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160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7
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其包括:筒体、电钻;其特征在于,在筒体的表面设有供筒体进入骨层的锯齿;沿筒体底端的一径向在筒体壁上设置一沿其径向线打孔的旋转伸缩机构;所述旋转伸缩机构的输出端在骨层内形成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筒体内径;沿一竖直方向在筒体壁上垂直设置一供软刀穿过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使用时先由筒体表面的锯齿转动使筒体进入骨层内,待筒体到达骨层预定深度时,利用旋转伸缩机构沿筒体径向在筒体底端形成第一通孔,进而利用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连通使软刀进入第一通孔内,进而继续转动筒体,使筒体带动软刀把筒体内的骨层完整切断,达到完整取骨的目的。

A new bone extra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取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新型取骨装置。
技术介绍
植骨术是通过手术将骨组织移植到病人体内需要加强或融合的骨骼缺损部位,常用于骨质缺损、骨折不愈合、骨病或骨肿瘤刮除后空腔填充、脊柱及关节融合等情况。临床常用的自体骨移植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较强等优点,有着良好的促骨融合的效果。自体骨移植常用的取骨部位包括髂骨、胫骨、腓骨上段及肋骨等部位。传统取骨方法是先在患者取骨部位的皮肤上作长达数厘米的皮肤软组织切口,再用凿子从患者的骨头上敲击下成块的骨质。手术创伤大,皮肤瘢痕明显。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取骨方法造成患者皮肤瘢痕明显且骨质多余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取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取骨方法造成患者皮肤瘢痕明显且骨质多余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取骨装置。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其包括:取骨用的筒体、供筒体转动的电钻;其特征在于,在筒体的表面设有供筒体进入骨层的锯齿;沿筒体底端的一径向在筒体壁上设置一沿其径向线打孔的旋转伸缩机构;所述旋转伸缩机构的输出端在骨层内形成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筒体内径;沿一竖直方向在筒体壁上垂直设置一供软刀穿过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使用时先由筒体表面的锯齿转动使筒体进入骨层内,待筒体到达骨层预定深度时,利用旋转伸缩机构沿筒体径向在筒体底端形成第一通孔,进而利用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连通使软刀进入第一通孔内,进而继续转动筒体,使筒体带动软刀把筒体内的骨层完整切断,藉此达到完整取骨的目的。进一步,沿筒体中心轴线的同一平面在筒体两侧分别垂直设置第二通孔,且沿第二通孔的下方位置在两侧筒体壁上分别安装旋转伸缩机构;在第二通孔内设置驱动软刀沿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通孔的驱动机构;上述沿筒体中心轴线的同一平面在筒体两侧分别设置是为了保证在软刀在转动切削过程中受力均匀。进一步,所述旋转伸缩机构的输出端朝向决定所述第一通孔的角度;所述第一通孔可形成为一水平通孔或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通孔,其中优选地形成所述第一通孔为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水平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度;上述设置可以便于软刀以较好的角度进入第一通孔。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弯折贯穿所述筒体壁;所述旋转伸缩机构的输出端初始位置位于筒体壁内;上述设置是为了保证旋转伸缩机构在工作完成后不影响软刀进入第一通孔。进一步,所述筒体两侧安装的旋转伸缩机构同时进行工作;所述旋转伸缩机构设置为相互套接的多个中空筒,且在相邻两个中空筒之间设置供其中一个中空筒滑动的绳排;在最内侧中空筒的上端设置一可旋转切削的钻头;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旋转伸缩机构在骨层内形成第一通孔。进一步,选用3个相邻且相互套接的中空筒,一绳体分别依次穿过其外侧中空筒的下端、中间层中空筒的上端和内侧中空筒的下端,且绳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外侧中空筒的下端和内侧中空筒的下端;在中间层中空筒的上端设有供身体通过的卷筒;使用时通过卷收外侧中空筒下端的绳体,实现中间层中空筒和内侧中空筒的滑动。进一步,为了实现外侧中空筒的卷收;在所述最外侧中空筒的外表面设置一供绳排卷收的卷闸筒,在卷闸筒的外缘设置一供卷闸筒转动的第一电机。进一步,在最内侧中空筒的上端设置第二电机,且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切削钻头;所述切削钻头设置为一中空锥形体,且在锥形体的外表面均匀设有表面凸起的盲孔;所述切削钻头的一端设有收集骨渣的通孔;所述转动状态下的盲孔可切削骨层;上述设置可以有效形成供软刀进入的第一通孔。进一步,所述软刀设置为与垂直线保持一定倾斜角度的柔性刀片,且在柔性刀片的外缘设有锯齿状;上述设置可以更好地实现软刀的切削。