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载防护策略定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扶手式电梯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载防护策略定制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载防护策略定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扶手式电梯主体,包括上部床盖板、控制柜、梳齿板、护壁板、扶手带、梯级、栏杆、围裙板、驱动主机、转向链轮、扶手驱动装置、梯级链、外装饰板、梯级导轨、下转向部、下部床盖板以及操作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载防护策略定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扶手式电梯主体,包括上部床盖板、控制柜、梳齿板、护壁板、扶手带、梯级、栏杆、围裙板、驱动主机、转向链轮、扶手驱动装置、梯级链、外装饰板、梯级导轨、下转向部、下部床盖板以及操作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载防护策略定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中,所述上部床盖板设置在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顶端,用于供乘坐人员完成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乘坐后踏上高楼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载防护策略定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中,所述下部床盖板设置在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底端,用于供乘坐人员从低楼层踏入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以开始乘坐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载防护策略定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多个保护横杆,设置在扶手式电梯主体的下方,用于在横杆驱动设备的操控下在保护模式和非保护模式之间切换;
视觉探测设备,设置在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上方,用于对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运行环境进行视觉探测操作,以获得实时探测画面;
范围修正机构,设置在所述控制柜内,与所述视觉探测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实时探测画面执行动态范围扩展操作,以获得对应的内容修正画面;
即时处理机构,与所述范围修正机构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内容修正画面执行双线性插值操作,以获得对应的即时处理画面;
信号识别机构,与所述即时处理机构连接,用于基于人体头部成像特征识别所述即时处理画面中的各个人体头部对象,并输出所述即时处理画面汇总的人体头部对象的总数以作为乘坐人员数量输出;
横杆驱动设备,设置在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底部,与所述信号识别机构连接;
其中,在所述多个保护横杆中,针对每一个保护横杆,其在保护模式下从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左侧墙壁内伸出并进入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右侧墙壁以完成对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保护;
其中,在所述多个保护横杆中,针对每一个保护横杆,其在非保护模式下从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右侧墙壁内撤离以返回到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左侧墙壁内以退出对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的保护;
其中,所述横杆驱动设备内置直流电机,用于基于所述乘坐人员数量超出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额定乘坐人数的幅度选择进入保护模式的保护横杆的数量并完成对选择的各个保护横杆进入保护模式的操控;
其中,基于所述乘坐人员数量超出所述扶手式电梯主体额定乘坐人数的幅度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