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油废物综合利用处理装置,属于含油废物处理设备领域,包括对含油废物进行无氧处理的炉膛,所述炉膛的顶端设有输料槽,所述炉膛的顶端设有过滤板,且炉膛的内部通过过滤板与输料槽的内部连通,所述输料槽的顶端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输料槽的内部设有用于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进行输送的送料机构,所述输料槽的底部右端设有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排出的出料槽,且出料槽的底端设有对排出残渣进行挤压处理的挤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容腔对残渣依次进行处理的设置,使该装置可连续性对残渣进行处理,以提高该装置对残渣内部油液的处理效率,且被挤压后的残渣可通过排渣口上电动门的打开将残渣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废物综合利用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含油废物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含油废物综合利用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高温裂解法是在绝氧的条件下将含油废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含油污泥中的轻组分油类和水分受热首先蒸发出来;不能蒸发的重组分油类通过热分解作用转化为轻组分,在复杂的水合和裂化反应中分离,再以气态形式蒸发,并被冷凝回收,从而实现油与废物的分离。在高温裂解过程产生的气相经冷却后形成三种相态物质;气相以CH4、CO等为主;液相以汽油、柴油、石蜡烃和H2O为主;固相为残留固相物与部分油相。现有对含油废物进行处理的装置,由于其不能对含油废物中过滤出来残渣内部的油物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油液及时的输送至炉膛的内部,而对残渣内部夹杂的少量油液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废物综合利用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油废物综合利用处理装置,包括对含油废物进行无氧处理的炉膛,所述炉膛的顶端设有输料槽,所述炉膛的顶端设有过滤板,且炉膛的内部通过过滤板与输料槽的内部连通,所述输料槽的顶端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输料槽的内部设有用于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进行输送的送料机构,所述输料槽的底部右端设有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排出的出料槽,且出料槽的底端设有对排出残渣进行挤压处理的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垂直设于出料槽底端并与其连通的排渣槽、水平设于排渣槽内部且前端穿过排渣槽的螺纹杆、螺纹套设于螺纹杆上的活塞板、水平贯穿活塞板且位于螺纹杆上方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前后两端与排渣槽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前、后两端与排渣槽的前后端的侧壁转动连接,且螺纹杆穿过排渣槽前端的端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排渣槽的顶端中部与出料槽连接,且排渣槽的内部通过出料槽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右容腔、左容腔,所述活塞板的外围周圈上设有与容腔内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一,每个所述容腔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排液口,且每个排液口上均安装有单向阀,并且单向阀上连接有与炉膛内部连通的输液管,每个所述容腔靠近对应侧排液口的下方均开设有排渣口,且每个排渣口上均安装有铰接的电动门。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从右端至左端依次渐低设置,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设于输料槽内部且与过滤板平行的转轴、固定设于转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左端穿过输料槽并连接有电机。优选的,所述活塞板的中部开设有供螺纹杆水平穿过的穿孔,且穿孔的中部设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环形凸块,并且环形凸块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穿孔内侧壁固定连接的密封圈二,所述密封圈二与螺纹杆紧密的贴合。优选的,所述活塞板上开设有供限位杆水平穿过的通孔,且通孔的内侧壁上粘黏有与限位杆紧密贴合的另一个密封圈二。优选的,每个所述排液口上均安装有过滤网。3.有益效果1、本技术含油废物经过输料槽对其内部含有的颗粒杂质过滤,并通过出料槽进入至排渣槽的内部,此时可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使螺纹套设在螺纹杆上的活塞板在限位杆上进行前后移动,以此将进入至排渣槽内部的残渣废物向右容腔、左容腔的内部进行挤压,随着活塞板不断的移动,使残渣废物移动至排液口的一侧,此时通过活塞板对残渣废物的挤压可将其内部残留的油液通过排液口上单向阀进入至输液管的内部,并通过输液管将过滤出来的油液输送至炉膛的内部,以此对残渣内部残留的油液进行过滤,避免油液的浪费,提高该装置对含油废物的处理效果,另外通过螺纹杆的正反转,使其上的活塞板在螺纹杆的带动下依次从右容腔的内部向左容腔的内部进行移动,并从左容腔的内部向右容腔的内部的进行移动,以此使活塞板可依次的对右容腔、左容腔内部的残渣进行挤压处理,该种通过两个容腔对残渣进行处理的设置,使该装置可连续性对残渣进行处理,以提高该装置对残渣内部油液的处理效率,且被挤压后的残渣可通过排渣口上电动门的打开将残渣排出。2、本技术过滤板、转轴向左下方倾斜的设置,使被过滤板过滤出来的残渣在转轴上螺旋叶片的带动下移动至过滤板的最高端,并从过滤板的最高端进入至出料槽的内部,该种将残渣从低端处向其高端处进行移动的设置,可有效减少进入至出料槽内部残渣中所含的油液量,以此为残渣内部残余油液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条件。