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045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向节调节件,包括凸台和多个导轨,所述多个导轨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两侧;多个滑块,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第二转向节调节件,其底部设置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多个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多个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多个第一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相对的两侧上,且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多个第二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一侧,且通过螺栓与所述滑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提高了调节过程的工作效率与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
本技术汽车制动系统摩擦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系统台架摩擦实验是对制动效能进行检测的关键性实验,现有的台架摩擦制动效能实验时,主轴旋转件一端安装在设备旋转端,将制动盘安装在转向节轮毂单元上,然后通过旋转件另一端将制动盘紧固在轮毂单元上,从而将整个制动部件连接在一起。然而由于工件加工问题、焊接问题等,容易出现旋转件与转向节轮毂单元紧固连接时出现不同轴现象,或者是实验过程中的转向节震动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提出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向节调节件,且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上设置有多个导轨,所述导轨内设置有滑块,并且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凸台,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连接,还通过第一调节块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且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通过调节螺栓与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的另一端漏出所述导轨,且设置有第一刻度线,通过所述第一刻度线确认第二转向节调节件的移动距离。本技术提出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向节调节件,包括凸台和多个导轨,所述多个导轨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两侧;多个滑块,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第二转向节调节件,其底部设置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多个第一螺纹孔孔与所述多个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多个第一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相对的两侧上,且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多个第二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一侧,且通过螺栓与所述滑块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块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的底部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第四螺纹孔,且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四螺纹孔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块块通过调节螺栓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五螺纹孔,且所述第五螺纹孔位于所述导轨的两侧,并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二调节块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块上设置有调节螺孔,所述调节螺孔内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导轨的长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刻度线,且所述第一刻度线位于所述滑块漏出所述导轨的一端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的长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线,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超出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的部分。本技术提出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向节调节件,且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上设置有多个导轨,所述导轨内设置有滑块,并且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凸台,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连接,还通过第一调节块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且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通过调节螺栓与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块的另一端漏出所述导轨,且设置有第一刻度线,通过所述第一刻度线确认第二转向节调节件的移动距离,在使用时,转向节调节装置在使用时先将主轴旋转件一端安装在设备旋转端,然后将转向节调节套装安装在转向节端,将带有轮毂单元的转向节安装在转向节调节套装上,制动盘安装在转向节轮毂单元上,最后然后通过旋转件另外一端将制动盘紧固在轮毂单元上,从而将整个制动部件连接在一起,并同轴。通过转向节调节装置来调节转向节的同轴度,从而保证整个连接装置的同轴度。本技术转向节调节装置设计成由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第二转向节调节件,滑块,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组成的整体,通过这几个组合件内部的微调,从而调节整个装置的同轴度,即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中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中滑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中第二转向节调节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二转向节调节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中第一调节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中第二调节块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提出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第一转向节调节件11凸台12多个导轨13第三螺纹孔14第五螺纹孔15第二刻度线20滑块21第一螺纹孔22第一刻度线30第二转向节调节件301凹槽302台阶303通孔31第二螺纹孔304螺栓32第四螺纹孔40第一调节块41螺纹孔401、402第一调节螺栓50第二调节块51螺纹孔501螺栓52调节螺纹孔502第二调节螺栓60主轴旋转件70转向节80轮毂单元90制动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为解决主轴旋转件与转向节轮毂单元紧固连接时出现不同轴现象,或者是实验过程中的转向节震动现象,本技术提出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如图1至图8,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向节调节件10,滑块20,第二转向节调节装置30,第一调节块40和第二调节块5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装置10包括凸台11和多个导轨12,所述多个导轨12位于所述凸台11的两侧,所述凸台11位于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10的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转向节调节件,包括凸台和多个导轨,所述多个导轨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两侧;/n多个滑块,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n第二转向节调节件,其底部设置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多个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多个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n多个第一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相对的两侧上,且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n多个第二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一侧,且通过螺栓与所述滑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向节调节件,包括凸台和多个导轨,所述多个导轨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两侧;
多个滑块,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
第二转向节调节件,其底部设置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多个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多个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
多个第一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相对的两侧上,且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
多个第二调节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的一侧,且通过螺栓与所述滑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节调节件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块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节调节件的底部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第四螺纹孔,且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四螺纹孔位于同一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的同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块通过调节螺栓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彬董平战甄明晖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