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辣椒秸秆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辣椒秸秆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辣椒秸秆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碳,是由有机垃圾,如动物粪便,动物骨头,植物根茎,木屑和麦秸秆等加工而成的一种多孔碳,这些构成生物碳的有机垃圾被称为“生物量”。很多科学家冠以生物碳“黑色黄金”的美誉,在通过辣椒秸秆制备生物炭的过程中会用到碳化制备装置来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方便快速且高效的工作。但是,现有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还存在着干燥过程中不便于对辣椒秸秆挤出多余的液体从而增加干燥效果、挤压排液处不便于限制调节使用和排料过程中不便于冷却处理使用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辣椒秸秆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辣椒秸秆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干燥过程中不便于对辣椒秸秆挤出多余的液体从而增加干燥效果、挤压排液处不便于限制调节使用和排料过程中不便于冷却处理使用的问题。一种辣椒秸秆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弹簧,控制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辣椒秸秆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辣椒秸秆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弹簧(2),控制器(3),控制开关(4),下振动流化床本体(5),热风进孔(6),振动电机(7),下组装框(8),上振动流化床本体(9),上组装框(10),流化床板(11),排气筒(12),排气阀(13),出料钢盒(14),进料管(15),进料阀(16),挤压进料斗结构(17),调节控制板架结构(18)和冷却出料盒结构(19),所述的支撑底座(1)上端的四周焊接有支撑弹簧(2),同时支撑弹簧(2)的上端焊接有下振动流化床本体(5);所述的控制器(3)螺栓安装在支撑底座(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辣椒秸秆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辣椒秸秆的生物炭化制备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弹簧(2),控制器(3),控制开关(4),下振动流化床本体(5),热风进孔(6),振动电机(7),下组装框(8),上振动流化床本体(9),上组装框(10),流化床板(11),排气筒(12),排气阀(13),出料钢盒(14),进料管(15),进料阀(16),挤压进料斗结构(17),调节控制板架结构(18)和冷却出料盒结构(19),所述的支撑底座(1)上端的四周焊接有支撑弹簧(2),同时支撑弹簧(2)的上端焊接有下振动流化床本体(5);所述的控制器(3)螺栓安装在支撑底座(1)上端右侧的前部,且控制器(3)前端镶嵌有控制开关(4);所述的下振动流化床本体(5)内部前侧的左右两方开设有热风进孔(6);所述的振动电机(7)分别螺栓安装在下振动流化床本体(5)前后两端的中间部位;所述的下组装框(8)焊接在下振动流化床本体(5)外壁的上部,同时下组装框(8)与上组装框(10)螺栓螺母连接;所述的上振动流化床本体(9)外壁的下部焊接有上组装框(10);所述的流化床板(11)螺栓安装在上振动流化床本体(9)内壁的下部;所述的排气筒(12)分别焊接在上振动流化床本体(9)上端的左右两侧和中间部位,同时排气筒(12)上端法兰连接有排气阀(13);所述的出料钢盒(14)焊接在上振动流化床本体(9)的左端;所述的进料管(15)一端焊接在上振动流化床本体(9)的右上部,另一端法兰连接有进料阀(16);所述的挤压进料斗结构(17)安装在进料阀(16)的上端;所述的调节控制板架结构(18)安装在挤压进料斗结构(17)上端的后部;所述的冷却出料盒结构(19)安装在出料钢盒(14)的下端;所述的挤压进料斗结构(17)包括放置斗(171),压缩电缸(172),压缩块(173),触发板(174),沥水板(175),导流板(176),排水阀(177)和翻转出料板结构(178),所述的放置斗(171)法兰连接在进料阀(16)的上端;所述的压缩电缸(172)螺栓安装在放置斗(171)左端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压缩块(173)螺栓安装在压缩电缸(172)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触发板(174)焊接在压缩块(173)上端的右侧;所述的沥水板(175)焊接在放置斗(171)内壁的左侧中下部;所述的导流板(176)焊接在放置斗(171)内壁的左侧下方;所述的排水阀(177)螺纹连接在放置斗(171)内部的左下侧;所述的翻转出料板结构(178)安装在放置斗(171)内部的右侧;所述的翻转出料板结构(178)包括活动挡板(1781),安装轴(1782),传导板(1783),倾斜座(1784),推送电缸(1785)和组装座(1786),所述的活动挡板(1781)前后两端的上部焊接有安装轴(1782);所述的安装轴(1782)通过轴承安装在放置斗(171)内部的右上侧;所述的传导板(1783)螺栓安装在安装轴(1782)的后端;所述的倾斜座(1784)焊接在传导板(1783)左端的下部;所述的推送电缸(1785)输出轴与倾斜座(1784)轴接;所述的组装座(1786)焊接在推送电缸(1785)的左端,同时组装座(1786)与放置斗(171)后端的左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军,吴亚男,鄂洋,张家臣,程俊伟,方堃,王庆鹤,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