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钢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钢梁,所述钢梁上对称安装有两组节点滑移组件,每组所述节点组件均包括安装在钢梁上梁翼上的U型件一、安装在钢梁下梁翼上的U型件二以及连接U型件一和U型件二的支架,所述U型件一和U型件二相对钢梁可以位置调节且调整位置后通过固定安装在钢梁上,所述支架和U型件二上共同安装有用于布置墙板骨架的连接板架。该连接节点通过滑移组件和连接板架拼装而成,结构简单易安装,并且滑移组件可在钢梁上水平滑动,可根据建造需求选择所需位置,并搭配长度可更改的连接板架,能够在钢梁之间形成多面积划分的墙体,使建筑内使用面积呈多样化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钢结构的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结构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装修一体化和信息化管理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劳动强度,缩短施工工期,属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施工场地内没有湿作业,可以显著减少建筑粉尘、扬尘的情况,显著降低了由施工所导致的污染。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方式,也是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新源泉。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在工业化建造中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其性能直接影响结构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等。节点域部位能够传递弯矩、轴力、剪力,以梁柱节点的设计为重点,以保证结构的靠靠度和耐久性。现有的装配式钢结构中的钢梁,基本都是通过连接节点直接焊接固定在扁钢管混凝土柱上,钢梁与钢梁之间缺少可灵活移动并固定的墙体连接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该连接节点通过节点滑移组件和连接板架拼装而成,结构简单易安装,并且节点滑移组件可在钢梁上水平滑动,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可固定,可根据建造需求选择所需位置,并搭配长度可更改的连接板架,能够在钢梁之间形成多面积划分的墙体,使建筑内使用面积呈多样化设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包括钢梁,所述钢梁上对称安装有两组节点滑移组件,每组所述节点组件均包括安装在钢梁上梁翼上的U型件一、安装在钢梁下梁翼上的U型件二以及连接U型件一和U型件二的支架,所述U型件一和U型件二相对钢梁可以位置调节且调整位置后通过固定安装在钢梁上,所述支架和U型件二上共同安装有用于布置墙板骨架的连接板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钢梁的上梁翼上开设有连接孔一、下梁翼上开设有连接孔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U型件一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一适配的栓孔一,所述U型件二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二适配的栓孔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悬梁架,所述悬梁架通过螺栓与连接板架固定安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板架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和U型件二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U型件一和U型件二分别与钢梁的上梁翼和下梁翼过渡配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板架上开设有纵向设置腰型结构的安装孔。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钢梁的上梁翼上等间距开设有连接孔一,下梁翼上等间距开设有连接孔二,U型件一和U型件二上分别开设有栓孔一和栓孔二;随后,将U型件一、U型件二和支架整体套装在钢梁的两侧,并滑移至合适位置处后通过螺栓与钢梁安装;最后,通过悬架梁、U型件二与连接板架螺栓连接,后通过连接板架上的腰型孔与墙板骨架进行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连接节点通过节点滑移组件和连接板架拼装而成,结构简单易安装,并且节点滑移组件可在钢梁上水平滑动,可根据建造需求选择所需位置,并搭配长度可更改的连接板架,能够在钢梁之间形成多面积划分的墙体,使建筑内使用面积呈多样化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前侧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底侧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梁;2、U型件一;3、U型件二;4、支架;5、连接板架;6、连接孔一;7、连接孔二;8、栓孔一;9、栓孔二;10、悬梁架;11、翻边;12、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包括钢梁1,所述钢梁1上对称安装有两组节点滑移组件,每组所述节点组件均包括安装在钢梁1上梁翼上的U型件一2、安装在钢梁1下梁翼上的U型件二3以及连接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的支架4,所述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相对钢梁1可以位置调节且调整位置后通过固定安装在钢梁1上,所述支架4和U型件二3上共同安装有用于布置墙板骨架的连接板架5。利用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相对钢梁1可以位置调节且调整位置后通过固定安装在钢梁1上,可以满足现场施工过程中易于实现墙体的准确安装,操作简单且结构可靠牢固,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难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钢梁1的上梁翼上开设有连接孔一6、下梁翼上开设有连接孔二7。利用连接孔一6和连接孔二7进行固定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提高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U型件一2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一6适配的栓孔一8,所述U型件二3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二7适配的栓孔二9。利用栓孔一8和栓孔二9实现与钢梁1实现安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架4上固定安装有悬梁架10,所述悬梁架10通过螺栓与连接板架5固定安装。通过悬梁架10实现将装置的可靠安装,同时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力学强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板架5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翻边11,所述翻边11和U型件二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12。利用翻边11可以便于连接板架5实现稳定安装墙体的效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分别与钢梁1的上梁翼和下梁翼过渡配合。保证钢梁1与节点滑动组件的相对滑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板架5上开设有纵向设置腰型结构的安装孔12。利用腰型安装孔12可以便于适度调整墙体骨架的安装位置。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包括钢梁1,所述钢梁1上对称安装有两组节点滑移组件,每组所述节点组件均包括安装在钢梁1上梁翼上的U型件一2、安装在钢梁1下梁翼上的U型件二3以及连接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的支架4,所述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分别与钢梁1的上梁翼和下梁翼过渡配合,所述钢梁1的上梁翼上开设有连接孔一6、下梁翼上开设有连接孔二7。所述U型件一2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一6适配的栓孔一8,所述U型件二3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二7适配的栓孔二9,所述支架4上固定安装有悬梁架10,所述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相对钢梁1可以位置调节且调整位置后通过固定安装在钢梁1上,用于布置墙板骨架的所述连接板架5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翻边11,所述翻边11和U型件二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U型件二3上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孔12内部用于连接连接板架5,所述支架4通过悬梁架10与螺栓与连接板架5固定安装,所述连接板架5上开设有纵向设置腰型结构的安装孔12。实施例2: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包括钢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上对称安装有两组节点滑移组件,每组所述节点组件均包括安装在钢梁(1)上梁翼上的U型件一(2)、安装在钢梁(1)下梁翼上的U型件二(3)以及连接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的支架(4),所述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相对钢梁(1)可以位置调节且调整位置后通过固定安装在钢梁(1)上,所述支架(4)和U型件二(3)上共同安装有用于布置墙板骨架的连接板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包括钢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上对称安装有两组节点滑移组件,每组所述节点组件均包括安装在钢梁(1)上梁翼上的U型件一(2)、安装在钢梁(1)下梁翼上的U型件二(3)以及连接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的支架(4),所述U型件一(2)和U型件二(3)相对钢梁(1)可以位置调节且调整位置后通过固定安装在钢梁(1)上,所述支架(4)和U型件二(3)上共同安装有用于布置墙板骨架的连接板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的上梁翼上开设有连接孔一(6)、下梁翼上开设有连接孔二(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件一(2)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一(6)适配的栓孔一(8),所述U型件二(3)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二(7)适配的栓孔二(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钢梁墙体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上固定安装有悬梁架(10),所述悬梁架(10)通过螺栓与连接板架(5)固定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孔,张首峰,杨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