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钢圈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19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钢圈内衣,涉及女士内衣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衣穿戴过程中透气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该无钢圈内衣包括罩杯本体、下扒、后比、承托部、肩带和提托部,罩杯本体均设置有多个蜂窝状透气孔,提托部罩设在罩杯本体和肩带外侧,其由下扒位置处沿竖向向上延伸设置并与后比连接,提托部上设置有与蜂窝状透气孔相连通的镂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承托部对胸部下侧进行承托,且通过肩带和提托部进行双重提托,极大地增加了胸部的稳定性,且通过设置蜂窝状透气孔和镂空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内衣的透气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高内衣的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钢圈内衣
本技术涉及女士内衣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钢圈内衣。
技术介绍
女士内衣是女性贴身所穿的衣物,最重要的就是内衣的舒适度。传统的运动内衣设置有钢圈,由于钢圈是由钢丝特质而成,具有很强的硬度,但穿在身上后内衣与胸部紧紧贴合,使得胸部与内衣之间的汗液和热量聚集在皮肤表面,不能及时排出,透气效果较差,而且为保证承托效果,罩杯杯体较厚,汗液积聚在皮肤表面和衣物表面后,长时间的潮湿会在内衣布料上滋生大量的细菌,穿戴效果不好。此外,无钢圈内衣对乳房缺少保护和支撑,特别是B以上的罩杯,承托力不稳定。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内衣穿戴过程中透气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钢圈内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衣穿戴过程中透气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无钢圈内衣,包括:一对罩杯本体,均设置有多个蜂窝状透气孔;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下部的下扒和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两侧的后比;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与所述下扒之间的承托部;连接所述罩杯本体和所述后比的肩带;罩设在所述罩杯本体和所述肩带外侧的弹性的提托部,其由所述下扒位置处沿竖向向上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后比连接,所述提托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蜂窝状透气孔相连通的镂空结构。优选地,所述罩杯本体包括杯体和设置于所述杯体两侧的编织布层,多个所述蜂窝状透气孔设置于所述杯体上,所述编织布层在任一所述蜂窝状透气孔处均设置有多个编织微孔。优选地,所述罩杯本体的上部和侧部之间连接有用于避免溢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材质为透气纱网。优选地,所述肩带为长度可调肩带。优选地,所述后比包括一层或至少两层透气网层和设置于所述透气网层周向的护边。优选地,所述罩杯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将所述罩杯本体的内侧支离人体的胸部。优选地,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的内腔下部和侧部以及所述下扒的内侧面。优选地,所述提托部在人体胸前和背部位置处均呈“V”领型设置。优选地,所述后比与所述下扒连接处沿竖向设置有支撑部。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四针八线双胶骨结构。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本技术中,采用承托部对胸部下侧进行承托,且通过肩带和提托部进行双重提托,极大地增加了胸部的稳定性,且通过设置蜂窝状透气孔和镂空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内衣的透气性。(2)在本技术中,罩杯本体包括杯体和编织布层,编织布层在任一蜂窝状透气孔处均设置有多个编织微孔,即编织布层能够与杯体连接,在保证杯体的蜂窝状透气孔起透气作用的同时,能够对杯体起加强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加罩杯本体对胸部的承托力。(3)在本技术中,罩杯本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凸起部,能够将罩杯本体的内侧支离人体胸部,以在人体胸部与罩杯本体之间形成气体流通空隙,增加了内衣整体的透气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钢圈内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钢圈内衣的背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罩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罩杯本体;2-蜂窝状透气孔;3-下扒;4-后比;5-承托部;6-肩带;7-提托部;8-镂空结构;9-杯体;10-编织布层;11-编织微孔;12-连接部;13-透气网层;14-护边;15-凸起部;16-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钢圈内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衣穿戴过程中透气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钢圈内衣,包括罩杯本体1、下扒3、后比4、承托部5、肩带6和提托部7,罩杯设置有两个,且其内部均开设有多个蜂窝状透气孔2,透气均匀,散热迅速。