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96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换热器,用于将燃气发动机产生的烟气的热量交换给制冷剂,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一壳体,为封闭的壳体,具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制冷剂换热单元,包括制冷剂入口、换热组件以及制冷剂出口,换热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换热组件包括制冷剂换热通道和翅片,其中,烟气从烟气入口进入第一壳体内,流经制冷剂换热通道外侧和翅片,把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换热通道内的制冷剂后,从烟气出口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烟气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燃气热泵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气热泵已经在制冷制热领域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市场上流行的燃气热泵机组多为日本洋马、三洋等公司开发的小型多联机和冷热水机组,这些燃气热泵机组的燃气发动机通常直接暴露在周围环境中,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燃气发动机产生的烟气通常直接排放,烟气中的热量没有加以利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热泵机组仅运行效率较低。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北方冬季供热煤改气政策的推进,如何提高燃气热泵机组的运行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燃气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烟气中的热量的利用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换热器,用于将燃气发动机产生的烟气的热量交换给制冷剂,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一壳体,为封闭的壳体,具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制冷剂换热单元,包括制冷剂入口、换热组件以及制冷剂出口,换热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换热组件包括制冷剂换热通道和翅片,其中,烟气从烟气入口进入第一壳体内,流经制冷剂换热通道外侧和翅片,把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换热通道内的制冷剂后,从烟气出口流出。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换热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换热组件为翅片盘管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换热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换热单元还包括分液器和汇流排,制冷剂换热通道通过分液器与制冷剂入口连接,制冷剂换热通道通过汇流排与制冷剂出口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换热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烟气入口设置在第一壳体的顶部,烟气出口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换热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壳体为长方体状。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换热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换热组件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用于从烟气中吸热,换热组件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外,用于从周边空气中吸热。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换热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换热组件的材料为不锈钢、铜、铝中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壳体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铝。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换热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非制冷剂换热单元,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并且设置在换热组件和烟气入口之间,包括蒸汽发生器和烟气-水换热器中的至少一种。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烟气换热器,因为包括第一盒体、烟气管道以及制冷剂换热单元,制冷剂换热单元包括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内,该部分换热组件能够从流经第一壳体的烟气中吸热,所以该烟气换热器能够利用燃气发动机产生的烟气中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烟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烟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烟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废水处理箱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废水处理箱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烟气换热器作具体阐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烟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烟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烟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1-3所示,烟气换热器100用于设置在保温箱内,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风机30、制冷剂换热单元40以及废水处理箱50。第一壳体10封闭的长方体状壳体,具有烟气入口11、烟气出口12以及冷凝水出口(图中未示出)。烟气入口11设置在第一壳体10的顶部,用于与燃气发动机22的烟气的出口连接并连通。烟气出口12设置在第一壳体10的侧壁上。冷凝水出口设置在第一壳体10的底部。并且,冷凝水出口低于烟气出口12。第二壳体20为封闭的长方体状壳体,与第一壳体10的宽度相同,两者连接在一起。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不连通,因此,第一壳体10内的烟气无法进入第二壳体20内。第二壳体20具有热空气入口21和热空气出口(图中未示出)。热空气入口21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顶部。热空气出口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底部。风机30设置在热空气入口21处,用于将保温箱100内的热空气吹进热空气入口21内。制冷剂换热单元40设置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具有制冷剂入口41、换热单元42、制冷剂出口43、分液器44、汇流排45以及连接管46。换热单元42包括翅片421和制冷剂换热通道422。换热单元42为翅片盘管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42为翅片盘管换热器,翅片421穿设在制冷剂换热通道422上。换热单元42包括三部分(三段区域),分别为第一段区域42a、第二段区域42b、第三段区域42c。即,翅片421和制冷剂换热通道422也按照这三段区域进行排布。第一段区域42a设置在第一壳体10外侧,第二段区域42b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第三段区域42c设置在第二壳体20内。制冷剂换热通道422具有盘管入口4221和盘管出口4222。盘管入口4221为制冷剂进入制冷剂换热通道422的部位,其设置在第一壳体10外侧。盘管出口4222为制冷剂流出制冷剂换热通道422的部位,其设置在第二壳体20外侧。盘管入口4221的位置低于盘管出口4222。分液器44为竖直设置的倒锥形结构,具有上方平面441、下方平面442、第一入口443以及多个分液出口444。分液出口444的数量与制冷剂换热通道422数量相等。第一入口443设置在下方平面442上,与制冷剂入口41连通。分液出口444设置在上方平面441上,并且多个分液出口沿上方平面44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分液出口444与盘管入口4221通过连接管46相连通。连接管46的材质与制冷剂换热通道422相同。连接管46的数目与制冷剂换热通道422数目相同。如图2、3所示,汇流排45的各支路与各盘管出口4222连接,汇流排45的主路与制冷剂出口4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45设置在第二壳体20内。制冷剂出口43穿设在第二壳体20上。第一段区域42a用于直接与保温箱100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二段区域42b用于烟气进行热交换。第三段区域42c用于第二壳体20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的流通过程为: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41经第一入口443进入分液器44分液,然后从分液出口444流出,经过连接管46和盘管入口4221进入制冷剂换热通道422,在制冷剂换热通道422内换热后,从盘管出口4222流向汇流排45,最后由制冷剂出口43流出。烟气在第一壳体10内的流通过程为:烟气从烟气管道40进入第一壳体10内,流经制冷剂换热通道422和翅片80,将热量传递给制冷剂,然后从烟气出口流出。在该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换热器,用于将燃气发动机产生的烟气的热量交换给制冷剂,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为封闭的壳体,具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n制冷剂换热单元,包括制冷剂入口、换热组件以及制冷剂出口,所述换热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制冷剂换热通道和翅片,/n其中,所述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内,流经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外侧和所述翅片,把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内的制冷剂后,从所述烟气出口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换热器,用于将燃气发动机产生的烟气的热量交换给制冷剂,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为封闭的壳体,具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
制冷剂换热单元,包括制冷剂入口、换热组件以及制冷剂出口,所述换热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制冷剂换热通道和翅片,
其中,所述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内,流经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外侧和所述翅片,把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内的制冷剂后,从所述烟气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换热组件为翅片盘管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分液器和汇流排,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通过所述分液器与所述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换热通道通过所述汇流排与所述制冷剂出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本家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