进一步,在软刀的一端设置供两侧软刀相互咬合的凹形啮口;上述设置可以避免软刀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离心力过大以及骨层过硬而发生刀身扭转。进一步,沿第二通孔在所述软刀的另一端设有驱动软刀从第一通孔进入的第二通孔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一与软刀另一端连接的螺纹杆以及与螺纹杆螺纹啮合且可转动的内螺纹螺母;使用时利用内螺纹螺母的转动啮合传动软刀沿第二通孔上下移动。进一步,在第二通孔的孔内壁上固定设置一推力球轴承,且在推力球轴承的转动端面设置内螺纹螺母的齿缘;在内螺纹螺母的外缘设置一外螺纹螺母,沿外螺纹螺母的外缘相切线设置一与外螺纹螺母相啮合的传动螺纹杆,且在传动螺纹杆的一端设置第三电机;上述设置可以有效实现内螺纹螺母的转动。进一步,在筒体外壁上设置启动或关停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控制面板,且设置控制面板分别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设置电池组件分别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控制面板。与现有技术的取骨器械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先由筒体表面的锯齿转动使筒体进入骨层内,待筒体到达骨层预定深度时,利用旋转伸缩机构沿筒体径向在筒体底端形成第一通孔,进而利用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连通使软刀进入第一通孔内,进而继续转动筒体,使筒体带动软刀把筒体内的骨层完整切断,藉此达到完整取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旋转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多个中空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软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钻;2、筒体;3、锯齿;4、旋转伸缩机构;201、第二通孔;5、软刀;6、驱动机构;401、可旋转切屑的钻头;402、中空筒;403、卷闸;404、卷筒;405、绳体;406、电机;501、凹形啮口;601、螺纹杆;602、外螺纹螺母;603、内螺纹螺母;604、推力球轴承;605、电机轴;606、传动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新型取骨装置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其包括:取骨用的筒体2、供筒体2转动的电钻1;其特征在于,在筒体2的表面设有供筒体2进入骨层的锯齿3;沿筒体2底端的一径向在筒体2壁上设置一沿其径向线打孔的旋转伸缩机构4;所述旋转伸缩机构4的输出端在骨层内形成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筒体2内径;沿一竖直方向在筒体2壁上垂直设置一供软刀5穿过的第二通孔201,且所述第二通孔20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沿筒体2中心轴线的同一平面在筒体2两侧分别垂直设置第二通孔201,且沿第二通孔201的下方位置在两侧筒体2壁上分别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其包括:取骨用的筒体、供筒体转动的电钻;其特征在于,在筒体的表面设有供筒体进入骨层的锯齿;沿筒体底端的一径向在筒体壁上设置一沿其径向线打孔的旋转伸缩机构;所述旋转伸缩机构的输出端在骨层内形成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筒体内径;沿一竖直方向在筒体壁上垂直设置一供软刀穿过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其包括:取骨用的筒体、供筒体转动的电钻;其特征在于,在筒体的表面设有供筒体进入骨层的锯齿;沿筒体底端的一径向在筒体壁上设置一沿其径向线打孔的旋转伸缩机构;所述旋转伸缩机构的输出端在骨层内形成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筒体内径;沿一竖直方向在筒体壁上垂直设置一供软刀穿过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筒体中心轴线的同一平面在筒体两侧分别垂直设置第二通孔,且沿第二通孔的下方位置在两侧筒体壁上分别安装旋转伸缩机构;在第二通孔内设置驱动软刀沿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通孔的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伸缩机构的输出端朝向决定所述第一通孔的角度;所述第一通孔可形成为一水平通孔或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通孔,其中优选地形成所述第一通孔为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水平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弯折贯穿所述筒体壁;所述旋转伸缩机构的输出端初始位置位于筒体壁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取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两侧安装的旋转伸缩机构同时进行工作;所述旋转伸缩机构设置为相互套接的多个中空筒,且在相邻两个中空筒之间设置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永台刘思凯刘勃吴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