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42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包括箱体、测力仪、联接组件以及防护筒,所述箱体内部的顶端等间距固定有若干个挂钩,所述测力仪的底端皆挂接有联接组件,所述箱体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防护筒,所述防护筒正上方的箱体底部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定滑轮,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通过铰链安装有门体,所述箱体底端的四周固定有支脚,且支脚的外侧壁上套装有橡胶垫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通过独立设置四个钢缆线,使其在不同高度对软岩层的应变量和拉力进行高精度测量,从而增强了该多点位移计的监测效果,而且通过在箱体的底端安装便于定位更换的橡胶垫框,以用于与地面弹性稳固接触,避免对箱体的底部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
本技术涉及岩土结构监测
,具体是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
技术介绍
在岩土工程的建设施工中,科学的监测预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经过软岩地带时,由于岩体结构松软,其内部容易发生位移,严重时甚至会可能造成一系列灾害性事件。现有技术中,针对软岩变形的监测工作,通常采用多点位移计进行长期测量,一般是在地面上竖直开孔,然后采用钢缆绳在多个不同高度设置测量仪器,从而综合反映软岩层的位移状况。但现有的多点位移计,其中的钢缆绳的运行轨迹及测量仪器的安装位置缺乏规范,可能会相互交缠、相互触碰导致测量误差增大;而且外置的箱体往往是直接放置于地面上的,可能会由于钢缆绳拉力作用而陷入地面,然后受到例如土壤酸碱度、污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损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包括箱体、测力仪、联接组件以及防护筒,所述箱体内部的顶端等间距固定有若干个挂钩,且挂钩的底端皆挂接有测力仪,所述测力仪的底端皆挂接有联接组件,且联接组件正下方的箱体内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一定滑轮,所述箱体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防护筒,且防护筒的底端竖直延伸至箱体的下方,所述防护筒正上方的箱体底部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定滑轮,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通过铰链安装有门体,且门体的顶部镶嵌有控制面板,所述箱体底端的四周固定有支脚,且支脚的外侧壁上套装有橡胶垫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联接组件包括内螺纹管、螺柱以及螺母,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安装有螺柱,且螺柱与内螺纹管构成螺旋伸缩结构,所述螺柱的底部套装有螺母,且螺母的顶端通过垫圈与内螺纹管的底端相互抵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柱的底端固定有钢缆线,且钢缆线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并竖直穿过防护筒,所述钢缆线的底端皆固定有配重球,且配重球皆位于不同高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柱的底端固定有钢缆线,且钢缆线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并竖直穿过防护筒,所述钢缆线的底端皆固定有配重球,且配重球皆位于不同高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脚的外侧壁上皆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凸块,且凸块皆呈半球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垫框顶部的内侧壁上皆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卡槽,且凸块皆与卡槽对应嵌合并构成限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上下两组等距分布的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之间独立设置四个钢缆线,并使其底端位于不同高度,再通过在配重球上方的钢缆线上套装振弦式应力计,用于高精度测量应变量,并通过螺旋可升降的联接组件与测力仪相互连接,使得测力仪的初始值保持相同,便于直观反应不同高度的拉力变化,从而增强了该多点位移计的监测效果;2、通过半球状的凸块与卡槽之间的对应嵌合,便于在支脚的外侧壁上套装橡胶垫框,以用于与地面弹性稳固接触,避免对箱体的底部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中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挂钩;3、测力仪;4、联接组件;401、内螺纹管;402、螺柱;403、螺母;5、第一定滑轮;6、第二定滑轮;7、防护筒;8、钢缆线;9、振弦式应力计;10、配重球;11、门体;12、控制面板;13、支脚;14、凸块;15、橡胶垫框;16、卡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包括箱体1、测力仪3、联接组件4以及防护筒7,箱体1内部的顶端等间距固定有若干个挂钩2,且挂钩2的底端皆挂接有测力仪3,测力仪3的底端皆挂接有联接组件4,且联接组件4正下方的箱体1内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一定滑轮5,箱体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防护筒7,且防护筒7的底端竖直延伸至箱体1的下方,防护筒7正上方的箱体1底部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定滑轮6,箱体1的前侧壁上通过铰链安装有门体11,且门体11的顶部镶嵌有控制面板12,箱体1底端的四周固定有支脚13,且支脚13的外侧壁上套装有橡胶垫框15。