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鲍竹青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716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涉及医疗教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人形硅胶模型和用于盛放人形硅胶模型的手提箱,所述人形硅胶模型内部且位于胸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按压训练组件,所述按压训练组件底部固定有一空腔件,所述空腔件位于所述手提箱长度方向一端连接有一击发组件,所述空腔件位于所述击发组件相对一端连接一呼吸训练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人形硅胶模型及呼吸训练组件和按压训练组件安装在手提箱内,解决了心肺复苏训练模型不易携带和搬运的问题且通过切换组件可自由切换呼吸训练与按压训练并通过击发组件触发触碰传感再显示在计数器上来判断按压力度与吹气力度是否合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本技术涉及医疗教具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技术介绍
心肺复苏,国际代称CPR,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人由于心脏骤停(如触电、溺水、中毒、高空作业、交通事故、旅游意外、心脏疾病、心肌梗塞、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骤停),而必须采取气道放开、胸外按压、人工口鼻呼吸、体外除颤等抢救过程,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护,因此,心肺复苏实施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复苏率以及复苏后的生活质量,在心肺复苏教学培训时,通常是使用心肺复苏训练模型替代真人进行模拟训练,随着对精通急救知识的普及,一些专业人员通常会携带心肺复苏模型到学校、社区等地方进行现场教学,普及知识并训练学员。但当前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大多不易携带且在学员训练时无法做到按压训练与呼吸训练使用同一个装置进行,同时也无法对学员按压力度和吹气力度是否合适做出比较合理的评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训练模型大多不易携带和无法对学员按压力度和吹气力度是否合适做出合理的评判且不能做到按压训练与呼吸训练使用同一个装置进行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包括一人形硅胶模型和用于盛放人形硅胶模型的手提箱,所述人形硅胶模型内部且位于胸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按压训练组件,所述按压训练组件底部固定有一空腔件,所述空腔件位于所述手提箱长度方向一端连接有一击发组件,所述空腔件位于所述击发组件相对一端连接一呼吸训练导管,所述呼吸训练导管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人形硅胶模型的嘴部,所述空腔件内部设置有一用于切换呼吸训练与按压训练的切换组件,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手提箱上且用于接收击发信号的触碰传感器和一与所述触碰传感器连接的计数器。进一步地,所述按压训练组件包括一与所述人形硅胶模型胸部适配的按压块,所述按压块底部固定有一对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外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空腔件连接的活塞筒,还包括一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一端抵住所述按压块另一端抵触所述空腔件上表面的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击发组件包括一与所述空腔件连通的空心杆,所述空心杆内部设置有一与其适配且能沿所述空心杆滑动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空心杆一端可用于触发所述触碰传感器并带动所述计数器计数。进一步地,所述呼吸训练导管位于人形硅胶模型嘴部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一吹气嘴,所述吹气内设置有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只能向空腔内进气但无法出气。进一步地,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空腔件腔体内的活塞块,两个所述活塞块反向一侧均轴承连接有一用于驱使所述活塞块沿所述空腔件腔体长度方向运动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空腔件外壁。进一步地,所述手提箱位于所述螺纹杆一侧均开设有一用于手部穿过的工作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将人形硅胶模型及呼吸训练组件和按压训练组件安装在手提箱内,解决了心肺复苏训练模型不易携带和搬运的问题。2、本技术本实用通过切换组件可自由切换呼吸训练与按压训练且通过击发组件触发触碰传感再显示在计数器上来判断按压力度与吹气力度是否合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A-A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B-B向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C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D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人形硅胶模型;2、手提箱;21、工作窗;3、按压训练组件;31、按压块;32、活塞杆;33、活塞筒;34、弹簧;4、空腔件;5、击发组件;51、空心杆;52、滑动杆;6、呼吸训练导管;61、吹气嘴;62、单向阀;7、切换组件;71、活塞块;72、螺纹杆;8、触碰传感器;9、计数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包括一人形硅胶模型1和用于盛放人形硅胶模型1的手提箱2,人形硅胶模型1内部且位于胸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按压训练组件3,且按压训练组件3底部固定有一空腔件4,空腔件4位于手提箱2长度方向一端连接有一击发组件5,空腔件4位于击发组件5相对一端连接一呼吸训练导管6,呼吸训练导管6另一端固定在人形硅胶模型1的嘴部,空腔件4内部设置有一用于切换呼吸训练与按压训练的切换组件7,还包括一设置在手提箱2上且用于接收击发信号的触碰传感器8和一与触碰传感器8连接的计数器9,当需要进行按压训练时,通过切换组件7切换到按压训练,在对按压训练组件3实施按压时,气压进入空腔件4,并对击发组件5施加击发力,击发组件5通过物理触碰将信号传递给触碰传感器8并通过计数器9计数,当需要进行呼吸训练时,通过切换组件7切换到呼吸训练,在对呼吸训练导管6吹气时,气压进入空腔件4,并对击发组件5施加击发力,击发组件5通过物理触碰将信号传递给触碰传感器8并通过计数器9计数,如果按压或吹气力度不足便不足以触发触碰传感器8从而使得计数器9计数。如图2、图4所示,按压训练组件3包括一与人形硅胶模型1胸部适配的按压块31,按压块31底部固定有一对活塞杆32,活塞杆32外部设置有一与空腔件4连接的活塞筒33,还包括一套设在活塞杆32上且一端抵住按压块31另一端抵触空腔件4上表面的弹簧34,通过按压人形硅胶模型1胸部便可以按压到按压块31,按压块31推动活塞杆32在活塞筒33内压缩空气,当结束按压时,弹簧34将按压块31复位。如图2、图4所示,击发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人形硅胶模型(1)和用于盛放人形硅胶模型(1)的手提箱(2),所述人形硅胶模型(1)内部且位于胸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按压训练组件(3),所述按压训练组件(3)底部固定有一空腔件(4),所述空腔件(4)位于所述手提箱(2)长度方向一端连接有一击发组件(5),所述空腔件(4)位于所述击发组件(5)相对一端连接一呼吸训练导管(6),所述呼吸训练导管(6)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人形硅胶模型(1)的嘴部,所述空腔件(4)内部设置有一用于切换呼吸训练与按压训练的切换组件(7),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手提箱(2)上且用于接收击发信号的触碰传感器(8)和一与所述触碰传感器(8)连接的计数器(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人形硅胶模型(1)和用于盛放人形硅胶模型(1)的手提箱(2),所述人形硅胶模型(1)内部且位于胸部位置处设置有一按压训练组件(3),所述按压训练组件(3)底部固定有一空腔件(4),所述空腔件(4)位于所述手提箱(2)长度方向一端连接有一击发组件(5),所述空腔件(4)位于所述击发组件(5)相对一端连接一呼吸训练导管(6),所述呼吸训练导管(6)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人形硅胶模型(1)的嘴部,所述空腔件(4)内部设置有一用于切换呼吸训练与按压训练的切换组件(7),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手提箱(2)上且用于接收击发信号的触碰传感器(8)和一与所述触碰传感器(8)连接的计数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训练组件(3)包括一与所述人形硅胶模型(1)胸部适配的按压块(31),所述按压块(31)底部固定有一对活塞杆(32),所述活塞杆(32)外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空腔件(4)连接的活塞筒(33),还包括一套设在所述活塞杆(32)上且一端抵住所述按压块(31)另一端抵触所述空腔件(4)上表面的弹簧(34)。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竹青陈月莉左霞
申请(专利权)人:鲍竹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