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吊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374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吊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操作的吊篮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基座,基座上设置有换向基座,换向基座上设置吊篮支撑架,吊篮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通过转向机构安装在换向基座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杆端均设置有锁紧安装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锁紧安装架外接安装吊篮,基座上还设置有调节基座,调节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支杆和第二液压支杆,第一液压支杆和第二液压支杆的杆端分通过连接栓与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呈立体化调节运动方位,并且可以小幅度的抬起调节运动的“原点”,达到快速“校正”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操作的吊篮装置
本技术涉及吊篮设备
,具体是一种便于操作的吊篮装置。
技术介绍
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工具,作用于幕墙安装,外墙清洗。悬挑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提升机构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建筑物或构筑物立面上下运行的施工设施,也是为操作人员设置的作业平台。波纹挡边立式提升机在地铁隧道施工中使用时,其提升高度相对比较高,其在安装时,一般使用脚手架或用吊车吊着安装吊篮来安装,操作过程不方便、不安全。且在调试和检查时,操作工人一般通过机架两侧的梯子上下,高空作业中没有可靠的操作平台,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1704085A)公布了一种立式提升机安装用吊篮,该专利设计各部件相互配合,实现了吊篮的平稳上升及下降,但是该专利整体可调节性较低,操作幅度较小,并不能满足现有相应的运输物流相关领域吊篮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吊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操作的吊篮装置,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上设置有换向基座,所述换向基座上设置吊篮支撑架,所述吊篮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通过转向机构安装在换向基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杆端均设置有锁紧安装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锁紧安装架外接安装吊篮,所述第一基座的后侧设置有吊索机箱,所述第一基座的后端还设置有变向座,所述变向座上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吊索机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线辊驱动机构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线辊驱动机构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杆端均设置有定位栓和变向轮,所述第一线辊驱动机构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均外接有拉力绳索,所述第二基座上还设置有调节基座,所述调节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支杆和第二液压支杆,所述第一液压支杆和第二液压支杆的杆端分别通过连接栓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杆和第二液压支杆的顶部设置安装基盘,所述安装基盘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点调节座,所述支撑点调节座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与转向机构固定安装,所述支撑点调节座的底部设置有内置旋拧端,所述内置旋拧端外接有上置支撑杆,所述上置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固定衔接端,所述固定衔接端通过锁合机构与安装基盘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拉线状态的拉力绳索穿过相应位置的定滑轮并且顶部绳端分流为两端,其一端与定位栓相连接,其另一端经过变向轮变向后与吊篮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杆端底部设置有锁绳架,收线状态的拉力绳索的顶端与锁绳架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后置支撑架,收线状态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架设在后置支撑架的顶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吊篮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的顶部设置有承载内箱,所述支撑底架的两侧设置有侧沿定位架,所述支撑底架的两侧通过转向栓安装有开合侧栏,所述承载内箱的顶部设置承载顶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开合侧栏与侧沿定位架之间设置有下置绷紧绳,所述承载顶棚与开合侧栏之间设置有上置绷紧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吊篮的侧边设置有横向外沿架,所述横向外沿架通过底滑杆呈滑动式安装在承载内箱的底槽,所述横向外沿架的顶端与承载内箱的内栏方向通过杆件锁栓与承载内箱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横向外沿架与承载内箱的支撑栏方向相反。本申请还公布一种便于操作的吊篮装置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吊篮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杆端通过锁紧安装架安装固定;步骤二:通过转向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调节转动方向,从而能控制吊篮在空间坐标x-z轴方向的角度;步骤三,开启步骤二的同时起到吊索机箱,即带动拉力绳索与第一液压支杆和第二液压支杆形成连接的支持拉力,与控制吊篮的运动趋势的方向形成支撑力,保证其稳定性;步骤四,启动相应的第一液压支杆、第二液压支杆,所述第一液压支杆、第二液压支杆的杆端对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形成支撑推力,包调节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摆向,从而控制吊篮在空间坐标x-y轴方向的角度;步骤五,支撑点调节座为原点的调节装置,通过内置旋拧端转动,带动上置支撑杆的运动,进而在小范围内调节空间左边“原点”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申请以吊篮支撑架为吊篮的支撑安装设备,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二者可呈交替式作业,并且相互作为尾部结构,从而保证支撑式的平衡性,吊索机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线辊驱动机构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拉力绳索对相应的支撑杆形成运动趋势反向的拉力,从而控制拉力程度,进一步保持平衡,绳端分流为两端,其一端与定位栓相连接,其另一端经过变向轮变向后与吊篮相连接;同时对吊篮支撑架、吊篮的形成内支撑。