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018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猪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益生菌菌泥、卡拉胶壁材和混合防护溶液;将益生菌菌泥加入混合防护溶液中,混合均匀,滴加到氯化钙溶液中,离心分离,得到益生菌微胶囊;将益生菌微胶囊浸泡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浸泡,取出清洗,得到外层包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的益生菌微胶囊;将益生菌微胶囊转入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中干燥,采用包被材料对干燥后的微胶囊进行喷涂,形成包衣,得到猪用微生态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卡拉胶壁材和稳定防护剂与益生菌菌泥进行混合制备益生菌微胶囊,并通过外层包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胃酸性。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胃酸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猪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猪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和动物的消化道中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超过99%是细菌),它们与宿主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能够帮助宿主分解膳食纤维等宿主自身难以消化的营养素、抵御外来有害菌的侵袭、产生有益于宿主健康的代谢物、促进和维持肠道健康、有助于免疫系统的形成、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宿主的能量稳态和生理稳定。
[0003]仔猪早期阶段生长速度快,是各种器官功能发育的关键阶段、决定了后期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在此期间,猪肠道菌的数量和多样性都大幅提升,肠道菌的演替和变化同猪的肠道发育、健康水平、消化和免疫功能具有密切联系。仔猪断奶时,食物类型的转化及其引发的应激反应会引起一定时间内仔猪肠道健康功能下降和肠道菌群组成的明显变化。在这期间,仔猪腹泻率明显升高,生长性能下降,乳酸菌等益生菌的数量和比例大幅度降低,这些都会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改善和维持肠道健康,促进肠道微生态区系的稳定和平衡是保障仔猪早期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维持动物的健康并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减少断奶造成的不利影响,畜牧生产中经常使用益生菌等添加剂来刺激肠道菌群,使其达到最佳的微生态平衡。
[0004]益生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和益生元(低聚糖、小肽、有机酸等)等是目前常用的饲料添加剂,用于调理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健康和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但是益生菌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菌株来源、理化特性和稳定性、不同益生菌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等。通常,来自非宿主胃肠道益生菌(如土壤、水源、植物)在特定动物胃肠道的定居繁殖机会往往偏少,而同源益生菌极易适应宿主胃肠道环境条件,能快速定植、生长和繁殖。开发动物源的益生菌能够提高益生菌在动物肠道内的留存比例,减少对肠道粘膜和上皮细胞中细胞因子和免疫因子的排斥,促进益生菌的定植和增殖,从而提高益生菌的有益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一般肠道细菌多为厌氧菌或微氧菌,在分离、培养和制备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丢失和破坏,所以开发专用于用于肠道菌的益生菌微微囊能明显提高和保留肠道菌的存活率和生理特性。现阶段,开发具有益生功能的益生菌微微囊对于养猪生产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猪源益生菌的开发和研究还不够充分,相关的保护技术还比较匮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猪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制备益生菌菌泥;
[0008]步骤二、将卡拉胶加入超临界CO2反应装置中,通入CO2,在压力为16~18MPa、温度
为45~65℃下搅拌浸泡120min,泄压后加入EDTA溶液,再次通入CO2,在压力16~18MPa、温度为45~65℃下搅拌反应120min,然后以一定的速度泄压,沉淀,干燥,得到卡拉胶壁材;
[0009]步骤三、按重量份,将10~20份卡拉胶壁材和25~35份稳定防护剂加入150~250份水中,搅拌30~45min,然后依次通入臭氧60~90min,通过氮气30~45min;得到混合防护溶液;
[0010]步骤四、按重量份,将10~15份益生菌菌泥加入40~150份混合防护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滴加到氯化钙溶液中,离心分离,得到益生菌微胶囊;
[0011]步骤五、将益生菌微胶囊浸泡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浸泡5~10min,然后取出并用无菌去离子水中清洗3~5min,得到外层包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的益生菌微胶囊;
[0012]步骤六、将外层包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的益生菌微胶囊转入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中干燥,采用包被材料对干燥后的微胶囊进行喷涂,形成包衣,得到猪用微生态制剂。
