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116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包括漏斗、漏斗底部连通安装有施肥插管,施肥插管的下端部呈针尖状,且针尖部内部呈实心头,实心头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主出液道,在针尖部的外表面上不同的高度位置、不同的方向上分布开设有若干个副出液道,副出液道均连通至主出液道。能精准的控制施肥量或浇灌量,且能够直接深入土壤深部,对烟株所在周围的土壤进行大范围的扩散式浇灌施肥,即精准了用量,又扩了浇灌的土壤方向和范围,大大提高了施肥浇灌的效率,也能适用于覆膜阶段下对烟株的水肥管理,又不会破坏覆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株栽培种植管理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和其他大部分农作物相比,烟叶的特殊性在于它收获的是叶片。烟叶是烟株根系从土壤中不断吸收养分和水分逐渐生长起来的,因此,要想培育出质量优良的烟叶,烟田的水肥管理至关重要。土壤为烟株提供养料和水分,不同类型的土壤,其结构和营养成分也不尽相同。为了满足烟株的生长需要,就必须通过施肥来改变土壤营养结构。烟叶是对肥料极为敏感的农作物,施肥种类、施肥量及肥料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都会对烟叶产量和质量产生极大影响。肥料施用过少,养分供应不足,达不到预期的生产目的;肥料施用过量,则会大大降低烟叶的品质,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烟叶质量。因此科学合理施肥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不仅在施肥方面,水分是烟叶生长发育和保障烟叶质量的基础。根据烟叶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特点,采用合理的灌排方法,保持适宜的烟田水分是保证烟叶优质稳产的必要条件。但是,在一些干旱地区,或者是水源缺乏,水资源较为重要的山区地区种植烟叶时,对水分的管控,也非常重要。目前,在烟株覆膜后,在没有设置灌溉系统的条件下,没有一种合适易用的水肥添加装置,依靠水管浇灌则水量控制不精准,操作繁琐,还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施肥时,则不便于进行定量精准化的添加到大范围的土壤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易用的施肥、浇灌装置,能精准的控制施肥量或浇灌量,且能够直接深入土壤深部,对烟株所在周围的土壤进行大范围的扩散式浇灌施肥,即精准了用量,又扩了浇灌的土壤方向和范围,大大提高了施肥浇灌的效率,也能适用于覆膜阶段下对烟株的水肥管理,不会破坏覆膜。具体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包括漏斗、漏斗底部连通安装有施肥插管,施肥插管的下端部呈针尖状,且针尖部内部呈实心头,实心头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主出液道,在针尖部的外表面上不同的高度位置、不同的方向上分布开设有若干个副出液道,副出液道均连通至主出液道。进一步的,在所述施肥插管内插入一根阀杆,所述实心头的上端部开口呈锥形状阀口,所述阀杆的下端部设有锥形阀体,所述锥形阀体为倒锥形,并与所述阀口形状相适配,在所述施肥插管内安装有至少一片导向环,阀杆穿过导向环进行限位,阀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漏斗外端,导向环呈镂空状。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环为两片,其一安装在实心头上方,所述锥形阀体穿过该导向环置于该导向环和实心头之间的空间内并能在阀杆的升降下进行上下移动,另一片安装在漏斗底部和施肥插管上端的连接部位上,阀杆穿过该导向环,并在阀杆上端安装有操控手柄。进一步的,所述实心头为木头材质转孔制成,或为橡胶类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阀杆的上端部表面上印制有刻度线。进一步的,所述漏斗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施肥插管为塑料或木质材质制成,或所述施肥插管的下端部与针尖部呈可拆装式结构构成。进一步的,漏斗外围套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铰接安装有手把,所述手把向上转动后与限位器接触后无法继续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最上层的导向环的上方安装有磁铁环,所述磁铁环通过防水膜包裹后安装在导向环的上表面上,对应的,阀杆上位于该导向环下方的部位上套装一个通过防水膜包裹的铁环,所述铁环安装的高度位置为当铁环接触到导向环的下表面时,锥形阀体正好完全从阀口中脱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施肥插管用于插入烟株所栽种的土壤中一定深度,漏斗用于装盛水肥,水肥顺施肥插管下流并从其端头流出,形成灌溉施肥,将施肥插管的下端改为实心头,而实心头上开设有主出液道、副出液道,能减小最终出液的单个出口的孔径,使得水压作用于主出液道、副出液道,主出液道正对于施肥插管的下端,副出液道正对