在图2中:联接组件4包括内螺纹管401、螺柱402以及螺母403,内螺纹管401的内部安装有螺柱402,且螺柱402与内螺纹管401构成螺旋伸缩结构,螺柱402的底部套装有螺母403,且螺母403的顶端通过垫圈与内螺纹管401的底端相互抵触;螺柱402的底端固定有钢缆线8,且钢缆线8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5、第二定滑轮6并竖直穿过防护筒7,钢缆线8的底端皆固定有配重球10,且配重球10皆位于不同高度;第二定滑轮6、防护筒7之间的钢缆线8上皆套装有振弦式应力计9;在图3中:支脚13的外侧壁上皆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凸块14,且凸块14皆呈半球状;橡胶垫框15顶部的内侧壁上皆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卡槽16,且凸块14皆与卡槽16对应嵌合并构成限位结构;该测力仪3的型号可为DP-MGDP-MG,该振弦式应力计9的型号可为VWS-15,该控制面板12的型号可为TC45,且测力仪3、振弦式应力计9的输出端皆与控制面板12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在软岩地面上竖直打孔,将箱体1底部的防护筒7插入该探孔中,另外,通过在上下两组等距分布的第一定滑轮5、第二定滑轮6之间独立设置四个钢缆线8,使得每个钢缆线8之间独立运行、互不干扰,并通过配重球10将四个钢缆线8的底端设置于该探孔中的不同高度;然后向该探孔中注入混凝土浆液进行填充,当完成填充后,通过旋拧螺柱402,使其在内螺纹管401中螺旋升降至相应高度并拧紧螺母403,使得四个测力仪3的初始值保持相同,随着混凝土的凝固和软岩层的变形,配重球10将周围的牵引力向钢缆线8的顶端传导,在此过程中,四个测力仪3实时反应位于不同高度的软岩层的拉力变化,而振弦式应力计9则用于直接高精度测量钢缆线8处承受的应变量,所产生的数据变化通过门体11上的控制面板12进行显示;此外,在箱体1的底端,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半球状的凸块14与卡槽16之间的对应嵌合,便于在支脚13的外侧壁上套装橡胶垫框15,以用于与地面弹性稳固接触,避免对箱体1的底部造成损伤,而且便于后期更换。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包括箱体(1)、测力仪(3)、联接组件(4)以及防护筒(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顶端等间距固定有若干个挂钩(2),且挂钩(2)的底端皆挂接有测力仪(3),所述测力仪(3)的底端皆挂接有联接组件(4),且联接组件(4)正下方的箱体(1)内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一定滑轮(5),所述箱体(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防护筒(7),且防护筒(7)的底端竖直延伸至箱体(1)的下方,所述防护筒(7)正上方的箱体(1)底部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定滑轮(6),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上通过铰链安装有门体(11),且门体(11)的顶部镶嵌有控制面板(12),所述箱体(1)底端的四周固定有支脚(13),且支脚(13)的外侧壁上套装有橡胶垫框(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包括箱体(1)、测力仪(3)、联接组件(4)以及防护筒(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顶端等间距固定有若干个挂钩(2),且挂钩(2)的底端皆挂接有测力仪(3),所述测力仪(3)的底端皆挂接有联接组件(4),且联接组件(4)正下方的箱体(1)内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一定滑轮(5),所述箱体(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防护筒(7),且防护筒(7)的底端竖直延伸至箱体(1)的下方,所述防护筒(7)正上方的箱体(1)底部等间距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定滑轮(6),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上通过铰链安装有门体(11),且门体(11)的顶部镶嵌有控制面板(12),所述箱体(1)底端的四周固定有支脚(13),且支脚(13)的外侧壁上套装有橡胶垫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软岩变形监测的多点位移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组件(4)包括内螺纹管(401)、螺柱(402)以及螺母(403),所述内螺纹管(401)的内部安装有螺柱(402),且螺柱(402)与内螺纹管(401)构成螺旋伸缩结构,所述螺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建军肖巍肖毅
申请(专利权)人:海测武汉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