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的混凝土浇筑方法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渗墙的混凝土浇筑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凝土防渗墙多采用泥浆下直升导管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从导管下口流出,在导管和先浇入混凝土料的保护下,不与孔内泥浆接触,连续灌注混凝土,自下而上置换孔内泥浆,在浆柱压力的作用,下自行密实,不用振捣,但对于混凝土灌注量大、浇筑时间长的超深防渗墙来说,必须确保在先浇入的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筑,也就是要提高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避免在混凝土上升顶面形成较厚的“硬盖”和初凝混凝土“包管”;“接头管法”墙段连接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最可靠方法,也是保证超深防渗墙墙段连接质量的关键技术,但该技术要求下设的接头管要在槽孔内混凝土初凝前起拔,已形成墙段接头孔;以上两个技术问题,存在着超深防渗墙混凝土浇筑技术与接头管拔管技术相互制约的矛盾问题。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会造成接头管埋深过大,起拔力增加,引发“铸管”事故,因此要限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但限制了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达到混凝土的初凝土时间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防渗墙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根据槽深、砼拌和站供应强度、砼浇筑量和所控制的砼浇筑速度,计算槽孔浇筑所需要的最短时长;/n配置初凝时长高于该最短时长的高缓凝混凝土;/n将高缓凝混凝土运输分流到各料斗进入安置好的浇筑导管;/n开浇并注入高缓凝混凝土,浇筑至使第一根浇筑导管拆除后,浇筑导管的底端能够埋入在混凝土内;/n在第一根浇筑导管拆除后,改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槽孔内混凝土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m/h;/n进行终浇,混凝土终浇顶面应无沉渣和混浆的混凝土,直至露出新鲜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墙顶高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防渗墙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槽深、砼拌和站供应强度、砼浇筑量和所控制的砼浇筑速度,计算槽孔浇筑所需要的最短时长;
配置初凝时长高于该最短时长的高缓凝混凝土;
将高缓凝混凝土运输分流到各料斗进入安置好的浇筑导管;
开浇并注入高缓凝混凝土,浇筑至使第一根浇筑导管拆除后,浇筑导管的底端能够埋入在混凝土内;
在第一根浇筑导管拆除后,改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槽孔内混凝土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m/h;
进行终浇,混凝土终浇顶面应无沉渣和混浆的混凝土,直至露出新鲜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墙顶高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高缓凝混凝土分流输入安置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程意,刘勇,丁耀华,郭刚,曹宝海,王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