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胀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888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胀套,包括胀套外壳,胀套外壳的上下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胀套外壳的上下两侧,两个连接机构均包括卡合套、多个通孔、固定部件和多个卡合部件,多个通孔分别设置于两个卡合套的外表面,两个卡合套分别嵌设于两个连接套上,通过紧固套的恢复原状,再通过回弹弹簧和支撑弹簧的回弹力,推动连接机构脱离胀套外壳,实现快速拆卸胀套的功能,通过加液孔、引流槽和通孔的设置,可以从外部对胀套外壳进行添加防锈油,方便使用者安装,通过两个固定板、螺纹孔、固定螺栓和螺栓孔的设置,使用者可以从任意一边对胀套进行安装,避免安装环境不同使胀套安装出现局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胀套
本专利技术属于胀套
,具体为新型胀套。
技术介绍
胀套属于机械通用零部件范畴,用来连接不同机构中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一般动力机大都借助于联轴器与工作机相连接,是机械产品轴系传动最常用的连接部件,20世纪后期国内外联轴器产品发展很快,在产品设计时如何从品种甚多、性能各异的各种联轴器中选用能满足机器要求的联轴器,对多数设计人员来讲,始终是一个困扰的问题,使用胀套使主机零件制造和安装简单,安装胀套的轴和孔的加工不像过盈配合那样要求高精度的制造公差,胀套安装时无须加热,冷却或加压设备,只需将螺栓按要求的力矩拧紧即可,且调整方便,可以将轮毂在轴上方便地调整到所需位置,胀套也可用来联结焊接性差的零件。现有的部分胀套在安装时只通过螺栓将梯形固定圈固定到轴上,通过梯形固定圈的挤压实现固定,但是在拆卸时较为麻烦,需要大力将梯形固定圈拆除,导致使用者不便迟拆卸,且现有的部分胀套在安装时需要添加防锈油,用于避免胀套锈损,现有的部分胀套无法对胀套进行补充防锈油,长期使用时导致胀套锈损,现有的部分胀套只能从一侧进行安装,导致胀套安装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固定螺栓拧动使固定板松动,同时通过紧固套的恢复原状,再通过回弹弹簧和支撑弹簧的回弹力,推动连接机构脱离胀套外壳,实现快速拆卸胀套的功能,通过加液孔、引流槽和通孔的设置,可以从外部对胀套外壳进行添加防锈油,方便使用者安装,同时可以减少胀套内部锈损,通过两个固定板、螺纹孔、固定螺栓和螺栓孔的设置,使用者可以从任意一边对胀套进行安装,避免安装环境不同使胀套安装出现局限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胀套,包括:胀套外壳,所述胀套外壳的上下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胀套外壳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机构均包括卡合套、多个通孔、固定部件和多个卡合部件,多个通孔分别设置于两个卡合套的外表面,两个所述卡合套分别嵌设于两个连接套上,两个所述固定部件均设置于两个卡合套上,多个所述卡合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卡合套的外侧;以及回弹机构,所述回弹机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回弹机构均设置于胀套外壳内,多个所述回弹机构均包括安装块、挤压部件和移动部件,多个所述安装块均设置于胀套外壳内,多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设置于多个安装块内,多个所述移动部件均设置于多个安装块上。其中,两个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板、多个固定螺栓和多个螺栓孔,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分别与两个卡合套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通过多个固定螺栓与胀套外壳螺纹连接,多个所述螺栓孔分别开设于两个固定板的上表面,且多个所述螺栓孔分别与多个固定螺栓相互匹配。其中,多个所述卡合部件均包括限位块、固定套,多个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板的底部,且多个限位块的一侧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卡合套的外表面,多个所述固定套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限位块的底部。其中,多个所述挤压部件均包括固定槽、回弹弹簧、固定杆、支撑弹簧、连接球和密封块,多个所述固定槽分别开设于安装块的上表面,多个所述回弹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固定槽的下内壁,多个所述回弹弹簧的顶端分别与多个密封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密封块的外表面分别紧密贴合于多个固定槽的内表壁,多个所述密封块的顶部分别与多个支撑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且多个支撑弹簧的顶端分别与多个固定槽的上内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分别与多个密封块的顶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分别与多个连接球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多个连接球分别与多个固定套相互匹配。其中,多个所述移动部件均包括通气管、连接弹簧和推杆,多个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分别设置于多个通气管内,多个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多个推杆的外表面分别紧密贴合于多个通气管的内表壁。其中,所述胀套外壳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加液孔,所述加液孔的上下内壁之间嵌设有固定扣,且固定扣的一侧转动连接于胀套外壳的一侧外表面。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套的内表壁均开设有多个引流槽,且引流槽的一端与加液孔连通连接。其中,所述胀套外壳的上下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紧固套,且两个紧固套分别位于两个连接套的外表面。其中,所述胀套外壳的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螺纹孔,且多个螺纹孔分别与多个固定螺栓相互匹配。新型胀套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胀套:将胀套固定到合适的位置上,通过拧动了固定螺栓将固定板与胀套外壳连接,通过两个连接机构的设置,只要固定一侧即可将胀套进行固定;S2、添加防锈油:通过加液孔可以将防锈油添加到胀套外壳内,通过通孔和引流槽,可以使润滑有均匀分布;S3、拆卸胀套:将固定螺栓从固定板拧出,通过紧固套的恢复,对固定板进行挤出,再通过连接弹簧回弹拉动推杆,挤压通气管内的空气,加之回弹弹簧和支持弹簧的回弹,使固定杆推动限位块,使连接机构脱离连接套。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固定螺栓拧动使固定板松动,同时通过紧固套的恢复原状,再通过回弹弹簧和支撑弹簧的回弹力,推动连接机构脱离胀套外壳,实现快速拆卸胀套的功能。