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的背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05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的背光灯,反射片上设有异型装配孔;异型装配孔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构成第一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构成第二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下边和第二下边;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异型装配孔还包括第一限位边、第二限位边还包括第三限位边、第四限位边。通过第一上边、第二上边、第一下边和第二下边相对于第一限位边、第二限位边、第三限位边和第四限位边向远离中心方向存在间距,可以在PCB板和反射板错位时,使透镜焊脚与异型装配孔的侧边仍然存在间隔,在反射片膨胀时,不会轻易切割透镜焊脚,降低透镜从PCB板上脱落的几率,提高异型装配孔的容错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的背光灯
本申请属于背光灯
,具体涉及到一种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的背光灯。
技术介绍
背光灯一般是由多个灯条和对应的多个反射片组成。灯条是由PCB板、灯珠和透镜组成;透镜为容器状,倒扣在PCB板上,并罩住PCB板上的灯珠,透镜底部有透镜焊脚,通过固化胶固定在PCB板上,完成透镜和PCB板的连接。PCB板与反射片层叠设置,反射片上设有用于容纳灯珠和透镜的异型装配孔,由于安装精度影响,较容易出现PCB板和反射板错位,导致透镜焊脚与异型装配孔的侧边靠的过近。目前存在这样的问题,反射片会聚焦灯珠发的光,会散发大量的热;另外,反射片靠近PCB板,由于PCB板在工作时发热,对应的也会使反射片发热。反射片受热后,会进行一定幅度的膨胀,膨胀时会进行伸展;在PCB板和反射板错位时,反射片会切割透镜焊脚,从而导致透镜与PCB板连接不稳定,甚至有可能导致透镜从PCB板上脱落,从而影响背光灯的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的背光灯,用于解决现有反射片的异型装配孔的容错效果不好,容易出现透镜从PCB板上脱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反射片,反射片上设有异型装配孔,异型装配孔贯穿反射片;异型装配孔为轴对称形状,异型装配孔沿过中心的横轴对称,异型装配孔沿过中心的纵轴对称,中心为异型装配孔的中心,横轴和纵轴在反射片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异型装配孔为不规则菱形;异型装配孔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第一夹角的顶点和第二夹角的顶点在纵轴上,构成第一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构成第二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下边和第二下边;异型装配孔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沿过中心的横轴对称,且沿过中心的纵轴对称,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向中心方向凸出;异型装配孔还包括第一限位边、第二限位边、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第一限位边与第一弧形边靠近第一夹角的一端连接,且第一限位边通过第一连接边与第一上边连接;第二限位边与第一弧形边靠近第二夹角的一端连接,且第二限位边通过第二连接边与第一下边连接;第一限位边与第一上边平行,且第一限位边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上边到中心的垂直距离;第二限位边与第一下边平行,且第二限位边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下边到中心的垂直距离;异型装配孔还包括第三限位边、第四限位边、第三连接边和第四连接边;第三限位边与第一弧形边靠近第一夹角的一端连接,且第三限位边通过第三连接边与第二上边连接;第四限位边与第一弧形边靠近第二夹角的一端连接,且第四限位边通过第四连接边与第二下边连接;第三限位边与第二上边平行,且第三限位边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上边到中心的垂直距离;第四限位边与第二下边平行,且第四限位边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下边到中心的垂直距离。进一步地,第一限位边和第一上边的间距大于等于2mm;第二限位边和第一下边的间距大于等于2mm;第三限位边和第二上边的间距大于等于2mm;第四限位边和第二下边的间距大于等于2mm。进一步地,第一限位边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上边的长度;第二限位边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下边的长度;第三限位边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二上边的长度;第四限位边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二下边的长度。进一步地,第一限位边的长度是第一上边的长度的1/2;第二限位边的长度是第一下边的长度的1/2;第三限位边的长度是第二上边的长度的1/2;第四限位边的长度是第二下边的长度的1/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背光灯,包括灯条和上述的反射片,灯条包括PCB板、灯珠和透镜;透镜包括透镜焊脚,PCB板上设有与透镜焊脚对应的插接槽,透镜焊脚插入插接槽内;灯珠设于PCB板上,透镜盖合灯珠并与PCB板粘接;反射片与PCB板部分重叠,灯珠和透镜位于异型装配孔内,且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与透镜卡接;透镜焊脚与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相对应。进一步地,透镜设有四个透镜焊脚,四个透镜焊脚分别与第一夹角的两边和第一夹角的两边一一对应。进一步地,第一上边、第二上边、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一下边、第二下边、第三连接边和第四连接边与PCB板层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上边、第二上边、第一下边和第二下边相对于第一限位边、第二限位边、第三限位边和第四限位边向远离中心方向存在间距,可以在PCB板和反射板错位时,使透镜焊脚与异型装配孔的侧边仍然存在间隔,在反射片膨胀时,不会轻易切割透镜焊脚,降低透镜从PCB板上脱落的几率,提高异型装配孔的容错效果;解决现有反射片的异型装配孔的容错效果不好,容易出现透镜从PCB板上脱落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反射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反射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圈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反射板一实施例与PCB板和透镜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圈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反射板一实施例与PCB板的组装时错位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6,提出本技术一种反射片1,反射片1上设有异型装配孔10,异型装配孔10贯穿反射片1;异型装配孔10为轴对称形状,异型装配孔10沿过中心的横轴对称,异型装配孔10沿过中心的纵轴对称,中心为异型装配孔10的中心,横轴和纵轴在反射片1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异型装配孔10为不规则菱形;异型装配孔1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第一夹角的顶点和第二夹角的顶点在纵轴上,构成第一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上边101和第二上边102,构成第二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下边103和第二下边104;异型装配孔10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弧形边105和第二