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评价病毒灭活口罩对病毒灭活效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病毒防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评价病毒灭活口罩对病毒灭活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受到全世界普遍关注,此类疾病的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和防护手段也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其中,如何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路径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通常人们通过佩戴医用口罩将口鼻与外界风险环境进行隔离,然而,虽然普通医用口罩靠多层具有极小孔隙的滤料将细菌和病毒吸附、过滤,能够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并不能保证对细菌或病毒100%的滤除,尤其是医护人员在高风险环境下长时间的暴露积累,健康安全存在巨大隐患。因此,既能发挥物理屏障作用,又具有杀菌抗病毒成分的病毒灭活口罩应运而生,在市场上大量出现。
[0003]病毒灭活口罩通过改良工艺,在生产口罩的原材料上加载具有病毒灭活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氧化铜、纳米银、石墨烯和季铵盐等,从而实现对病毒的物理、化学双重防护。然而,已上市的病毒灭活口罩因无对应检测标准,均未按照医疗器械注册上市,其灭活效果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评价病毒灭活口罩对病毒灭活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宿主细胞感染病毒,加入培养基后置于CO2培养箱培养,获得含病毒细胞,将含病毒细胞冻融、离心、取上清液、过滤,获得病毒悬液,备用;S2.将宿主细胞加入细胞培养板,置于CO2培养箱培养,获得宿主细胞板,备用;S3.将口罩置于环境试验箱中进行温度预处理,恢复至室温,获得待测口罩,备用;S4.将步骤S1得到的病毒悬液制备成气溶胶颗粒,模拟人体呼吸作用,使气溶胶颗粒与步骤S3得到的待测口罩充分接触,获得负载病毒的待测口罩;S5.剪取步骤S4得到的负载病毒的待测口罩中心处材料作为样本,将样本浸于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获得病毒测试液;S6.将病毒测试液进行连续10倍稀释,将稀释后的病毒测试液分别加入步骤S2得到的宿主细胞板中,获得培养板;S7.将培养板置于CO2培养箱培养,每日观察细胞病变情况,记录病变细胞孔的数目;S8.将无杀菌和抗病毒成分的普通医用口罩作为阳性对照组,处理方法同步骤S3~S7;S9.分别计算样品组和阳性对照组中病毒测试液的病毒滴度值,进而计算出病毒灭活口罩的灭活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病毒灭活口罩对病毒灭活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在口罩灭活效率检测的预处理装置中进行,口罩灭活效率检测的预处理装置包括气雾室,气雾室的进口通过管道与雾化器的出口连接,气雾室的内部设有放样台,放样台位于气雾室的进口与气雾室的出口之间,气雾室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呼吸模拟装置连接;将待测口罩放置在放样台上,采用雾化器将步骤S1得到的病毒悬液制备成气溶胶颗粒,将气溶胶颗粒通过管道输送到气雾室中,与待测口罩的外表面充分接触,采用呼吸模拟装置模拟人体呼吸作用,使气溶胶颗粒与待测口罩充分接触,获得负载病毒的待测口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评价病毒灭活口罩对病毒灭活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放样台与气雾室的内壁密封连接,放样台上设有放样口和环形夹具,放样口和环形夹具均为椭圆形;气溶胶颗粒的直径为1~5μ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评价病毒灭活口罩对病毒灭活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呼吸模拟装置包括弹性气囊和气缸,弹性气囊的顶部设有挤压板,气缸的活塞杆与挤压板连接,气缸通过电磁阀与时间继电器连接;弹性气囊的排气量为300~700mL/次,弹性气囊的挤压频率为10~30次/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病毒灭活口罩对病毒灭活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为:将宿主细胞感染病毒,加入培养基后置于37℃、5%的CO2培养箱培养,次日起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当细胞达到75~95%病变时获得含病毒细胞,将含病毒细胞在
‑
80℃的超低温冰箱完全冷冻后,置于37℃水浴锅融化,反复两次,在2800~3200rpm下离心13~17min,取上清液,采用0.22μm滤膜过滤,获得病毒悬液,备用;步骤S2为:将宿主细胞以6
×
104个/mL的密度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0.1mL,置于37℃、5%的CO2培养箱培养,获得宿主细胞板,备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评价病毒灭活口罩对病毒灭活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为:将口罩置于环境试验箱中进行温度预处理,在67~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妙,张成,韩溟,刘东鸣,刘博,何晴,丁鸽,陈博宇,王亚琪,王晓东,许文锋,王燕慧,明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医疗器械质量检验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