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气放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047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21
采气放气装置属于设备排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气放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采气放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阀26、第二阀27、第三阀28、第四阀29、油传感器30和箱体34,其特征在于油传感器30的进口与第一阀26相连,油传感器30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二阀27一端、第三阀28一端相连,第二阀27另一端连接液位传感器31一端,第三阀28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第一进口;第四阀29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进油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气放气装置
本技术属于设备排气
,尤其涉及一种采气放气装置。
技术介绍
变压器气体继电器的采气是为了把产生的气体送到实验室进行成分分析,从而判断故障的成因和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保证变压器安全运行。采气也是为了放气,放气为了复位当前报警,为下一次采气的准确性作准备。现有变压器气体继电器的采气放气是通过人工操作的,工作效率低、可靠性低、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采气放气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第一阀26、第二阀27、第三阀28、第四阀29、油传感器30和箱体34,其特征在于油传感器30的进口与第一阀26相连,油传感器30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二阀27一端、第三阀28一端相连,第二阀27另一端连接液位传感器31一端,第三阀28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第一进口;第四阀29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进油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液位传感器31另一端连接气体采样袋32,相应于气体采样袋32设置有采样袋传感器33。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气体采样袋32采用铝塑复合膜袋。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气体采样袋32采用带螺纹接口的采样袋,螺纹接口处设置有开关阀。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采样袋传感器33采用电感式接近开关。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油箱下端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处设置有放油阀35。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第一阀26、第二阀27、第三阀28、第四阀29采用电磁阀。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第一阀26、第二阀27、第三阀28、第四阀29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变压器的气体继电器、油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采样袋传感器33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液位传感器31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控制器采用PLC。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油传感器30包括壳体,壳体空腔内设置有隔磁管,该隔磁管内设置有干簧管;所述干簧管通过信号线与外界控制设备相连;壳体空腔内、隔磁管外套设有浮体,所述浮体内设置有磁体;隔磁管穿设于壳体空腔的纵深方向,壳体上端隔磁管一侧设置进口,另一侧设置出口;壳体下部侧方设置出液口。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进口、出口和出液口均为螺纹孔。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壳体材质为铝壳。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上端盖,上端盖周边通过紧固件与壳体相连,进口和出口设置在上端盖上。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上端盖中心孔与隔磁管上端螺纹连接。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浮体采用浮球,该浮球套设于隔磁管外且与隔磁管无连接;所述磁体采用磁环,浮球套设于隔磁管外时,磁环套设于隔磁管外。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浮球采用不锈钢浮球。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隔磁管采用铜管。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壳体下端为法兰盘状结构。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液位传感器31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液体通道,壳体上设置有检测是否有液体流过液体通道的检测元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检测元件采用光电传感器。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液体通道一侧,液体通道另一侧设置有反射面。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反射面采用磨砂面。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液体通道为在壳体上设置的通孔。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通孔为两个,相互垂直。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分和前侧端盖,主体部分前端与前侧端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液体通道设置在主体部分前部,检测元件设置在主体部分内,反射面设置在前侧端盖的端面上。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主体部分前端设置内螺纹,前侧端盖中部凸出并设置外螺纹,主体部分与前侧端盖组装后,主体部分外壁与前侧端盖外壁平齐。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主体部分后侧螺纹连接后侧端盖,后侧端盖上设置有出线孔,检测元件的传输线通过出线孔穿出。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主体部分后端设置内螺纹,后侧端盖中部凸出并设置外螺纹,主体部分与后侧端盖组装后,主体部分外壁与后侧端盖外壁平齐。其次,本技术所述主体部分前端与前侧端盖之间设置有端头套管,端头套管前部内壁相应于前侧端盖上的外螺纹设置有前部内螺纹,端头套管后部内壁相应于检测元件前端外壁外螺纹设置有后部内螺纹。另外,本技术所述主体部分前部相应于检测元件前部外壁外螺纹设置有前部内螺纹。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各部件的配合使用,可适用于变压器气体继电器的采气放气;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油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油传感器外观图。图2、3中,18为浮体、19为磁体、20为上端盖、21为出口、22为进口、23为干簧管、24为壳体、25为出液口。图4是本技术液位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液位传感器分解视图。图6是本技术液位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液位传感器外观图。图8是本技术液位传感器应用于胶囊式储油柜的泄漏检测的使用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液位传感器与气体泄漏检测器组合使用状态图。图10是本技术液位传感器与液体泄漏检测器组合使用状态图。图11是本技术液体泄漏检测器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2、13是本技术液体泄漏检测器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4、15是本技术气体泄漏检测器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采气放气装置外观图。图17是本技术采气放气装置内部结构图。图中,1为前侧端盖、2为端头、3为光电传感器、4为主体部分、5为后侧端盖、6为航空接线头、7为航空插头、8为磁铁、9为干簧管、10为密封圈、11为放液阀、12为航空插座、13为后盖、14为接线端子、15为放气阀、16为液体通道、17为反射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阀26、第二阀27、第三阀28、第四阀29、油传感器30和箱体34,其特征在于油传感器30的进口与第一阀26相连,油传感器30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二阀27一端、第三阀28一端相连,第二阀27另一端连接液位传感器31一端,第三阀28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第一进口;第四阀29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进油口。...

【技术保护点】
1.采气放气装置,包括第一阀(26)、第二阀(27)、第三阀(28)、第四阀(29)、油传感器(30)和箱体(34),其特征在于油传感器(30)的进口与第一阀(26)相连,油传感器(30)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二阀(27)一端、第三阀(28)一端相连,第二阀(27)另一端连接液位传感器(31)一端,第三阀(28)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第一进口;第四阀(29)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进油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采气放气装置,包括第一阀(26)、第二阀(27)、第三阀(28)、第四阀(29)、油传感器(30)和箱体(34),其特征在于油传感器(30)的进口与第一阀(26)相连,油传感器(30)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二阀(27)一端、第三阀(28)一端相连,第二阀(27)另一端连接液位传感器(31)一端,第三阀(28)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第一进口;第四阀(29)另一端连接箱体(34)的进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气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31)另一端连接气体采样袋(32),相应于气体采样袋(32)设置有采样袋传感器(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采气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采样袋(32)采用铝塑复合膜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采气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采样袋(32)采用带螺纹接口的采样袋,螺纹接口处设置有开关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采气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袋传感器(33)采用电感式接近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气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下端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钦姜合李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众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