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33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心内科护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座,所述U型固定座外侧面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位于U型固定座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缸,所述第一电缸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缸工作,驱动升降板和压板向下运动,使得压板位于患者胸部上端,通过第二电缸工作,驱动移动座在导向杆上滑动,从而驱动两组移动板和两组限位板位于患者身体左右两侧,通过压板和两组限位板将患者身体进行限位,防止患者翻身或乱动,保证患者伤口愈合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
本技术涉及心内科护理
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心内科手术完成后,患者一般必须进行仰卧,不得侧卧,否则将导致胸骨畸形愈合,而患者休息时,可能不经意间就会进行翻身动作,因此一般采用夹板对患者身体进行限位,防止患者翻身,但现有技术中的夹板一般不便于进行调节,使得夹板使用受到局限,容易造成患者不适感。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座,所述U型固定座外侧面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位于U型固定座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缸,所述第一电缸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下端通过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呈弧形,所述第一伸缩杆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板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组所述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两组移动座,所述侧板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缸,所述第二电缸的输出端与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两组所述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通过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伸缩杆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抵板内侧面和U型固定座内侧面均粘接有防滑橡胶垫。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螺杆外侧固定连接有旋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板下端面和所述限位板内侧面均粘接有海绵垫。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板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柱内侧面开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滑块的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U型固定座卡接与护理床左右两侧的床栏杆上,然后旋转旋钮,使得螺杆转动并带动抵板向床栏杆的方向移动,将U型固定座夹持在床栏杆上,从而将装置固定在护理床上端;通过第一电缸工作,驱动升降板和压板向下运动,使得压板位于患者胸部上端,压板的高度能够根据患者的体格进行调节,通过第二电缸工作,驱动移动座在导向杆上滑动,从而驱动两组移动板和两组限位板位于患者身体左右两侧,两组限位板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患者的体格进行调节,通过压板和两组限位板将患者身体进行限位,防止患者翻身或乱动,保证患者伤口愈合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压板和限位板冲击力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2、支撑柱;3、U型固定座;4、螺杆;5、抵板;6、第一电缸;7、升降板;8、第一伸缩杆;9、压板;10、第一弹簧;11、侧板;12、导向杆;13、移动座;14、第二电缸;15、移动板;16、第二伸缩杆;17、限位板;18、第二弹簧;19、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下端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座3,U型固定座3外侧面螺纹连接有螺杆4,螺杆4位于U型固定座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板5,抵板5内侧面和U型固定座3内侧面均粘接有防滑橡胶垫,起到防滑的作用,使得U型固定座3与护理床左右两侧夹持的更紧固,提高稳定性,螺杆4外侧固定连接有旋钮19,将U型固定座3卡接与护理床左右两侧的床栏杆后,旋转旋钮19,使得螺杆4转动并带动抵板5向床栏杆的方向移动,将U型固定座3夹持在床栏杆上,从而将装置固定在护理床上端。支撑板1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缸6,第一电缸6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7,升降板7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支撑柱2内侧面开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滑块的滑槽,通过滑块在滑槽内上下滑动,从而对升降板7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升降板7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升降板7下端通过第一伸缩杆8固定连接有压板9,压板9呈弧形,第一伸缩杆8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10,通过压板9向下移动至患者胸部上端,对患者身体进行限位,防止患者翻身或乱动,通过第一弹簧10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压板9冲击力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支撑板1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1,两组侧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上滑动连接有两组移动座13,侧板11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缸14,第二电缸14的输出端与移动座13固定连接,移动座13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5,两组移动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通过第二伸缩杆16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第二伸缩杆16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18,通过第二电缸14工作,驱动移动座13在导向杆12上滑动,从而驱动两组移动板15和两组限位板17相互靠近,通过两组限位板17将患者身体进行限位,防止患者翻身或乱动,通过第二弹簧18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限位板17冲击力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具体的,压板9下端面和限位板17内侧面均粘接有海绵垫,通过海绵垫直接与患者接触,提高了夹板的使用舒适度。具体的,使用时,将U型固定座3卡接与护理床左右两侧的床栏杆上,然后旋转旋钮19,使得螺杆4转动并带动抵板5向床栏杆的方向移动,将U型固定座3夹持在床栏杆上,从而将装置固定在护理床上端;通过第一电缸6工作,驱动升降板7和压板9向下运动,使得压板9位于患者胸部上端,通过第二电缸14工作,驱动移动座13在导向杆12上滑动,从而驱动两组移动板15和两组限位板17位于患者身体左右两侧,通过压板9和两组限位板17将患者身体进行限位,防止患者翻身或乱动,保证患者伤口愈合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8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压板9和限位板17冲击力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下端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座(3),所述U型固定座(3)外侧面螺纹连接有螺杆(4),所述螺杆(4)位于U型固定座(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板(5),所述支撑板(1)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缸(6),所述第一电缸(6)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下端通过第一伸缩杆(8)固定连接有压板(9),所述压板(9)呈弧形,所述第一伸缩杆(8)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支撑板(1)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1),两组所述侧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上滑动连接有两组移动座(13),所述侧板(11)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缸(14),所述第二电缸(14)的输出端与移动座(1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13)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5),两组所述移动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通过第二伸缩杆(16)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所述第二伸缩杆(16)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护理夹板,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下端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座(3),所述U型固定座(3)外侧面螺纹连接有螺杆(4),所述螺杆(4)位于U型固定座(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板(5),所述支撑板(1)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缸(6),所述第一电缸(6)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下端通过第一伸缩杆(8)固定连接有压板(9),所述压板(9)呈弧形,所述第一伸缩杆(8)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支撑板(1)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1),两组所述侧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上滑动连接有两组移动座(13),所述侧板(11)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缸(14),所述第二电缸(14)的输出端与移动座(13)固定连接,所述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