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光三色光学系统及其瞄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297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光三色光学系统及其瞄具,包括绿光芯片模组、红光芯片模组和直角棱镜;绿光芯片模组和红光芯片模组垂直设置;立方棱镜的几何中心设置在绿光芯片模组和红光芯片模组的出射光线的交汇点上;立方棱镜的沿所述绿光芯片模组和红光芯片模组的出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延伸的对角面上镀有复合膜,该复合膜用于全反射所述红光芯片模组的出射红光,并透射所述绿光芯片模组的出射绿光。通过设置的两个出射光相互垂直的红绿光源,借助棱镜及全反射膜或透射膜实现了通过控制电路实现产生绿光、红光或黄光等,大大减小了光源数量和瞄具的体积及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光三色光学系统及其瞄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光三色光学系统及其瞄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内红点瞄具有单光的也双光或三光(多光)的,但其实现三色功能的都需要使用多色LED作为光源,在光源前增加光栏形成内红点光斑,导致电功耗大,图形无法切换,结构复杂,同时瞄具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携带重量和体积均不同程度的增大,不便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多光瞄具存在的电功耗大,图形无法切换、结构复杂、重量和体积偏大致使成本和不便携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光三色光学系统,包括绿光芯片模组、红光芯片模组、直角棱镜和胶合透镜;所述绿光芯片模组和红光芯片模组垂直设置;所述直角棱镜的几何中心设置在所述绿光芯片模组和红光芯片模组的出射光线的交汇点上;所述胶合透镜设置在所述立方棱镜的出射光路上;所述胶合透镜由正、负透镜组成,所述正、负透镜按照距离所述立方棱镜由远及近的次序排列;所述负透镜镀有中心波长为545±15nm的窄带滤光膜和波长大于600nm的长波截止滤光膜;所述直角棱镜的沿所述绿光芯片模组和红光芯片模组的出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延伸的对角面上镀有复合膜,该复合膜用于全反射所述红光芯片模组的出射红光,并透射所述绿光芯片模组的出射绿光所述立方棱镜由两个等腰直角棱镜胶合而成,所述对角面为胶合面,所述立方棱镜的A、B、C面均镀有对应光线波长的减反射膜减反射膜;所述A和C面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相邻面,且分别为所述绿光芯片模组和红光芯片模组的光照入射面;所述B面为所述绿光芯片模组和红光芯片模组经所述胶合面后的光出射面。一种含有前述双光三色光学系统的瞄具,包括安装在本体后端的LED安装座,所述绿光芯片模组安装在所述LED安装座的前端面,所述红光芯片模组通过一LED基座安装在所述LED安装座的前端一侧;该LED基座的安装平面与所述LED安装座的前端面垂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两个出射光相互垂直的红绿光源,借助棱镜及全反射膜或透射膜实现了通过控制电路实现产生绿光、红光或黄光等,适用于不同瞄准背景环境使用,同时大大减小了光源数量和瞄具的体积及重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双光三色光学系统示意图。图2是含有双光三色光学系统的瞄具立体图。图3是含有双光三色光学系统的瞄具轴向剖视图。图4是立方棱镜光路运行示意图。图5是反射波长大于600nm的光线曲线图。图6是透过545nm波长的光线窄带曲线图。图7是波长400nm到800nm的宽带减反射膜透过率的光线曲线图。图8是胶合透镜中的负透镜镀中心波长为545±15nm的窄带滤光膜和波长大于600nm的长波截止滤光膜曲线图。附图标记说明:1、绿光芯片模组;2、红光芯片模组;3、立方棱镜;4、LED安装座;5、对角面;6、LED基座;7、滑块;8、本体;9、10,光源;11、胶合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需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图中的上、下、左、右即视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光学仪器的角度调节机构的上、下、左、右。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专利技术,并且向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为了克服现有的多光瞄具存在的电功耗大、图形无法切换、结构复杂、重量和体积偏大致使成本和不便携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1所示的双光三色光学系统,包括绿光芯片模组1、红光芯片模组2和立方棱镜3;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垂直设置,二者相互独立,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出射绿光或红光共用,而为了产生第三种色光,本实施例借助几何中心设置在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光线的交汇点上的立方棱镜3及立方棱镜3的沿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延伸的对角面5上镀有复合膜,该复合膜用于全反射所述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红光,并透射所述绿光芯片模组1的出射绿光,(由此不难看出,该复合膜由红光全反射和绿光增透膜符合而成,此为一般现有技术,不做过多介绍;)从而实现红光的出射光线被全反射90°后与绿光的出射光线平行,均从图2所示的瞄具的瞳孔出射。