于施肥插管的左右方向,因此可以将水肥在插入的位置上向周围进行高效的扩散,而不仅仅是对其正下方进行浇灌扩散,且插入的深度,使得浇灌的水肥能够直接和烟株的根接触,避免了表面土壤的浪费,提高了浇灌效率;配合上带有锥形阀体的阀杆,可以在施肥前先封住下端出液口,停止浇灌,先灌入水肥,水肥可以装在整个装置内连至漏斗,通过对施肥插管的长度、孔径,漏斗的宽度、大小倾斜度等数据,可以预设计算出填满施肥插管和漏斗上的溶液的具体体积,再计算出相应体积所对应在漏斗上的深浅位置,即可在阀杆上设计印制刻度线,实现对施肥量的精准把控,进一步节省水肥的用量,避免出现浪费现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介绍:(1)主出液道正对于施肥插管的下端,副出液道正对于施肥插管的左右方向,因此可以将水肥在插入的位置上向周围进行高效的扩散,而不仅仅是对其正下方进行浇灌扩散,且插入的深度,使得浇灌的水肥能够直接和烟株的根接触,避免了表面土壤的浪费,提高了浇灌效率。(2)在阀杆上设计印制刻度线,浇灌时可以先根据刻度进行定量添加水肥,到达预设的容量后,插入到适度深度的土壤位置后,提取阀杆,打开锥形阀体,进行浇灌,实现对施肥量的精准把控,达到显著的节省水肥的用量,避免出现浪费现象。(3)上下两层的导向环实现对阀杆的升降进行限位控制,避免阀杆晃动或升降出位,而手把的设计,便于施肥人员对施肥装置的握持便利性,而磁铁环的设计,利用了磁吸原理,使得拉起的阀杆能够吸附在上层的导向环上,实现临时定位,无需人手扶持,提高装置的整体操作便利性和易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施肥插管下端部实心头的结构意图;图3为导向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安装有磁铁环的导向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磁铁环和铁环之间的结构示意图(阀口开状态);图6为安装有手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漏斗、2—施肥插管、3—实心头、4—主出液道、5—副出液道、6—阀杆、7—阀口、8—锥形阀体、9—导向环、10—操控手柄、11—手把、12—磁铁环、13—铁环、14—烟株、15—覆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实施例: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包括漏斗1、漏斗1底部连通安装有施肥插管2,施肥插管2的下端部呈针尖状,且针尖部内部呈实心头3,实心头3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主出液道4,在针尖部的外表面上不同的高度位置、不同的方向上分布开设有若干个副出液道5,副出液道5均连通至主出液道4。使用时,将施肥插管2用于插入烟株14所栽种的土壤中一定深度(与根所在高度相当),漏斗1用于装盛水肥,水肥顺施肥插管2下流并从其端头流出,形成灌溉施肥,将施肥插管2的下端改为实心头3,而实心头3上开设有主出液道4、副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包括漏斗(1)、漏斗(1)底部连通安装有施肥插管(2),其特征在于,施肥插管(2)的下端部呈针尖状,且针尖部内部呈实心头(3),实心头(3)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主出液道(4),在针尖部的外表面上不同的高度位置、不同的方向上分布开设有若干个副出液道(5),副出液道(5)均连通至主出液道(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包括漏斗(1)、漏斗(1)底部连通安装有施肥插管(2),其特征在于,施肥插管(2)的下端部呈针尖状,且针尖部内部呈实心头(3),实心头(3)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主出液道(4),在针尖部的外表面上不同的高度位置、不同的方向上分布开设有若干个副出液道(5),副出液道(5)均连通至主出液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肥插管(2)内插入一根阀杆(6),所述实心头(3)的上端部开口呈锥形状阀口(7),所述阀杆(6)的下端部设有锥形阀体(8),所述锥形阀体(8)为倒锥形,并与所述阀口(7)形状相适配,在所述施肥插管(2)内安装有至少一片导向环(9),阀杆(6)穿过导向环(9)进行限位,阀杆(6)的另一端延伸至漏斗(1)外端,导向环(9)呈镂空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株种植用的水肥膜下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9)为两片,其一安装在实心头(3)上方,所述锥形阀体(8)穿过该导向环(9)置于该导向环(9)和实心头(3)之间的空间内并能在阀杆(6)的升降下进行上下移动,另一片安装在漏斗(1)底部和施肥插管(2)上端的连接部位上,阀杆(6)穿过该导向环(9),并在阀杆(6)上端安装有操控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华张平杨庆焱王文敏孙有立宋瑞雪徐霁何佳颖李鑫张泽波余淑福汤友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烟草公司昭通市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