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振财专利>正文

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25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按键结构,设有一底板,该底板上设有相对且呈倒钩型的罩框,该罩框中设有嵌孔,该些嵌孔保持一定间距,而在底板上则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周边设有呈弧曲状且枢接在起的第一、二键框,该第一、二键框在最低处两侧分别设有枢杆,该些枢杆分别可插套在嵌孔中,而该第一、二键框另端最高处则嵌套在键帽上,如此,在使用时,因该第一、二键框以最低处面作为支撑点,而较习知的剪刀型按键仅以支脚作为支撑更为稳当,且因该第一、二键框的枢接处在向上翘起的一端上,而不是如习用剪刀型的枢接点在交叉处,使第一、二键框在滑动时,该枢接点不会承受非常大的重力,进而不会有断裂的可能发生。(*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结构
本技术涉及按键结构,尤指一种改变枢接方式,而使键框由习用的支撑点变成支撑面,以承受更大压力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笔记型电脑由于具有便于随身携带及大幅提高文书资料处理的功能,故而广受市场业者及使用者的肯定及采用,而一般业者为增进笔记型电脑的易于携带性,故而不断地研发改良以期减少其体积重量,进而达到轻薄的目的,至于目前笔记型电脑所采用的薄型按键结构,请参照图1所示,其主要是于键帽与底板间组装连结有一剪刀型(或架桥式)支撑结构,其包括:一键帽,为一帽体,其斜向往下延伸的帽盖内部中央往下延伸一帽柱;下方同侧内壁延伸两水平的帽片,另侧则于帽盖顶部往下延伸两帽钩,其中央具一钩槽;对应于帽片的帽盖内顶部一体延伸与帽片平行的两帽肋;一架桥,由一柱框与一榫框交叉连结而成可互为回动状态;柱框的两平行柱杆末端为圆形的柱端,中央则各具一柱孔,两柱杆间由两平行的柱榫连结形成框体,上柱榫嵌置于钩槽内;榫框也为一框体,两侧榫杆端处为圆形的榫端,其中央向外垂直延伸榫轴,其上榫轴并容置于帽片与帽肋间;另榫杆中央向内侧各延伸一榫芯,并可嵌穿于柱孔;两榫杆间具两平行的榫梁一体连结以围成框体;一桥板,为一板体,其对应于按键开关处,开具板孔,而对应于下方榫轴处,垂直形成板突并开具板槽供其嵌穿;另对应于下方柱榫处,突起转折形成板钩供其容置;一键环板,为软质弹性材料制成,对应于各帽柱处,突设一键环,其-->内部顶面为凸点;一薄膜电路,对应于各凸点处具电路接点;一底板,为一板体,并连结固定桥板、键环板及薄膜电路而成。但该习知结构有下列的缺点:1.因枢接点在交叉处,所以,滑动时该交叉处会承受很大的压力。2.因榫框及柱框以点的方式卡扣在桥板上,所以,在滑动时,该榫框及柱框仅以该些点作为支撑,会在该些点上发生应力集中,造成滑动不顺的情形发生。3.因其板槽呈开放状,所以容易发生柱杆及榫杆的轴杆由其中脱落的情形。4.因其架桥呈矩形,而键环板则为圆筒状,所以,该架桥并无法限制键环板移动,进而造成键环板在受到按压时会发生移位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习用装置的缺点,因此乃针对其症结所在,开始着手加以谋求改善,补其所缺,以期寻一项合理解决之道,经过无数次的研析、设计,终于完成本技术的按键结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在使用时,因该第一、二键框以最低处的面作为支撑点,且因第一、二键框是以向上翘起的一端互相连结在一起,并以最低处作为支撑处,所以,能互相牵引并作为对方的支撑,进而增加支撑力,同时,也使滑动平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按键结构,该结构上设有一底板,该底板上设有相对且呈倒钩型的罩框,该罩框中设有嵌孔,该些嵌孔保持一定间距;而在底板上则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一具导电性的弹性体,该弹性体周边设有相对且呈弧曲状的第一、二键框,该第一、二键框向上翘起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轴杆及轴孔,使该第一、二键-->框可藉由轴杆穿套在轴孔中,而连结在一起形成一W字造型,且该第一、二键框在最低处两侧分别设有枢杆,该等枢杆分别可插套在底板的嵌孔中,又该第一、二键框另端向上翘起的最高处嵌套在键帽上。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底板的嵌孔上所设的罩框呈倒U状、倒V状或倒半圆状,使枢杆穿套其中后,不会因滑移而发生脱落的情形。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第一、二键框相对的端面呈弧曲状,不但可增加支撑力,且可配合弹性体的形状,而将弹性体限制在所在之处,不致因按压产生位移的情形。