如图4所示,立方棱镜3的与绿光芯片模组的出射光垂直的入射面A镀膜为透过545nm波长的光线窄带透射膜,确保所需波长范围绿光无损耗通过立方棱镜3射出。而与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红光垂直的入射面C和出射面B(与入射面A相对的侧面为出射面B)镀宽带减反射膜,确保红光、绿光无损耗通过立方棱镜3射出。而为了产生第三种色光,本实施例提供了图2和图3所示的瞄具,其安装在本体8后端的LED安装座4,绿光芯片模组1安装在LED安装座4的前端面,红光芯片模组2通过一LED基座6安装在LED安装座4的前端一侧;该LED基座6的安装平面与LED安装座4的前端面垂直.从而确保红光和绿光相互重叠产生第三种色光射出。至此,实现了以最少的光源产生多种色光从而降低瞄具的复杂程度和维护成本。参见图4所示,前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立方棱镜3由两个等腰直角棱镜(包括直角等腰棱镜Ⅰ和直角等腰棱镜Ⅱ)胶合而成,对角面5即为胶合面,立方棱镜3的B、C面均镀有波长400到800nm的宽带减反射膜;其中,与C面相互垂直的相邻面A面上镀透过545nm波长的光线窄带透射膜,A面和C面分别为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的光照入射面;B面为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经对角面5即胶合面后的光出射面。具体的光路是:立方棱镜3由直角等腰棱镜Ⅰ和直角等腰棱镜Ⅱ胶合而成,光源9即红光芯片模组2发射出中心波长为λ0=658nm的光线,此光线由直角等腰棱镜Ⅰ的C面射入,经直角等腰棱镜Ⅰ和Ⅱ的胶合面反射,后由直角等腰棱镜Ⅰ的B面射出,光线方向改变90°,此胶合面镀有图5所示的反射大于600nm光线的膜层。而光源10即绿光芯片模组1发射出中心波长为λ0=545nm的光线,此光线由直角等腰棱镜Ⅱ的A面射入,此面镀有图6所示的能透过545nm±15nm波长的窄带透过膜层,此光线经过直角等腰棱镜Ⅰ和Ⅱ的胶合面即对角面5后由直角等腰棱镜Ⅰ的B面射出。此外,直角等腰棱镜Ⅰ的A、B面镀有图7所示的波长400到800nm的宽带减反射膜。前述实施例中,胶合透镜11由正、负透镜组成,正、负透镜按照距离所述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光三色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绿光芯片模组(1)、红光芯片模组(2)、立方棱镜(3)和胶合透镜(11);/n所述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垂直设置;/n所述立方棱镜(3)的几何中心设置在所述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光线的交汇点上;/n所述胶合透镜(11)设置在所述立方棱镜(3)的出射光路上;/n所述胶合透镜(11)由正、负透镜组成,所述正、负透镜按照距离所述立方棱镜(3)由远及近的次序排列;所述负透镜镀有中心波长为545±15nm的窄带滤光膜和波长大于600nm的长波截止滤光膜;/n所述立方棱镜(3)的沿所述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延伸的对角面(5)上镀有复合膜,该复合膜用于全反射所述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红光,并透射所述绿光芯片模组(1)的出射绿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光三色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绿光芯片模组(1)、红光芯片模组(2)、立方棱镜(3)和胶合透镜(11);
所述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垂直设置;
所述立方棱镜(3)的几何中心设置在所述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光线的交汇点上;
所述胶合透镜(11)设置在所述立方棱镜(3)的出射光路上;
所述胶合透镜(11)由正、负透镜组成,所述正、负透镜按照距离所述立方棱镜(3)由远及近的次序排列;所述负透镜镀有中心波长为545±15nm的窄带滤光膜和波长大于600nm的长波截止滤光膜;
所述立方棱镜(3)的沿所述绿光芯片模组(1)和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延伸的对角面(5)上镀有复合膜,该复合膜用于全反射所述红光芯片模组(2)的出射红光,并透射所述绿光芯片模组(1)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华赵蒙赵耀峰杨英姿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华科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