冰的现象。并且,由于室外换热器底部置于地面上,如在严寒地带,室外换热器底部温度较低,位于室外换热器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的结霜、结冰现象最为严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改进室外换热器的连接结构以改善室外换热器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的结霜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其设置有连接管,用于将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液态制冷剂引入室外换热器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内并提高其温度,改善结霜现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毛细管组件、室外换热器及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若干组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换热管道,室内换热器具有换热输出口,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输出口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的输入端与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输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经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液态制冷剂的连接管,室外换热器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的输出端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所述毛细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主管道、分配器及若干组分液管;所述分配器具有与主管道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输入口及均与第一输入口的输出端连接且与分液管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第一输出口。所述回流管的输出端与主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输出口与主管道的输入端连接;若干组所述的分液管输出端与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之外的其他换热管道之间一一对应,分液管的输出端与对应换热管道的输入端连接。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底部倒数第二组的换热管道连接的分液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流体从主管道经分配器流向分液管时,第一单向阀不导通;流体从分液管经分配器流向主管道时,第一单向阀导通。若干组所述的换热管道的流程长度自上而下依次减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设置有连接管,用于将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引入室外换热器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内并提高其温度,改善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的结霜、结冰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2、毛细管组件、室外换热器1及压缩机3;空调制热时,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3压缩,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并输送至室内换热器2;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过室内换热器2换热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并输送至毛细管组件;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毛细管组件后变成低压低温的气液混合制冷剂并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低压低温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经过室外换热器1换热后变成低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所述室外换热器1具有若干组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换热管道4,室内换热器2具有换热输出口,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口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1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输入端与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经室内换热器2换热后的液态制冷剂的连接管5,室外换热器1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输出端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10。本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设置有连接管5,用于将室内换热器2换热后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即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引入室外换热器1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内并提高其温度,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较室外的环境温度高,且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输入到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内时,不会进行气化吸热,有利于提高和保持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温度,改善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结霜、结冰现象。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换热后经回流管10重新汇入到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主管道6、分配器7及若干组分液管8;所述分配器7具有与主管道6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输入口及均与第一输入口的输出端连接且与分液管8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分别位于分配器7的两端,若干个第一输出口沿周向间隔均布。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10的输出端与主管道6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口与主管道6的输入端连接;若干组所述的分液管8输出端与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之外的其他换热管道4之间一一对应,分液管8的输出端与对应换热管道4的输入端连接。即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之外的其他换热管道4的输出端均与压缩机3的输入端连接,压缩机3的输出端与室内换热器2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底部倒数第二组的换热管道4连接的分液管8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流体从主管道6经分配器7流向分液管8时,第一单向阀9不导通;流体从分液管8经分配器7流向主管道6时,第一单向阀9导通。即空调处于制热状态时,室外换热器1底部倒数第二组的换热管道4不会输入制冷剂进行换热,底部倒数第二组的换热管道4处于屏蔽状态,不具有制冷剂换热则有利于保持温度,使其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相当,改善其结霜、结冰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输入端和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1,即连接管5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1,流体从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口流向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时,则第二单向阀11导通;流体从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流向室内换热器2时,则第二单向阀11不导通。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换热器1侧部设置有风机,室外换热器1上位置越低则阻挡越大,故靠近室外换热器1顶部的风速越高,换热越充分,若干组所述的换热管道4的流程长度自上而下依次减少,此种换热管道4的流程长度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室外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上述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2)、毛细管组件、室外换热器(1)及压缩机(3);/n所述室外换热器(1)具有若干组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换热管道(4),室内换热器(2)具有换热输出口,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口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连接;/n所述室外换热器(1)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输入端与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经室内换热器(2)换热后的液态制冷剂的连接管(5),室外换热器(1)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输出端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2)、毛细管组件、室外换热器(1)及压缩机(3);
所述室外换热器(1)具有若干组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换热管道(4),室内换热器(2)具有换热输出口,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口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室外换热器(1)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输入端与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经室内换热器(2)换热后的液态制冷剂的连接管(5),室外换热器(1)最底部的一组换热管道(4)的输出端与毛细管组件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融霜优化的翅片换热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主管道(6)、分配器(7)及若干组分液管(8);
所述分配器(7)具有与主管道(6)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输入口及均与第一输入口的输出端连接且与分液管(8)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第一输出口。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景华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斯派科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