3、本技术通过过滤网可对进入至单向阀内部的油液进行过滤,以防止油液中残渣对单向阀造成的堵塞,以此对油液能够正常的输送提供有力的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活塞板与螺纹杆、限位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炉膛,2-输料槽,3-过滤板,4-进料口,5-转轴,6-螺旋叶片,7-电机,8-出料槽,9-排渣槽,10-右容腔,11-左容腔,12-活塞板,13-螺纹杆,14-限位杆,15-排液口,16-单向阀,17-输液管,18-排渣口,19-电动门,20-密封圈一,21-密封圈二,22-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的一种含油废物综合利用处理装置,包括对含油废物进行无氧处理的炉膛1,炉膛1的顶端设有输料槽2,炉膛1的顶端设有过滤板3,且炉膛1的内部通过过滤板3与输料槽2的内部连通,输料槽2的顶端左侧设有进料口4,输料槽2的内部设有用于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进行输送的送料机构;过滤板3从右端至左端依次渐低设置,送料机构包括设于输料槽2内部且与过滤板3平行的转轴5、固定设于转轴5上的螺旋叶片6,转轴5的左端穿过输料槽2并连接有电机7,过滤板3、转轴5向左下方倾斜的设置,使被过滤板3过滤出来的残渣在转轴5上螺旋叶片6的带动下移动至过滤板3的最高端,并从过滤板3的最高端进入至出料槽8的内部,该种将残渣从低端处向其高端处进行移动的设置,可有效减少进入至出料槽8内部残渣中所含的油液量,以此为残渣内部残余油液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条件;输料槽2的底部右端设有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排出的出料槽8,且出料槽8的底端设有对排出残渣进行挤压处理的挤压机构;挤压机构包括垂直设于出料槽8底端并与其连通的排渣槽9、水平设于排渣槽9内部且前端穿过排渣槽9的螺纹杆13、螺纹套设于螺纹杆13上的活塞板12、水平贯穿活塞板12且位于螺纹杆13上方的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前后两端与排渣槽9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螺纹杆13的前、后两端与排渣槽9的前后端的侧壁转动连接,且螺纹杆13穿过排渣槽9前端的端部连接有驱动电机,排渣槽9的顶端中部与出料槽8连接,且排渣槽9的内部通过出料槽8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右容腔10、左容腔11,活塞板12的外围周圈上设有与容腔内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一20,每个容腔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排液口15,且每个排液口15上均安装有单向阀16,并且单向阀16上连接有与炉膛1内部连通的输液管17,每个排液口15上均安装有过滤网22,通过过滤网22可对进入至单向阀16内部的油液进行过滤,以防止油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废物综合利用处理装置,包括对含油废物进行无氧处理的炉膛(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的顶端设有输料槽(2),所述炉膛(1)的顶端设有过滤板(3),且炉膛(1)的内部通过过滤板(3)与输料槽(2)的内部连通,所述输料槽(2)的顶端左侧设有进料口(4),所述输料槽(2)的内部设有用于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进行输送的送料机构,所述输料槽(2)的底部右端设有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排出的出料槽(8),且出料槽(8)的底端设有对排出残渣进行挤压处理的挤压机构;/n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垂直设于出料槽(8)底端并与其连通的排渣槽(9)、水平设于排渣槽(9)内部且前端穿过排渣槽(9)的螺纹杆(13)、螺纹套设于螺纹杆(13)上的活塞板(12)、水平贯穿活塞板(12)且位于螺纹杆(13)上方的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的前后两端与排渣槽(9)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3)的前、后两端与排渣槽(9)的前后端的侧壁转动连接,且螺纹杆(13)穿过排渣槽(9)前端的端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排渣槽(9)的顶端中部与出料槽(8)连接,且排渣槽(9)的内部通过出料槽(8)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右容腔(10)、左容腔(11),所述活塞板(12)的外围周圈上设有与容腔内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一(20),每个所述容腔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排液口(15),且每个排液口(15)上均安装有单向阀(16),并且单向阀(16)上连接有与炉膛(1)内部连通的输液管(17),每个所述容腔靠近对应侧排液口(15)的下方均开设有排渣口(18),且每个排渣口(18)上均安装有铰接的电动门(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废物综合利用处理装置,包括对含油废物进行无氧处理的炉膛(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的顶端设有输料槽(2),所述炉膛(1)的顶端设有过滤板(3),且炉膛(1)的内部通过过滤板(3)与输料槽(2)的内部连通,所述输料槽(2)的顶端左侧设有进料口(4),所述输料槽(2)的内部设有用于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进行输送的送料机构,所述输料槽(2)的底部右端设有将含油废物内部残渣排出的出料槽(8),且出料槽(8)的底端设有对排出残渣进行挤压处理的挤压机构;
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垂直设于出料槽(8)底端并与其连通的排渣槽(9)、水平设于排渣槽(9)内部且前端穿过排渣槽(9)的螺纹杆(13)、螺纹套设于螺纹杆(13)上的活塞板(12)、水平贯穿活塞板(12)且位于螺纹杆(13)上方的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的前后两端与排渣槽(9)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3)的前、后两端与排渣槽(9)的前后端的侧壁转动连接,且螺纹杆(13)穿过排渣槽(9)前端的端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排渣槽(9)的顶端中部与出料槽(8)连接,且排渣槽(9)的内部通过出料槽(8)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右容腔(10)、左容腔(11),所述活塞板(12)的外围周圈上设有与容腔内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一(20),每个所述容腔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排液口(15),且每个排液口(15)上均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边勇,郭志壮,夏云龙,段洪荣,孙福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