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咪唑啉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509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具体的说是一种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的方法。通式II季铵盐化合物与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于适宜的溶剂中,在碱的存在下于0℃至适宜溶剂沸点范围内反应,反应后酸化得到咪唑啉酮化合物(I)。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步法进行甲氧基化和成环反应,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反应步骤,简化操作工艺、反应条件温和,降低三废量,产品含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咪唑啉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具体的说是一种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的方法。
技术介绍
咪唑啉酮类化合物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其除草活性高,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的特点。专利US4798619和US5334576中公开了咪唑啉酮类化合物是高效广谱、对环境有益的除草剂。咪唑啉酮化合物(I)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大豆田除草剂,其用作ALS抑制剂从而抑制侧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其活性高、用量低、杀草谱宽,所以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可用于出苗前和出苗后施用。美国氰胺公司在专利US5288866、US5973154,巴斯夫公司在专利WO2010054954中均公开了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中报道制备的铵盐类中间体先与甲醇钠进行醚化反应,再与氨基丁酰胺反应制备此类化合物,或通过水解成二酸再转化为酸酐的方法来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存在反应步骤多和废水量大的问题。安道麦公司专利WO2018091964中也公开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仍存在反应步骤多,反应收率低等关键工艺问题。尽管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工业生产一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为



通式II季铵盐化合物与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于适宜的溶剂中,在碱的存在下于0℃至适宜溶剂沸点范围内反应,反应后酸化得到咪唑啉酮化合物(I)。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I所示的季铵盐化合物与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在碱存在下于适宜的溶剂中,在0℃至适宜溶剂沸点范围内,进行缩合反应0.5-10个小时,酸化制得咪唑啉酮化合物(I);
通式II所示的季铵盐化合物与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的摩尔比为1:1-1.5;通式II所示的季铵盐化合物与碱加料摩尔比为1:2-4。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宜的碱选自甲醇钠、甲醇钾或甲醇锂;酸选自盐酸、硫酸、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或氯苯。


4.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I所示的季铵盐化合物与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的摩尔比为1:1-1.2;通式II所示的季铵盐化合物与碱加料摩尔比为1:3-4;
所述反应温度为20℃至适宜溶剂沸点;所述缩合反应0.5-8小时;所述溶剂选自甲苯或氯苯,所述的酸选自盐酸或硫酸。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咪唑啉酮化合物(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I中
R1、R2分别独立的选自C1-C6烷基、C2-C6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云飞王徵陈霖英君伍梁爽杨辉斌于海波邓旭李子亮朱建荣金守征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