弧形边106,第一弧形边105和第二弧形边106沿过中心的横轴对称,且沿过中心的纵轴对称,第一弧形边105和第二弧形边106向中心方向凸出;异型装配孔10还包括第一限位边107、第二限位边108、第一连接边109和第二连接边110;第一限位边107与第一弧形边105靠近第一夹角的一端连接,且第一限位边107通过第一连接边109与第一上边101连接;第二限位边108与第一弧形边105靠近第二夹角的一端连接,且第二限位边108通过第二连接边110与第一下边103连接;第一限位边107与第一上边101平行,且第一限位边107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上边101到中心的垂直距离;第二限位边108与第一下边103平行,且第二限位边108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下边103到中心的垂直距离;异型装配孔10还包括第三限位边111、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有异型装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型装配孔贯穿所述反射片;/n所述异型装配孔为轴对称形状,所述异型装配孔沿过中心的横轴对称,所述异型装配孔沿过中心的纵轴对称,所述中心为所述异型装配孔的中心,所述横轴和纵轴在所述反射片所在平面相互垂直;/n所述异型装配孔为不规则菱形;/n所述异型装配孔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顶点和所述第二夹角的顶点在所述纵轴上,构成所述第一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构成所述第二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下边和第二下边;/n所述异型装配孔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所述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沿过中心的横轴对称,且沿过中心的纵轴对称,所述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向中心方向凸出;/n所述异型装配孔还包括第一限位边、第二限位边、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n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靠近所述第一夹角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第一上边连接;/n所述第二限位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靠近所述第二夹角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边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第一下边连接;/n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一上边平行,且所述第一限位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上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n所述第二限位边与所述第一下边平行,且所述第二限位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下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n所述异型装配孔还包括第三限位边、第四限位边、第三连接边和第四连接边;/n所述第三限位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靠近所述第一夹角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三限位边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边与所述第二上边连接;/n所述第四限位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靠近所述第二夹角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四限位边通过所述第四连接边与所述第二下边连接;/n所述第三限位边与所述第二上边平行,且所述第三限位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上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n所述第四限位边与所述第二下边平行,且所述第四限位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下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有异型装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型装配孔贯穿所述反射片;
所述异型装配孔为轴对称形状,所述异型装配孔沿过中心的横轴对称,所述异型装配孔沿过中心的纵轴对称,所述中心为所述异型装配孔的中心,所述横轴和纵轴在所述反射片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所述异型装配孔为不规则菱形;
所述异型装配孔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顶点和所述第二夹角的顶点在所述纵轴上,构成所述第一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上边和第二上边,构成所述第二夹角的两边分别为第一下边和第二下边;
所述异型装配孔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所述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沿过中心的横轴对称,且沿过中心的纵轴对称,所述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向中心方向凸出;
所述异型装配孔还包括第一限位边、第二限位边、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
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靠近所述第一夹角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第一上边连接;
所述第二限位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靠近所述第二夹角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边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第一下边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一上边平行,且所述第一限位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上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
所述第二限位边与所述第一下边平行,且所述第二限位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下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
所述异型装配孔还包括第三限位边、第四限位边、第三连接边和第四连接边;
所述第三限位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靠近所述第一夹角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三限位边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边与所述第二上边连接;
所述第四限位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靠近所述第二夹角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四限位边通过所述第四连接边与所述第二下边连接;
所述第三限位边与所述第二上边平行,且所述第三限位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上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
所述第四限位边与所述第二下边平行,且所述第四限位边到所述中心的垂直距离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桂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