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平顶山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75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属于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包括:滤网,垂直于河岸设置在河岸上,滤网的下部没入河水;收集装置,支架固定在河岸底部,支架上固定伸缩杆的底部,伸缩杆的活动杆的中部固定浮球,伸缩杆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顶部,第一挡板的上部面板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的第一过滤孔;所述伸缩杆上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位于第一挡板的上方,第二挡块位于第一挡板的右侧。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借助浪的推力实现水面垃圾的收集,节省能源,实现了河道岸边水面的垃圾收集工作,也避免了环卫人员沿较长的河岸打捞垃圾而造成危险的事件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生态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我们国家的城市很多都是依河而建,常常对河道两旁的河堤进行绿化,以及设计公园,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河水中部的河水流速快,上游河水的塑料瓶和落叶全部积攒在下游的河水两岸,河水上的垃圾常常被水浪拍打到岸上,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城市的环卫人员往往乘坐垃圾清理船人工打捞垃圾,由于河岸较长,打捞时也存在人员落水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包括:滤网,垂直于河岸设置并固定在河岸上,滤网的下部没入河水;收集装置,包括支架、伸缩杆、浮球、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支架固定在河岸底部,伸缩杆固定在支架上,伸缩杆的活动杆的中部固定浮球,伸缩杆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顶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垂直固定连接且截面为L形,第一挡板较第二挡板长,第一挡板的上部面板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的第一过滤孔;所述伸缩杆上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位于第一挡板的上方,第二挡块位于第一挡板的右侧。较佳地,所述收集装置有多个,多个收集装置竖向平行排列。较佳地,所述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垃圾转送装置,垃圾转送装置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和多个浮动板,河岸上设有凹槽,凹槽的前后侧壁转动连接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同轴固定连接棘轮,棘轮抵接棘爪,棘爪设置在凹槽侧壁上,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皮带上固定连接多个浮动板。较佳地,所述浮动板位于皮带右侧时,浮动板与水平面存在20°~50°的夹角,且浮动板的右侧边缘高于左侧边缘。较佳地,所述浮动板靠近皮带的部分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且浮动板位于皮带右侧时,靠近皮带的部分浮动板向下凹陷。较佳地,所述凹槽的左侧侧壁上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的左边缘固定在凹槽的左侧侧壁,第三挡板的右边缘高于左边缘。较佳地,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转轴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电机固定在凹槽的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中的浮球用于实时根据水面高度调整伸缩杆的高度,使得第一挡板的下半部浸没在水里,水浪向左往岸上拍打时,水面的垃圾随着水浪将第一挡板向左推开,垃圾从第一挡板的下方穿过,当水浪退去时河水又将第一挡板向右推,水浪退去时从第一过滤孔流过,第一挡板将水面的垃圾挡住;当水浪较小时,水浪不足以将第一挡板推开,此时水浪将第一挡板推开一定角度,第一挡板转动后第二挡板的底部靠近水面,水浪又将推动第二挡板,使得第一挡板平行水平面,水面的垃圾得以通过第一挡板的底部借助浪的推力实现水面垃圾的收集,节省能源,实现了河道岸边水面的垃圾收集工作,也避免了环卫人员沿较长的河岸打捞垃圾而造成危险的事件发生;2、垃圾转送装置依靠水浪的推力推动浮动板,浮动板能够提供皮带转动的动力,还能将水面垃圾转送到第三挡板上,环卫工人只需要按时将第三挡板上的垃圾进行清除即可,整个过程简单易操作,增加了水面垃圾清理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滤网,2.收集装置,21.支架,22.伸缩杆,23.浮球,24.第一挡板,25.第二挡板,26.第一挡块,27.第二挡块,3.垃圾转送装置,31.第一皮带轮,32.第二皮带轮,33.皮带,34.浮动板,35.