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色奶嘴、双色奶嘴的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态硅胶产品及其注塑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色奶嘴、双色奶嘴的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技术介绍
奶嘴是婴幼儿喂养的必备产品,传统奶嘴产品是采用一种软塑料或硅胶一体注塑成型的。若材料过软,会导致奶嘴整体支撑性能较差,奶嘴在外力作用下易与奶瓶分离,且在拉伸过程中容易导致气阀变形;若材料太硬,则会导致吸奶困难,使用舒适性差。此外,在完成奶嘴的注塑成型后,需要额外对奶嘴顶端进行冲孔以形成出水口,该步骤大大增加了产生不良产品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色奶嘴、双色奶嘴的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使得奶嘴在兼具支撑性能的同时,口吸部位又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同时简化了成型工艺,降低了产品不良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双色奶嘴,包括基体部和主体部,所述基体部由第一硅胶制成,具有直径从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圈状结构;所述主体部由第二硅胶制成,具有直径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锥面结构,其底端密封连接在所述基体部顶端;所述双色奶嘴还包括1至16根由第一硅胶制成的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具有条状结构,由所述基体部的顶端沿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延伸至主体部顶端;所述第一硅胶为固化后邵氏硬度为30度至80度的液态硅胶;所述第二硅胶为固化后邵氏硬度为5度至30度的液态硅胶。进一步地,所述基体部和支撑骨架由第一硅胶一体注塑而成。所述主体部的顶端设有贯穿端壁的第一开口,所述支撑骨架的顶端汇聚至所述第一开口边缘,形成双色奶嘴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骨架为4至8根,宽度为0.2毫米至5毫米,厚度为0.2毫米至2毫米,沿所述主体部侧壁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和基体部沿双色奶嘴轴向的高度之比为1:1至1:4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硅胶为固化后硬度为50至80度的液态硅胶。进一步地,所述双色奶嘴上设有出气阀和用于与奶瓶主体连接的安装槽,所述出气阀设置在所述基体部侧壁上;所述安装槽设置在近基体部底端的侧壁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上述任一种双色奶嘴,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与第一前模合模后,形成第一型腔和与所述第一型腔连通的注塑流道,所述第一型腔和注塑流道内用于注塑第一注塑产品,所述第一注塑产品包括在所述第一型腔内形成的基体部和在所述注塑流道内形成的支撑骨架;所述后模与第二前模合模且第一注塑产品在后模内固化后,所述后模、第二前模和第一注塑产品之间形成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用于注塑主体部。进一步地,述后模和第一前模合模后,形成用于经注塑流道向第一型腔内注塑第一硅胶的第一进胶口;所述后模和第二前模合模后,形成用于经注塑流道向第一型腔内注塑第一硅胶的第二进胶口;所述第二进胶口位置正对所述第一进胶口所在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模还包括第一进胶针阀,所述后模内设有位于正对所述第一进胶口的锥形凸台,所述后模和第一前模合模后,所述第一进胶针阀正对所述第一进胶口并抵触在所述锥形凸台上,从第一进胶针阀末端注射的第一硅胶,经所述锥形凸台边缘流入至所述注塑流道;所述第二前模还包括第二进胶针阀,所述后模和第二前模合模后,所述第二进胶针阀正对所述第二进胶口,并抵触在所述锥形凸台上,所述第二硅胶经第二进胶针阀近末端的侧壁上流出后,进入所述第二型腔。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注塑模具注塑双色奶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注塑模具的后模与第一前模合模,经注塑流道向第一型腔内注塑第一硅胶,至充满第一型腔和注塑流道,固化后获得第一注塑产品;所述第一硅胶为固化后硬度为30度至80度的液态硅胶;S2、开模后,所述第一注塑产品位于后模内,将所述后模与第二前模合模,向第二型腔内注塑第二硅胶,固化后获得第二注塑产品,所述第二硅胶为固化后硬度为5度至30度的液态硅胶;S3、开模后对第二注塑产品进行脱模,获得双色奶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色奶嘴由硬度较大的液态硅胶制成基体部,由硬度较小的液态硅胶制成主体部,能够在保障奶嘴支撑效果、与奶瓶更牢固结合等性能的前提下,兼具使用口感好的特点;通过设置比第二硅胶硬度高的支撑骨架,能够进一步对主体部起支撑作用,与未设置支撑骨架的主体部相比,在相同支撑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选用更柔软的液态硅胶制备主体部,进一步提高了主体部的柔软度,提升了使用口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结构简单,能够直接在注塑流道内形成双色奶嘴的支撑骨架;此外,还无需额外设置冲切出水口装置,简化了模具结构和操作步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双色奶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双色奶嘴结构的正视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部分双色奶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注塑模具注塑基体部时的正视剖视图。图6是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注塑模具注塑主体部时的正视剖视图。图8是图7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在本说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中的“内”是指奶嘴使用过程中朝向奶瓶内腔一侧,“外”是指奶嘴使用过程中朝向使用者一侧。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色奶嘴100,包括由第一硅胶注塑而成的基体部110和由第二硅胶注塑而成的主体部120,所述基体部110具有直径从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圈状结构;所述主体部120具有直径从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锥面结构,且其底端与所述基体部110的顶端密封连接;所述双色奶嘴100还包括1至16根由第一硅胶注塑而成的支撑骨架130,所述支撑骨架130具有条状结构,由所述基体部110的顶端沿所述主体部120的侧壁向主体部顶端延伸;所述第一硅胶为固化后邵氏硬度为30度至70度的液态硅胶;所述第二硅胶为固化后邵氏硬度为5度至30度的液态硅胶;所述双色奶嘴顶端设有贯穿端壁的出水口101。较佳的,所述支撑骨架130与基体部110为一体注塑成型。本方案提供的支撑骨架130可以直接由注塑基体部110的流道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色奶嘴,包括基体部和主体部,所述基体部由第一硅胶制成,具有直径从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圈状结构;所述主体部由第二硅胶制成,具有直径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锥面结构,其底端密封连接在所述基体部的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奶嘴还包括1至16根由第一硅胶制成的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具有条状结构,由所述基体部的底端沿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延伸至主体部顶端;所述第一硅胶为固化后邵氏硬度为30度至80度的液态硅胶;所述第二硅胶为固化后邵氏硬度为5度至30度的液态硅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奶嘴,包括基体部和主体部,所述基体部由第一硅胶制成,具有直径从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圈状结构;所述主体部由第二硅胶制成,具有直径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锥面结构,其底端密封连接在所述基体部的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奶嘴还包括1至16根由第一硅胶制成的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具有条状结构,由所述基体部的底端沿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延伸至主体部顶端;所述第一硅胶为固化后邵氏硬度为30度至80度的液态硅胶;所述第二硅胶为固化后邵氏硬度为5度至30度的液态硅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和支撑骨架由第一硅胶一体注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顶端设有贯穿端壁的第一开口,所述支撑骨架的顶端汇聚至所述第一开口边缘,形成双色奶嘴的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为1至16根,宽度为0.2毫米至5毫米,厚度为0.2毫米至2毫米,沿所述主体部侧壁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和基体部沿双色奶嘴轴向的高度之比为1:1至1: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胶为固化后硬度为50至80度的液态硅胶。
7.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色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与第一前模合模后,形成第一型腔和与所述第一型腔连通的注塑流道,所述第一型腔和注塑流道内用于注塑第一注塑产品,所述第一注塑产品包括在所述第一型腔内形成的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福,朱瀚,吴华,张焕春,饶歆科,王洪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