[0013]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将益生菌接种到已灭菌的MRS液体培养基中,于37.0℃下培养18~30h,再按每100mL培养基中接种4~6mL菌种的比例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并在相同条件下活化至第三代,得到菌液;将菌液在10℃、2500r/min下离心25min,弃去上清液,获得益生菌菌泥。
[0014]优选的是,所述益生菌为罗伊氏乳酸杆菌、长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中的任意一种。
[0015]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卡拉胶与EDTA溶液中EDTA的质量比为6~8:1;所述EDTA溶液的浓度为10~20mg/mL。
[0016]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在加入EDTA溶液的同时加入花青素溶液;所述花青素溶液与EDTA溶液的体积比为1:1.5~2;所述花青素溶液的浓度为5~15mg/mL。
[0017]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三中,稳定防护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组成:10~20份海藻糖、1~5份牛血清白蛋白、0.5~1.5份儿茶素和0.3~0.5份谷氨酰胺;所述臭氧的通气速度为50~80mL/min;所述氮气的通气速度为100~150mL/min。
[0018]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四中,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为0.1~0.5mol/L;所述滴加的速度为10~30mL/h。
[0019]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五中,羧甲基纤维素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5~2.5wt%;菊粉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1~3wt%。
[0020]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六中,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中控制进风温度为45~60℃,控制出风温度为35~45℃,干燥至样品含水量为8~15wt%。
[0021]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六中,所述包被材料为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所述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的质量分数为20~35%;所述包被材料与益生菌微胶囊的质量体积比为1mL:3~6g;所述包被材料的喷涂速度为20~40mL/min。
[0022]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卡拉胶壁材和稳定防护剂与益生菌菌泥进行混合制备益生菌微胶囊,并通过外层包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胃酸性。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5]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6]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模拟胃液:0.1kg/L氯化氢溶液16.4mL溶解800mL水,10g胃蛋白酶(1000NFU/MG),pH=2.0

3.0,定容至1000mL;0.22微米无菌过滤器过滤除菌备用;
[0027]模拟肠液:磷酸二氢钾6.8g,加500mL无菌水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6.8灭菌;取胰蛋白酶(生化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猪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益生菌菌泥;步骤二、将卡拉胶加入超临界CO2反应装置中,通入CO2,在压力为16~18MPa、温度为45~65℃下搅拌浸泡120min,泄压后加入EDTA溶液,再次通入CO2,在压力16~18MPa、温度为45~65℃下搅拌反应120min,然后以一定的速度泄压,沉淀,干燥,得到卡拉胶壁材;步骤三、按重量份,将10~20份卡拉胶壁材和25~35份稳定防护剂加入150~250份水中,搅拌30~45min,然后依次通入臭氧60~90min,通入氮气30~45min;得到混合防护溶液;步骤四、按重量份,将10~15份益生菌菌泥加入40~150份混合防护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滴加到氯化钙溶液中,离心分离,得到益生菌微胶囊;步骤五、将益生菌微胶囊浸泡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浸泡5~10min,然后取出并用无菌去离子水中清洗3~5min,得到外层包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的益生菌微胶囊;步骤六、将外层包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菊粉的益生菌微胶囊转入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中干燥,采用包被材料对干燥后的微胶囊进行喷涂,形成包衣,得到猪用微生态制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将益生菌接种到已灭菌的MRS液体培养基中,于37.0℃下培养18~30h,再按每100mL培养基中接种4~6mL菌种的比例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并在相同条件下活化至第三代,得到菌液;将菌液在10℃、2500r/min下离心25min,弃去上清液,获得益生菌菌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猪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为罗伊氏乳酸杆菌、长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中的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波严鸿林张勇杨勇齐仁立杨飞云刘作华陈亮张宏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