第三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包括:滤网1和收集装置2,滤网1垂直于河岸设置并固定在河岸上,滤网1的下部没入河水;收集装置2包括支架21、伸缩杆22、浮球23、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支架21固定在河岸底部,伸缩杆22固定在支架21上,伸缩杆22的活动杆的中部固定浮球23,伸缩杆22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的顶部,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垂直固定连接且截面为L形,第一挡板24较第二挡板25长,第一挡板24的上部面板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的第一过滤孔;所述伸缩杆22上设有第一挡块26和第二挡块27,第一挡块26位于第一挡板24的上方,第二挡块27位于第一挡板24的右侧。滤网1的作用是防止水面的垃圾继续向下游流走,浮球23用于实时根据水面高度调整伸缩杆的高度,使得第一挡板24的下半部浸没在水里;当水浪将垃圾向河岸拍打时,水面的垃圾随着水浪将第一挡板24向左推开,第一挡块26用于限制第一挡板24转动到水平,垃圾从第一挡板24的下方穿过,当水浪退去时河水又将第一挡板24向右推,第二挡块27限制第一挡板24转动到竖直方向后继续逆时针转动,水浪退去时从第一过滤孔流过,第一挡板24将水面的垃圾挡住。水浪较小时,水浪不足以将第一挡板24推开,垃圾也到不了第一挡板24左边,此时水浪推动第二挡板25,将第一挡板24推开,借助浪的推力实现水面垃圾的收集,节省能源。优选地,所述收集装置2有多个,多个收集装置2竖向平行排列。河岸的飘浮垃圾往往沿河岸线分布,垃圾较多时,为了提高垃圾的收集能力,平行设置多个收集装置2。优选地,所述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还包括垃圾转送装置3,垃圾转送装置3包括第一皮带轮31、第二皮带轮32、皮带33和多个浮动板34,河岸上设有凹槽,凹槽的前后侧壁转动连接第一皮带轮31和第二皮带轮32,第一皮带轮31同轴固定连接棘轮,棘轮抵接棘爪,棘爪设置在凹槽侧壁上,第一皮带轮31和第二皮带轮32通过皮带33连接,皮带33上固定连接多个浮动板34。由于垃圾只会浮在河水表面一层,当垃圾在河岸聚集较多时会覆盖较大面积,影响河面景观。当水浪向左拍打时,水浪将皮带33右侧的多个浮动板34向上方推动,棘轮和棘爪配合防止皮带轮顺时针转动,这样水浪每向岸边打一次,多个浮动板34就在皮带33上配合皮带轮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皮带33右侧的水面的垃圾飘浮到多个浮动板34上,浮动板34将垃圾沿着皮带33转移到皮带33左侧。优选地,所述浮动板34位于皮带33右侧时,浮动板34与水平面存在20°~50°的夹角,且浮动板34的右侧边缘高于左侧边缘。目的在于增加河水推动浮动板34的力,增大竖向河水与浮动板34的接触面积。优选地,所述浮动板34靠近皮带33的部分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且浮动板34位于皮带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滤网(1),垂直于河岸设置并固定在河岸上,滤网(1)的下部没入河水;/n收集装置(2),包括支架(21)、伸缩杆(22)、浮球(23)、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支架(21)固定在河岸底部,伸缩杆(22)固定在支架(21)上,伸缩杆(22)的活动杆的中部固定浮球(23),伸缩杆(22)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的顶部,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垂直固定连接且截面为L形,第一挡板(24)较第二挡板(25)长,第一挡板(24)的上部面板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的第一过滤孔;所述伸缩杆(22)上设有第一挡块(26)和第二挡块(27),第一挡块(26)位于第一挡板(24)的上方,第二挡块(27)位于第一挡板(24)的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网(1),垂直于河岸设置并固定在河岸上,滤网(1)的下部没入河水;
收集装置(2),包括支架(21)、伸缩杆(22)、浮球(23)、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支架(21)固定在河岸底部,伸缩杆(22)固定在支架(21)上,伸缩杆(22)的活动杆的中部固定浮球(23),伸缩杆(22)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的顶部,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垂直固定连接且截面为L形,第一挡板(24)较第二挡板(25)长,第一挡板(24)的上部面板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的第一过滤孔;所述伸缩杆(22)上设有第一挡块(26)和第二挡块(27),第一挡块(26)位于第一挡板(24)的上方,第二挡块(27)位于第一挡板(24)的右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2)有多个,多个收集装置(2)竖向平行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垃圾转送装置(3),垃圾转送装置(3)包括第一皮带轮(31)、第二皮带轮(32)、皮带(33)和多个浮动板(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素娜王世界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