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28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1
本申请涉及的手持吸尘器,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且用以握持的握持部,主体部包括抽吸管道、用于产生沿抽吸管道流动的气流的驱动机构、与抽吸管道连通且用于将脏物和灰尘从气流分离的尘气分离机构;其中,驱动机构的旋转轴线和尘气分离机构的纵向轴线基本重合,握持部的轴线延伸穿过驱动机构和尘气分离机构之间的区域,使得吸尘器的整机重心落在握持部上、结构紧凑合理、使用轻便,从而减轻用户负担,提高了手持吸尘器的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吸尘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尘器作为一种用于卫生清洁的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领域必不可少的电器。其中,无线手持吸尘器因自带电池具有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更适合用来清洁较小的空间,因而受到大众的喜爱。手持吸尘器使用时,操作者常需用手握持手柄对整机进行移动、抬举等操作,由于手持吸尘器是将电机、尘气分离装置等部件都集成在人手操作的地方,如果手持吸尘器整机的布局不当,会导致操作者在使用时费力、操作不便、同时也会导致吸尘器自身的性能受到影响,故对于手持吸尘器来说,整机的布局相当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布局合理的手持吸尘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主体部,其包括抽吸管道、用于产生沿所述抽吸管道流动的气流的驱动机构、与所述抽吸管道连通且用于将脏物和灰尘从所述气流分离的尘气分离机构;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用以握持的握持部;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尘气分离机构的纵向轴线基本重合,所述握持部的轴线延伸穿过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尘气分离机构之间的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尘气分离机构包括旋风分离组件、及与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连接且靠近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出风海帕,所述握持部的轴线延伸穿过所述出风海帕。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靠近所述驱动机构设置的进风口,所述尘气分离机构包括具有通孔的罩壳,所述罩壳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设置;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设置在所述罩壳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外侧的外壳的直径小于所述罩壳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握持部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部通过杆体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杆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海帕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加强密封性的第一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尘气分离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以将所述出风海帕夹持固定且与所述驱动机构卡合对接。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为所述驱动机构供电的电源部,所述电源部位于所述握持部远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尘气分离机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主体部限定的收容空间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握持部的握持部的轴线延伸穿过驱动机构和尘气分离机构之间的区域,使得吸尘器的整机重心落在握持部上、结构紧凑合理、使用轻便,从而减轻用户负担,提高了手持吸尘器的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尘气分离机构与主体部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尘气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部分示意图;图6为图4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4中的旋风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的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另一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局部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的轮组与转轴之间的角度关系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的清洁头、转动机构和抽吸管道的连接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的局部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的开关与导流器的位置结构关系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中的电池包和握持部的拆分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见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手持吸尘器100,包括用以将外界尘气过滤的主体部1、与主体部1连接且用以握持的握持部2、及与握持部2可拆卸连接且用以给主体部1供电的电源部5,该电源部5可以包括用以供电的电池包51。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电源部5也可直接为电源线,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手持吸尘器100的整体美观性,电源部5和主体部1分别设置在握持部2的两侧,电源部5位于握持部2的下方。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部5的位置也可为其他,例如与主体部1连接等,此时电源部5和握持部2分别位于主体部1的两侧,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请结合图1至图3,主体部1包括外壳11、设置在外壳11内的驱动机构12、及在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用以将尘气分离的尘气分离机构13,外壳11内形成有用以连通尘气分离机构13和外界的抽吸管道6,驱动机构12启动,产生沿抽吸管道6流动的气流并将脏物和灰尘自外界通过抽吸管道6进入至尘气分离机构13内,在尘气分离机构13的作用下,将脏物和灰尘从气流分离。其中,电源部5与驱动机构12电性连接以给驱动机构12供电,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2为电机。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12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了使得手持吸尘器100的结构更为紧凑,在本实施例中,尘气分离机构13横向设置在外壳11上,同时达到提高手持吸尘器100整体的美观性。并且,在使用手持吸尘器100的过程中,尘气分离机构13从横向变成纵向,更利于尘气的分离,以提高除尘效率。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尘气分离机构13也可纵向设置在外壳11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请结合图2和图4,尘气分离机构13可拆卸地安装于主体1限定的收容空间内,手持吸尘器100还包括锁定机构3,尘气分离机构13通过锁定机构3与主体部1的外壳11可拆卸设置,进而方便对尘气分离机构13进行清理。锁定机构3包括设置在尘气分离机构13上的第一卡持件31、及设置在外壳11上且与第一卡持件31配合的第二卡持件32,第一卡持件31和第二卡持件32配合以将尘气分离机构13与外壳11锁定或释放。第一卡持件31和第二卡持件32的其中之一为凹槽,第一卡持件31和第二卡持件32的另一个为与凹槽卡持的凸起。锁定机构3还包括与凸起连接的按压件33,施加外力于按压件33以带动凸起相较于凹槽移动,继而使得凸起与凹槽卡合或脱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持件31为凸起,第二卡持件32为凹槽,按压件33设置在尘气分离机构13上,按压件33与凸起为一体成型设置且按压件33与凸起同步移动。当尘气分离机构13与外壳11安装时,按压件33位于外壳11之上以暴露,方便按压拆卸。当需要对尘气分离机构13进行拆卸清理时,只需要按压该按压件33,按压件33带动凸起相对凹槽脱离,从而将尘气分离机构13从手持吸尘器100的外壳11上取下,操作简单。该按压件33和凸起在尘气分离机构13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例如一体成型等,或分体安装后进行固定连接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部,其包括抽吸管道、用于产生沿所述抽吸管道流动的气流的驱动机构、与所述抽吸管道连通且用于将脏物和灰尘从所述气流分离的尘气分离机构;/n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用以握持的握持部;/n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尘气分离机构的纵向轴线基本重合,所述握持部的轴线延伸穿过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尘气分离机构之间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其包括抽吸管道、用于产生沿所述抽吸管道流动的气流的驱动机构、与所述抽吸管道连通且用于将脏物和灰尘从所述气流分离的尘气分离机构;
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用以握持的握持部;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尘气分离机构的纵向轴线基本重合,所述握持部的轴线延伸穿过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尘气分离机构之间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机构包括旋风分离组件、及与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连接且靠近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出风海帕,所述握持部的轴线延伸穿过所述出风海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靠近所述驱动机构设置的进风口,所述尘气分离机构包括具有通孔的罩壳,所述罩壳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设置;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设置在所述罩壳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鹏周航标卜姣娴
申请(专利权)人: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