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150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提升井、调节池、初沉池、集水池、水解酸化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中水池、中水传输装置和喷洒装置;所述污水经过所述格栅井过滤后依次经过所述提升井和所述调节池后进入所述初沉池进行初步沉淀,经过初步沉淀的所述污水依次经过所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处理和所述生化反应池厌氧生物处理后进入所述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所述污水经过二次沉淀后成为中水,所述中水流入至所述中水池中,所述中水池内设有回用泵,所述中水池内的中水在所述回用泵的作用下通过所述中水传输装置传输至所述喷洒装置中。通过设置新的喷洒抑尘系统,替代洒水车,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节能环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对于国内的在建项目厂区来说,生活污水造成的大量宝贵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另外施工现场为了达到环保要求采取的洒水车喷洒道路抑制扬尘,不仅增加了洒水车租赁成本,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水资源的浪费。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亦故名为“中水”。大量用在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对于在建项目施工厂区来说,中水的利用通常还在绿植灌溉、洒水车道路喷洒等,中水资源的利用量、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仍有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通过设置新的喷洒抑尘系统,替代洒水车,节约了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生活产生的污水经排放管路排出,所述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提升井、调节池、初沉池、集水池、水解酸化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中水池、中水传输装置和喷洒装置;所述污水经过所述格栅井过滤后依次经过所述提升井和所述调节池后进入所述初沉池进行初步沉淀,经过初步沉淀的所述污水依次经过所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处理和所述生化反应池厌氧生物处理后进入所述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所述污水经过二次沉淀后成为中水,所述中水流入至所述中水池中,所述中水池内设有回用泵,所述中水池内的中水在所述回用泵的作用下通过所述中水传输装置传输至所述喷洒装置中。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中,所述格栅井的内部设有人工格栅,所述人工格栅用于节流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或漂浮物。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中,所述提升井内设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用于将污水提升至所述调节池中。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中,所述调节池内设有pH值监控设备和pH值调节设备,所述pH值监控设备和所述pH值调节设备用于稳定所述调节池内的污水的pH值。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中,所述集水池内设有第二提升泵,所述集水池内的污水通过所述第二提升泵输送至所述水解酸化池中。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中,所述二沉池内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回流泵回流至所述生化反应池中。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中,所述喷洒装置能够对景观、植被和道路进行喷洒。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中,所述中水传输装置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管道和若干输送泵,所述管道与所述喷洒装置连通,所述输送泵将所述中水由所述管道输送至所述喷洒装置。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中,所述初沉池用于沉淀所述污水中在所述格栅井未能截留的悬浮物并沉淀形成污泥。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中,所述喷洒装置由若干横向管、若干竖向管、若干阀门及若干喷嘴组成,每根所述竖向管至少与一根所述横向管连通,每根所述竖向管至少连通一个所述喷嘴,每根所述竖向管上均设置有一个阀门,所述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竖向管的通断;所述中水传输装置将所述中水传输至若干横向管内,所述中水通过所述横向管进入所述竖向管并由所述喷嘴喷出。分析可知,本技术公开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利用初沉池、集水池、水解酸化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和中水池将污水过滤为中水,再通过中水传输装置和喷洒装置利用中水来进行道路的喷洒和抑尘,取代了传统的洒水车。一方面中水回用,节约了用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再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新的喷洒抑尘系统,替代洒水车,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的喷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格栅井;2-提升井;3-调节池;4-初沉池;5-集水池;6-水解酸化池;7-生化反应池;8-二沉池;9-中水池;10-中水传输装置;11-喷洒装置;12-横向管;13-竖向管;14-阀门;15-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可以是有线电连接、无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信号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所附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示例。详细描述使用了数字和字母标记来指代附图中的特征。附图和描述中的相似或类似标记的已经用于指代本技术的相似或类似的部分。如本文所用的那样,用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可互换地使用,以将一个构件与另一个区分开,且不旨在表示单独构件的位置或重要性。如图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生活产生的污水经排放管路排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1、提升井2、调节池3、初沉池4、集水池5、水解酸化池6、生化反应池7、二沉池8、中水池9、中水传输装置10和喷洒装置11。污水经过格栅井1过滤后依次经过提升井2和调节池3后进入初沉池4进行初步沉淀,生活污水经过生活污水排放管路自流进入格栅井1进行过滤。格栅井1内设有人工格栅,主要作用是截留污水中的大块悬浮物和漂浮物,以保证整个系统机械设备的安全性。格栅井1在使用过程中至少每周清理一次。格栅井1的出水自流进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活产生的污水经排放管路排出,所述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提升井、调节池、初沉池、集水池、水解酸化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中水池、中水传输装置和喷洒装置;/n所述污水经过所述格栅井过滤后依次经过所述提升井和所述调节池后进入所述初沉池进行初步沉淀,经过初步沉淀的所述污水依次经过所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处理和所述生化反应池厌氧生物处理后进入所述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所述污水经过二次沉淀后成为中水,所述中水流入至所述中水池中,所述中水池内设有回用泵,所述中水池内的中水在所述回用泵的作用下通过所述中水传输装置传输至所述喷洒装置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活产生的污水经排放管路排出,所述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提升井、调节池、初沉池、集水池、水解酸化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中水池、中水传输装置和喷洒装置;
所述污水经过所述格栅井过滤后依次经过所述提升井和所述调节池后进入所述初沉池进行初步沉淀,经过初步沉淀的所述污水依次经过所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处理和所述生化反应池厌氧生物处理后进入所述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所述污水经过二次沉淀后成为中水,所述中水流入至所述中水池中,所述中水池内设有回用泵,所述中水池内的中水在所述回用泵的作用下通过所述中水传输装置传输至所述喷洒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井的内部设有人工格栅,所述人工格栅用于节流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或漂浮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井内设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用于将污水提升至所述调节池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内设有pH值监控设备和pH值调节设备,所述pH值监控设备和所述pH值调节设备用于稳定所述调节池内的污水的pH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中水的厂区道路喷洒抑尘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文孙剑锐李力衔高维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