二.通转向机构带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调节转动方向,从而能控制吊篮在空间坐标x-z轴方向的角度;启动相应的第一液压支杆、第二液压支杆,所述第一液压支杆、第二液压支杆的杆端对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形成支撑推力,包调节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摆向,从而控制吊篮在空间坐标x-y轴方向的角度;支撑点调节座为原点的调节装置,通过内置旋拧端转动,带动上置支撑杆的运动,进而在小范围内调节空间左边“原点”的位置。整体呈立体化调节运动方位,并且可以小幅度的抬起调节运动的“原点”,从而可以有效规避部分运动调节上的误差,达到快速“校正”的效果。三.对于承载物件或者人员的吊篮,本申请设计其外两侧开合的结构,分别通过绷紧绳对开合侧栏、承载顶棚与承载内箱支撑绷紧连接,形成三角形的力学作业结构,保证整体的立体化稳定性。横向外沿架与承载内箱的内栏方向呈交错式排布安装,在承载人员时可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性。四.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点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吊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中吊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第一基座、11-第二基座、12-换向基座、13-后置支撑架、14-变向座、15-定滑轮、2-吊篮支撑架、21-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转向机构、24-变向轮、25-定位栓、26-锁紧安装架、27-锁绳架、28-连接栓、3-吊索机箱、31-第一线辊驱动机构、32-第二线辊驱动机构、33-拉力绳索、4-调节基座、41-第一液压支杆、42-第二液压支杆、43-安装基盘、5-支撑点调节座、51-固定栓、53-内置旋拧端、54-上置支撑杆、56-固定衔接端、57-锁合机构、6-吊篮、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操作的吊篮装置,包括第一基座(1),所述第一基座(1)上设置有第二基座(11),所述第二基座(11)上设置有换向基座(12),所述换向基座(12)上设置吊篮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支撑架(2)包括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分别通过转向机构(23)安装在换向基座(12)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杆端均设置有锁紧安装架(26),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通过锁紧安装架(26)外接安装吊篮(6),所述第一基座(1)的后侧设置有吊索机箱(3),所述第一基座(1)的后端还设置有变向座(14),所述变向座(14)上设置有定滑轮(15),所述吊索机箱(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线辊驱动机构(31)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32),所述第一线辊驱动机构(31)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32)分别与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杆端均设置有定位栓(25)和变向轮(24),所述第一线辊驱动机构(31)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32)均外接有拉力绳索(33),所述第二基座(11)上还设置有调节基座(4),所述调节基座(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支杆(41)和第二液压支杆(42),所述第一液压支杆(41)和第二液压支杆(42)的杆端分别通过连接栓(28)与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相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杆(41)和第二液压支杆(42)的顶部设置安装基盘(43),所述安装基盘(43)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点调节座(5),所述支撑点调节座(5)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栓(51),所述固定栓(51)与转向机构(23)固定安装,所述支撑点调节座(5)的底部设置有内置旋拧端(53),所述内置旋拧端(53)外接有上置支撑杆(54),所述上置支撑杆(54)的顶端安装有固定衔接端(56),所述固定衔接端(56)通过锁合机构(57)与安装基盘(43)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操作的吊篮装置,包括第一基座(1),所述第一基座(1)上设置有第二基座(11),所述第二基座(11)上设置有换向基座(12),所述换向基座(12)上设置吊篮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支撑架(2)包括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分别通过转向机构(23)安装在换向基座(12)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杆端均设置有锁紧安装架(26),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通过锁紧安装架(26)外接安装吊篮(6),所述第一基座(1)的后侧设置有吊索机箱(3),所述第一基座(1)的后端还设置有变向座(14),所述变向座(14)上设置有定滑轮(15),所述吊索机箱(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线辊驱动机构(31)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32),所述第一线辊驱动机构(31)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32)分别与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杆端均设置有定位栓(25)和变向轮(24),所述第一线辊驱动机构(31)和第二线辊驱动机构(32)均外接有拉力绳索(33),所述第二基座(11)上还设置有调节基座(4),所述调节基座(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支杆(41)和第二液压支杆(42),所述第一液压支杆(41)和第二液压支杆(42)的杆端分别通过连接栓(28)与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相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杆(41)和第二液压支杆(42)的顶部设置安装基盘(43),所述安装基盘(43)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点调节座(5),所述支撑点调节座(5)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栓(51),所述固定栓(51)与转向机构(23)固定安装,所述支撑点调节座(5)的底部设置有内置旋拧端(53),所述内置旋拧端(53)外接有上置支撑杆(54),所述上置支撑杆(54)的顶端安装有固定衔接端(56),所述固定衔接端(56)通过锁合机构(57)与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杰郭振生尤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