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直射的教室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92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直射的教室灯,包括灯罩(1)、透光板(2)、反射腔(3)、LED灯所述透光板(2)的底部设置有格栅(4),灯罩(1)在朝向透光板(2)一侧的顶面上形成有反光面(11),反光面(11)上贴设有第一反光膜(5),LED灯板(31)的发光面(310)自上而下逐渐向反射腔(3)内倾斜,且发光面(310)朝向所述反光面(11)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教室灯两侧的LED灯板发出的光线相互交叉,照射至反光面的第一反光膜上,并在反光膜上经过多次反射,而在反射腔内混光,同时避免了LED灯板上光源的集中,使反射腔体内的光亮度更加地饱和,避免出现光线的明暗对比,从而减小眩光产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直射的教室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室灯,具体涉及一种非直射的教室灯。
技术介绍
目前的教室灯通常利用LED发出的光对室内进行照明,但是由于LED光源是点状光源,出光面较小,极易造成人眼视觉不适,产生眩光。目前的LED的发光具有方向性,为单向发光,通常都是发光的LED直接朝向灯具的发光面或者侧向灯具的发光面,而现有的LED照明灯具的防眩方法主要有:采用具有光扩散或雾化的透光材料遮挡住LED光源,降低人眼对发光的LED光源的辨识度,但是,在LED光源与透光材料间距较小的时候,或者LED光源发光强度较大的时候,就无法避免人眼直接看见LED光源,从而产生眩光;此外,上述的雾化材料通常设置在灯罩的内侧面以增加灯罩的厚度,从而提高灯罩的雾度,但是灯罩雾度的不均匀性也会使发光面不均匀,可能会出现亮斑、见点等问题。目前另一防眩光的方法是在灯具结构上设计一定的遮光角度,使人眼在一定的仰角范围内不会看到发光的LED光源,而这种设计对灯具本身发光角度有一定限制,且无法避免人眼在任意的角度直接看到发光的LED光源。因此,急需要一种非直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直射的教室灯,包括灯罩(1)和设置在灯罩(1)底部的透光板(2),所述灯罩(1)和透光板(2)之间形成有反射腔(3),所述反射腔(3)内在位于透光板(2)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LED灯板(31),所述LED灯板(31)沿灯罩(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2)的底部设置有格栅(4),所述灯罩(1)在朝向透光板(2)一侧的顶面上形成有反光面(11),所述反光面(11)上贴设有第一反光膜(5),所述LED灯板(31)的发光面(310)自上而下逐渐向反射腔(3)内倾斜,且所述发光面(310)朝向所述反光面(11)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直射的教室灯,包括灯罩(1)和设置在灯罩(1)底部的透光板(2),所述灯罩(1)和透光板(2)之间形成有反射腔(3),所述反射腔(3)内在位于透光板(2)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LED灯板(31),所述LED灯板(31)沿灯罩(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2)的底部设置有格栅(4),所述灯罩(1)在朝向透光板(2)一侧的顶面上形成有反光面(11),所述反光面(11)上贴设有第一反光膜(5),所述LED灯板(31)的发光面(310)自上而下逐渐向反射腔(3)内倾斜,且所述发光面(310)朝向所述反光面(11)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直射的教室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膜(5)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背胶(51)、第一膜基底(52)及第一高反射涂层(53),所述第一背胶(51)贴设在所述反光面(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直射的教室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11)的竖向截面呈凹面朝下的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的曲率其中,x,y为弧形段上任意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参数a取值范围为120mm~150mm,参数b取值范围为50mm~8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直射的教室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a取值为120mm,参数b取值为70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非直射的教室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腔(3)内在透光板(2)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体(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垒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兰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