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60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包含承台和下部群桩两部分。其中,在承台对角线受压侧下方设置加劲梁,而在对角线受拉侧上方设置加劲梁。群桩采用直径较小的工厂预制混凝土空心管桩,桩顶嵌入承台一定深度并通过浇筑刚性连接使其上下部分共同承担外部荷载,以此来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相较于同等刚度的传统基础,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同时,小型预制桩的应用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该工艺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
本技术属于软土地区输电线塔基础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
技术介绍
输电线杆塔基础常常跨越较长的地域,地质条件迥异,不仅包含丘陵还可能设在软弱土地区。因此土方开挖量、施工便捷性都有较高要求。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具有显著的特点,这是由其应用场景决定的,即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既要一定的抗压能力又要满足上拔稳定性的要求,在偏心受荷情况下基础一侧已达到极限状态,而另一侧仍未充分发挥作用。目前,输电线塔中主要采用浅基础,如台阶式或板式基础等。但该基础的抗压能力较为普通,而抗拔能力较弱。若在软土地区采用桩基础,一般选用较大直径,如:800mm,不仅钢筋水泥等材料消耗巨大,而且这些大型施工机具对场地要求较高,限制了其施工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在满足施工便捷性降低挖方量的前提下可提高软土地区输电线塔基础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所述复合基础包含承台和下部群桩两部分,承台与下部群桩通过浇筑方式进行连接。该复合基础的上下部分共同承担外部荷载所述承台整体为矩形承台,所述复合基础的对角线上下通过数个螺丝各固定有一个加劲梁。在不增加基础厚度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其刚度并节省建造成本。作为优选:所述加劲梁位于矩形承台下侧时,复合基础受压,而加劲梁位于矩形承台上侧时,复合基础受拉,以此来提高偏心承载能力,并且加劲梁的梁宽和梁高均应大于群桩外径与保护层厚度之和。作为优选:所述群桩为预制混凝土空心管桩,该预制混凝土空心管桩顶部穿过基础底部嵌入加劲梁中部且桩嵌入深度≥1.0D;D为桩身外径;而在受压侧,穿过加劲梁中部嵌入基础中且嵌入深度应≥1.0D;D为桩身外径。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上下加劲梁可分别增加了输电线塔基础的抗拉刚度和抗压刚度,而且相较于同等刚度的传统基础,减小了塔基断面和土石方开挖量,不仅节省了高能耗的钢筋,水泥等材料,节省成本。而且减少了土体的扰动,同时避免基础周围植被过多破坏,节约了土地资源,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采用小直径工厂预制混凝土桩,降低了施工设备,地质等方面限制条件,提高了该方法的适用性。而且相较于现场浇筑施工工艺,操作简便,预制混凝土桩缩短了基础施工周期。在受拉侧,桩顶穿过基础底部嵌入加劲梁中部;而在受压侧,穿过加劲梁嵌入基础板内。嵌入深度和浇筑工艺提高了复合基础的一体性,此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了原状土的承载力(桩侧土体摩擦力,土体抗力)以及钢筋混凝土强度,提高了基础的承载能力。该基础适用于软土地区增加其抗倾覆和抗变形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加劲梁矩形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剖面。图2为复合基础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所述复合基础包含承台1和下部群桩2两部分,承台1与下部群桩2通过浇筑方式进行连接。该复合基础的上下部分共同承担外部荷载所述承台整体为矩形承台,所述复合基础的对角线上下通过数个螺丝5各固定有一个加劲梁3。在不增加基础厚度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其刚度并节省建造成本,所述加劲梁3位于矩形承台1下侧时,复合基础受压,而加劲梁3位于矩形承台1上侧时,复合基础受拉,以此来提高偏心承载能力,并且加劲梁3的梁宽和梁高均应大于群桩外径与保护层厚度之和,所述群桩2为预制混凝土空心管桩4,该预制混凝土空心管桩4顶部穿过基础底部嵌入加劲梁3中部且桩嵌入深度≥1.0D;D为桩身外径;而在受压侧,穿过加劲梁3中部嵌入基础中且嵌入深度应≥1.0D;D为桩身外径。实施例:根据输电线塔走向及现场勘察情况明确基础的受力模式并将43号,44号桩确定为受拉桩,41号和42号桩为受压桩。在承台受压侧下方设置加劲梁,而在受拉侧上方设置加劲梁。据稳定极限状态设计基础各部分尺寸和配筋,以此来提高偏心受压能力。场地及相应施工机具准备就绪后,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桩位。现场施工时,先将桩身按照设计平面位置依次打桩,并控制垂直偏差不超过5cm。其中工厂预制混凝土管桩外径为300mm,且要求长径比小于50。该类型预制桩可使用小型打桩机械进行施工,可满足不同地质,不同地区的需求。控制桩顶处于不同高程并满足以下情况:在受拉侧,桩顶穿过基础底部嵌入加劲梁中部且桩嵌入深度应≥300mm;而在受压侧,穿过加劲梁中部嵌入基础板内且桩嵌入深度应≥300mm。塔身传导的压力荷载由桩侧的摩擦力、桩底的桩端承载力、承台底部土体抗力共同分担。而在受拉时,桩侧摩擦力,复合基础自重以及基础上覆土自重等共同提供抗拔力。平整地面用C15素混凝土浇筑褥垫层,待强度满足需求后,绑扎基础钢筋并在其对角线上设置加劲梁,在梁中部预留孔洞使桩身嵌入。桩身布置方案应满足桩间距≥3D;桩边距≥1.0D(D为桩身外径)。模板支护并浇筑,其中承台与桩基础通过浇筑刚性连接且桩顶附近采用高一个标号的混凝土。该复合基础的上下部分共同承担外部荷载。养护拆模后回填土方,之后结合现场沉降等监测结果,将相关经验向其他地区推广。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上下加劲梁可分别增加了输电线塔基础的抗拉刚度和抗压刚度,而且相较于同等刚度的传统基础,减小了塔基断面和土石方开挖量,不仅节省了高能耗的钢筋,水泥等材料,节省成本。而且减少了土体的扰动,同时避免基础周围植被过多破坏,节约了土地资源,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采用小直径工厂预制混凝土桩,降低了施工设备,地质等方面限制条件,提高了该方法的适用性。而且相较于现场浇筑施工工艺,操作简便,预制混凝土桩缩短了基础施工周期。在受拉侧,桩顶穿过基础底部嵌入加劲梁中部;而在受压侧,穿过加劲梁嵌入基础板内。嵌入深度和浇筑工艺提高了复合基础的一体性,此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了原状土的承载力(桩侧土体摩擦力,土体抗力)以及钢筋混凝土强度提高了基础的承载能力。该基础适用于软土地区增加其抗倾覆和抗变形能力。以上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础包含承台和下部群桩两部分,承台与下部群桩通过浇筑方式进行连接,该复合基础的上下部分共同承担外部荷载所述承台整体为矩形承台,所述复合基础的对角线上下通过数个螺丝各固定有一个加劲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础包含承台和下部群桩两部分,承台与下部群桩通过浇筑方式进行连接,该复合基础的上下部分共同承担外部荷载所述承台整体为矩形承台,所述复合基础的对角线上下通过数个螺丝各固定有一个加劲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劲梁承台群桩抗拔复合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梁位于矩形承台下侧时,复合基础受压,而加劲梁位于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平章李刚楼佳悦王金昌周文俊戚奇峰顾章义覃喜丁祥麻潇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