(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加液孔、引流槽和通孔的设置,可以从外部对胀套外壳进行添加防锈油,方便使用者安装,同时可以减少胀套内部锈损。(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两个固定板、螺纹孔、固定螺栓和螺栓孔的设置,使用者可以从任意一边对胀套进行安装,避免安装环境不同使胀套安装出现局限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拆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A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胀套外壳安装时的部分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胀套外壳的正视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胀套外壳安装时的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机构的爆炸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回弹机构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回弹机构的爆炸图。图中标记:1、胀套外壳;2、连接套;3、连接机构;301、固定板;302、卡合套;303、通孔;304、固定套;305、限位块;306、固定螺栓;307、螺栓孔;4、回弹机构;401、安装块;402、固定槽;403、回弹弹簧;404、固定杆;405、连接球;406、支撑弹簧;407、通气管;408、推杆;409、连接弹簧;410、密封块;5、固定扣;6、加液孔;7、引流槽;8、紧固套;9、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参照图1-10:新型胀套,包括:胀套外壳1,胀套外壳1的设置用于连接和固定,胀套外壳1的上下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连接套2的设置用于固定对用于对连接轴进行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胀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胀套外壳(1),所述胀套外壳(1)的上下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n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机构(3)分别设置于胀套外壳(1)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机构(3)均包括卡合套(302)、多个通孔(303)、固定部件和多个卡合部件,多个通孔(303)分别设置于两个卡合套(302)的外表面,两个所述卡合套(302)分别嵌设于两个连接套(2)上,两个所述固定部件均设置于两个卡合套(302)上,多个所述卡合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卡合套(302)的外侧;以及回弹机构(4),所述回弹机构(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回弹机构(4)均设置于胀套外壳(1)内,多个所述回弹机构(4)均包括安装块(401)、挤压部件和移动部件,多个所述安装块(401)均设置于胀套外壳(1)内,多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设置于多个安装块(401)内,多个所述移动部件均设置于多个安装块(40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胀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胀套外壳(1),所述胀套外壳(1)的上下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
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机构(3)分别设置于胀套外壳(1)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机构(3)均包括卡合套(302)、多个通孔(303)、固定部件和多个卡合部件,多个通孔(303)分别设置于两个卡合套(302)的外表面,两个所述卡合套(302)分别嵌设于两个连接套(2)上,两个所述固定部件均设置于两个卡合套(302)上,多个所述卡合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卡合套(302)的外侧;以及回弹机构(4),所述回弹机构(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回弹机构(4)均设置于胀套外壳(1)内,多个所述回弹机构(4)均包括安装块(401)、挤压部件和移动部件,多个所述安装块(401)均设置于胀套外壳(1)内,多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设置于多个安装块(401)内,多个所述移动部件均设置于多个安装块(40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胀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板(301)、多个固定螺栓(306)和多个螺栓孔(307),两个所述固定板(301)的底部分别与两个卡合套(302)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301)分别通过多个固定螺栓(306)与胀套外壳(1)螺纹连接,多个所述螺栓孔(307)分别开设于两个固定板(301)的上表面,且多个所述螺栓孔(307)分别与多个固定螺栓(306)相互匹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胀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合部件均包括限位块(305)、固定套(304),多个所述限位块(305)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板(301)的底部,且多个限位块(305)的一侧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卡合套(302)的外表面,多个所述固定套(304)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限位块(305)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胀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挤压部件均包括固定槽(402)、回弹弹簧(403)、固定杆(404)、支撑弹簧(406)、连接球(405)和密封块(410),多个所述固定槽(402)分别开设于安装块(401)的上表面,多个所述回弹弹簧(403)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固定槽(402)的下内壁,多个所述回弹弹簧(403)的顶端分别与多个密封块(410)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密封块(410)的外表面分别紧密贴合于多个固定槽(402)的内表壁,多个所述密封块(410)的顶部分别与多个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文杰戴伟就何永松王逸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