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295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创伤测量尺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包括固定管,固定管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收纳块,固定管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块,转块远离固定管中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持杆,固定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转柄,固定管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顶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测量板,测量板正面中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插块,测量板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框,连接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测量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同时能够使医护人员利用该装置对伤口的深度进行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
本技术涉及骨科创伤测量尺
,具体涉及了一种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
技术介绍
骨科创伤是一种相对广义的概念,它并非单纯的指骨头创伤,同时它还包括了包绕着股骨阻止表面的皮肤组织、软组织以及肌肉组织、血管和神经组织的创伤,骨头上的创伤只是隶属于骨科创伤中的一种,当患者出现骨科创伤时,为了方便医护人员了解创伤情况,并根据情况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常需要使用创伤测量尺来对创伤的长度进行测量,但现有的创伤测量尺操作麻烦,需要医护人员一只手将测量尺固定在患者伤口表面,另一只手操作测量尺来对患者的伤口长度进行测量,同时现有的测量尺无法对患者的伤口深度进行测量,不便于医护人员了解伤口完整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具备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能够对伤口深度进行测量等优点,解决了不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无法对伤口的深度进行测量的问题。本技术的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收纳块,所述固定管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远离固定管中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持杆,所述固定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转柄,所述固定管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顶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测量板,所述测量板正面中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插块,所述测量板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测量块,所述固定管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吸盘。本技术的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其中固定管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于滑板内部的中央,该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利用滑块和滑轨之间的连接作用下,对滑板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同时使得滑板的移动能够受到螺纹杆的转动控制。本技术的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其中收纳块顶部的中央开设有收纳槽,该收纳槽的形状大小与转柄的形状大小相契合,该结构设置,使得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能够将转柄的卡入收纳块内开设的收纳槽中,提高了该装置收纳时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其中滑板正面顶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右侧的中央开设有插槽,该插槽的形状大小与插块的形状大小相契合,所述滑板正面的左侧开设有刻度槽,所述定位块的位置与该刻度槽的零刻度点相契合,该结构设置,使得测量板的初始位置能够利用插块和定位块之间的活动插接作用来进行定位,同时便于医护人员利用插块进行读数。本技术的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其中滑板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测量板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于滑轨的内部,该结构设置,使得测量板的移动轨迹能够在滑轨的作用下进行限定,避免测量板从滑板上脱出。本技术的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其中测量块底部的左侧开设有刻度线,所述测量块底部的位置与固定管底部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时连接框顶部的位置与该刻度线的零刻度点相对应,该结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利用测量块上开设的刻度线对伤口的深度进行测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转块,配合夹持杆,使得该装置能够利用夹持杆夹持固定在患者的伤口处,使得该装置能够与患者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测量,同时配合固定管底部设置的吸盘,使得当伤口位于不方便利用夹持杆进行夹持固定的位置处时,依旧可以利用吸盘将该装置与患者进行固定,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度,通过设置的螺纹杆和转柄,配合滑板和测量板,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该装置时,能够通过转动转柄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利用螺纹杆带动滑板和测量板进行移动,同时配合滑轨和测量板底部设置的连接框和测量块,利用测量块与患者的伤口进行贴合并通过滑动测量板,使测量板在滑轨的内部移动,来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测量,操作简单,同时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向下轻轻按压测量块,从而利用测量块上开设的刻度线对伤口的深度进行测量,便于医护人员了解伤口的完成情况,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伤口进行治疗。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测量板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管;11、滑槽;2、收纳块;3、转块;31、夹持杆;4、螺纹杆;41、转柄;5、滑板;51、滑块;52、定位块;6、测量板;61、滑轨;62、连接杆;63、插块;7、连接框;71、测量块;8、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包括固定管1,固定管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收纳块2,固定管1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块3,转块3远离固定管1中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持杆31,固定管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转柄41,固定管1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滑板5,滑板5顶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测量板6,测量板6正面中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2,连接杆62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插块63,测量板6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框7,连接框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测量块71,固定管1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吸盘8。固定管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1,滑板5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1,滑块51的表面滑动连接于滑槽11的内部,螺纹杆4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于滑板5内部的中央,该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利用滑块51和滑轨61之间的连接作用下,对滑板5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同时使得滑板5的移动能够受到螺纹杆4的转动控制。收纳块2顶部的中央开设有收纳槽,该收纳槽的形状大小与转柄41的形状大小相契合,该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包括固定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收纳块(2),所述固定管(1)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块(3),所述转块(3)远离固定管(1)中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持杆(31),所述固定管(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转柄(41),所述固定管(1)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滑板(5),所述滑板(5)顶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测量板(6),所述测量板(6)正面中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2),所述连接杆(62)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插块(63),所述测量板(6)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框(7),所述连接框(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测量块(71),所述固定管(1)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吸盘(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包括固定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收纳块(2),所述固定管(1)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块(3),所述转块(3)远离固定管(1)中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持杆(31),所述固定管(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转柄(41),所述固定管(1)内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滑板(5),所述滑板(5)顶部的中央滑动连接有测量板(6),所述测量板(6)正面中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2),所述连接杆(62)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插块(63),所述测量板(6)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框(7),所述连接框(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测量块(71),所述固定管(1)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吸盘(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骨科创伤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板(5)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1),所述滑块(51)的表面滑动连接于滑槽(11)的内部,所述螺纹杆(4)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殷勇费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