据上述方案,在使用时,因该第一、二键框以最低处的面作为支撑点,而较习知剪刀型的按键仅以支脚作为支撑更为稳当,且因该第一、二键框是以向上翘起的一端互相连结在一起,并以最低处作为支撑处,所以,能互相牵引并作为对方的支撑,进而增加支撑力,同时,也使滑动平顺。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二。主要元件图号说明:10......底板          11......罩框111......间隙         12......嵌孔20......薄膜电路板    21......穿孔-->30......垫板         31......开孔32......弹性体       40......第一键框41......轴孔         50......第二键框51......轴杆         42、52......枢杆43、53......嵌杆     60......键帽61......嵌座         62......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面详述如下,从而使审查员对本技术的构造更易于了解。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设有一底板10,该底板10在一定位置上设有相对且呈倒钩型的罩框11,该罩框11可呈如图所示的倒U状,当然也可呈倒V状或倒半圆状等(省略附图),各罩框11一端分别设有间隙111,且各罩框11中设有嵌孔12,这些嵌孔12保持一定间距,且该底板10上设有一薄膜电路板20,该薄膜电路板20并藉由线路与外界相接,而该薄膜电路板20在与嵌孔12相对处分别设有一穿孔21,且该薄膜电路板20上叠置有一垫板30,该垫板30再与穿孔21相对处分别设有一开孔31,且该垫板30上设有一弹性体32,该弹性体32呈圆筒状,且该弹性体32具有导电性。再者,该垫板30上设有两相对且呈弧曲翘起状的第一、二键框40、50,其中,第一键框40向上翘起一端两侧分别设有轴孔41,且该第一键框40在邻近该端且最低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枢杆42,如图2所示;或向内凸伸的枢杆42,如图4所示;该第一键框40另端向上翘起最高处则设有嵌杆43,另该第二键框50向上翘起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与轴孔41配合的轴杆51,使该第一、二键框40、50可藉由轴杆41穿套在轴孔51中,而连结在一起形成一W-->字造型,且该第二键框50在邻近该端且最低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枢杆52,如图2所示,或向内凸伸的枢杆52,如图4所示,该第二键框50另端向上翘起最高处则设有嵌杆53。再者,该第一、二键框40、50上嵌套有一键帽60,该键帽60在一定位置上设有嵌座61,该等嵌座61恰可供第一、二键框40、50的嵌杆43、53嵌套,该嵌座61可为相对且保持一定间距的片体组合而成,另该键帽60上设有一定位柱62,该定位柱62恰可套合在弹性体32上,使弹性体32行进时不致偏斜,作为定位弹性体用。组装时,请参照图2~7所示,先将薄膜电路板20及垫板30叠置在底板10上,再将第一、二键框40、50的枢杆42、52,嵌套在底板的嵌孔12中后,将第一、二键框40、50上的轴杆41及轴孔51互相穿套,并将键帽60的嵌座61分别嵌套在第一、二键框40、50的嵌杆43、53上,如此,在使用时,因该第一、二键框40、50是以枢接在底板10最低处的面作为支撑点,而较习知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有:一底板;一薄膜电路板,其叠置在底板上;一垫板,其叠置在薄膜电路板上,该垫板上设有一弹性体;其特征在于,该底板上设有相对且呈倒钩型的罩框,该罩框中设有嵌孔,该些嵌孔保持一定间距;另设第一、二键框,其设置在垫板上,该第一、二键框向上翘起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轴杆及轴孔,该第一、二键框由轴杆穿套在轴孔中而连结在一起形成一W字造型,且该第一、二键框在最低处两侧分别设有枢杆,该些枢杆分别插套在底板的嵌孔中,而在向上翘起的最高处设有嵌杆;一键帽,其嵌套于第一、二键框上,该键帽上设有供第一、二键框的嵌杆嵌套的嵌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有:一底板;一薄膜电路板,其叠置在底板上;一垫板,其叠置在薄膜电路板上,该垫板上设有一弹性体;其特征在于,该底板上设有相对且呈倒钩型的罩框,该罩框中设有嵌孔,该些嵌孔保持一定间距;另设第一、二键框,其设置在垫板上,该第一、二键框向上翘起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轴杆及轴孔,该第一、二键框由轴杆穿套在轴孔中而连结在一起形成一W字造型,且该第一、二键框在最低处两侧分别设有枢杆,该些枢杆分别插套在底板的嵌孔中,而在向上翘起的最高处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振财
申请(专利权)人:赖振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