下扒3连接在罩杯本体1的下部,穿戴后,下扒3与人体接触连接,增加了内衣与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对上部的罩杯本体1进行支撑,以防胸部下垂,同时下扒3的前部与提托部7之间连接时采用分割设计,减少大杯的视觉冲击。后比4连接在罩杯本体1和下扒3的两侧,以在人体的背部接触进行支撑固定。承托部5连接在罩杯本体1的周向和下扒3之间,其设置为弧形弯曲结构以与胸部相适应,用以将罩杯本体1固定出立体形状同时对胸部的下侧进行有效支撑,其中,第一承托部5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无弹捆条。肩带6一端与罩杯本体1的上部连接,另一端与后比4连接,能够对罩杯本体1进行提托,使得罩杯本体1与胸部之间更加贴服。提托部7罩设在罩杯本体1的外侧,且由下扒3位置处沿竖向向上延伸设置并与后比4连接,即提托部7以人体肩部为依托,从胸部下侧开始对胸部整体进行提托,且提托部7为弹性材质,能够避免胸部在提托过程中产生压迫感且提托部7贴合在罩杯本体1外侧,更加贴服美观。提托部7上开设有镂空结构8,以与罩杯本体1上的蜂窝状透气孔2相连通,使得胸部位置与外界相连通,使得内衣佩戴后更加透气且舒适,本技术采用承托部5对胸部下侧进行承托,且通过肩带6和提托部7进行双重提托,极大地增加了胸部的稳定性,且通过设置蜂窝状透气孔2和镂空结构8,极大地提高了内衣的透气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衣穿戴过程中透气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参照图3,作为本技术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罩杯本体1包括杯体9和设置于杯体9两侧的编织布层10,其中,编织布层10可与杯体9复合连接,避免两者之间相对移动。多个蜂窝状透气孔2开设在杯体9上,编织布层10在任一蜂窝状透气孔2处均设置有多个编织微孔11,即编织布层10能够与杯体9连接,在保证杯体9的蜂窝状透气孔2起透气作用的同时,能够对杯体9起加强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加罩杯本体1对胸部的承托力。参照图1-2,作为本技术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罩杯本体1的上部和侧部之间连接有连接部12,即连接部12设置在靠近人体胸部乳沟位置处,用以避免胸部溢杯,所述连接部12的材质为透气纱网,以增加胸部位置处的透气性。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钢圈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对罩杯本体(1),均设置有多个蜂窝状透气孔(2);/n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1)下部的下扒(3)和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1)两侧的后比(4);/n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1)与所述下扒(3)之间的承托部(5);/n连接所述罩杯本体(1)和所述后比(4)的肩带(6);/n罩设在所述罩杯本体(1)和所述肩带(6)外侧的弹性的提托部(7),其由所述下扒(3)位置处沿竖向向上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后比(4)连接,所述提托部(7)上设置有与所述蜂窝状透气孔(2)相连通的镂空结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钢圈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罩杯本体(1),均设置有多个蜂窝状透气孔(2);
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1)下部的下扒(3)和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1)两侧的后比(4);
设置于所述罩杯本体(1)与所述下扒(3)之间的承托部(5);
连接所述罩杯本体(1)和所述后比(4)的肩带(6);
罩设在所述罩杯本体(1)和所述肩带(6)外侧的弹性的提托部(7),其由所述下扒(3)位置处沿竖向向上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后比(4)连接,所述提托部(7)上设置有与所述蜂窝状透气孔(2)相连通的镂空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钢圈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本体(1)包括杯体(9)和设置于所述杯体(9)两侧的编织布层(10),多个所述蜂窝状透气孔(2)设置于所述杯体(9)上,所述编织布层(10)在任一所述蜂窝状透气孔(2)处均设置有多个编织微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钢圈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本体(1)的上部和侧部之间连接有用于避免溢杯的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的材质为透气纱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奇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香蜜闺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