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崇智专利>正文

一种流动沙丘地质灾害治理用植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115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动沙丘地址灾害治理用植树装置,包括支撑板、万向轮、锥形筒体、顶盖、丝杆、连接杆和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筒体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锥形筒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锥形筒体的内部分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锥形筒体的底端开口与所述第二空腔室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内均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顶端与顶盖箱连通,所述注水管的底端与外界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处:可形成一个沙坑,不需要手动挖坑,并且可以为坑内直接浇灌水,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动沙丘地质灾害治理用植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植树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流动沙丘地质灾害治理用植树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我国的沙漠面积巨大,沙漠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沙漠的绿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在治理沙漠的人员相对较少,工作量比较大,种植植被的速度相对较慢。加上沙漠沙土本来的特性,即沙土不像平常的泥土一样,可以快速的挖坑后将植被的种子种下后填埋,沙漠的沙土比较松软,在挖坑的过程中沙子又会自动填埋。而且种子种下后还需要浇水,这就大大增大了种植工作人员的工作困难和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动沙丘地质灾害治理用植树装置,具备使用方法的优点,解决了无法固定沙坑将种子和水一并置于坑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动沙丘地质灾害治理用植树装置,包括支撑板、万向轮、锥形筒体、顶盖、丝杆、连接杆和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筒体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锥形筒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锥形筒体的内部分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锥形筒体的底端开口与所述第二空腔室连通,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动沙丘地质灾害治理用植树装置,包括支撑板(2)、万向轮(1)、锥形筒体(10)、顶盖(7)、丝杆(6)、连接杆(3)和手摇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筒体(10)的顶端设置有所述顶盖(7),所述锥形筒体(10)内部设置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将所述锥形筒体(10)的内部分成第一空腔(18)、第二空腔(12)和第三空腔(13),所述锥形筒体(10)的底端开口与所述第二空腔(12)连通,所述第一空腔(18)和所述第三空腔(13)内均设置有注水管(14),所述注水管(14)的顶端与所述顶盖(7)连通,所述注水管(14)的底端与外界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动沙丘地质灾害治理用植树装置,包括支撑板(2)、万向轮(1)、锥形筒体(10)、顶盖(7)、丝杆(6)、连接杆(3)和手摇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筒体(10)的顶端设置有所述顶盖(7),所述锥形筒体(10)内部设置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将所述锥形筒体(10)的内部分成第一空腔(18)、第二空腔(12)和第三空腔(13),所述锥形筒体(10)的底端开口与所述第二空腔(12)连通,所述第一空腔(18)和所述第三空腔(13)内均设置有注水管(14),所述注水管(14)的顶端与所述顶盖(7)连通,所述注水管(14)的底端与外界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沙丘地质灾害治理用植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滑轨(8),所述固定杆(9)通过所述滑轨(8)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上,所述顶盖(7)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固定活动在所述丝杆(6)上,所述丝杆(6)位于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智
申请(专利权)人:李崇智广盟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