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996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包括:加氢面板上固定有红外发射模块和加氢口;红外发射模块通过其对应的连接端固定在加氢面板上;红外发射模块为半月形结构;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线设置于加氢面板内,通过加氢面板将发射线连接至氢系统内部;红外发射模块内部集成红外发射点,与加氢枪集成的接收点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通过新型的红外发射模块,加氢口不同的外形及尺寸不会影响红外发射模块的固定,同时加氢口也无需因考虑红外发射模块的固定增加整体外形长度。半月形的结构,内部集成红外发射点,与加氢枪集成的接收点重合,在加氢过程中可以实时传输数据,实现快速加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
本技术涉及供氢系统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氢能源行业的发展,以氢燃料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将是继锂电池车之后又一全球级别的行业黄金发展时代。国内目前以35MPa车载储氢为主,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35MPa氢能源汽车主要采用“盲加”形式,即加氢过程中车辆无任何反馈,加氢机根据经验,控制加氢速率,通过缓慢加氢的方式实现加氢。该种方式加氢时间较长,对于储氢量较大的大巴车或者重卡等待时间过长,影响客户的体验度。同时,同等体积下,35MPa压力下的储氢量较小,无法满足长距离运输的要求。所以,在技术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国内开始研发70MPa车载储氢技术。与35MPa相比,70MPa氢能源汽车因为存储压力高,加氢速度快,所以在加氢过程中温度上升较快。如果无法控制温度上升,会迅速到达储氢系统工作温度极限85℃。加氢机在加氢过程中,气体会先经过-40℃的预冷,预冷后的氢气经过加氢枪到达储氢气瓶。但是因为氢瓶内与加氢机的压差较大,气体流速较快,所以温升较快,如果无法进行检测,将对氢能源汽车储氢系统的寿命产生影响,也会直接损伤各阀件的功能。在70MPa氢能源汽车储氢系统中会使用红外通讯模块,该模块是通过红外发射器将储氢系统的压力和温度信号反馈给加氢机,加氢机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对流量进行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满足快速加氢的过程,同时可以对储氢系统的部件进行保护。传统的红外发射模块为一块环形的形状,直接通过加氢口上的固定螺栓将加氢口固定在加氢面板上。该种形式对加氢口的长度以及加氢面板的厚度要求较高,超出目前GB/T26779的最小长度要求。该种方式虽满足国标的要求,但是对于乘用车来说,因空间较小,该种形式的加氢口可能直接触及整车加氢盖,给整车重新开发带来较大难度(因加氢口伸入加氢枪的长度有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在加氢口开发的过程中,各供应商开发参照ISO、SAE、GB的相关要求,不会单独开发一款适用于圆环形红外发射模块的加氢口。该种形式对以后同一红外发射模块匹配不同品牌加氢口带来难度,且并不适用于市场开发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旨在通过新型的红外发射模块,加氢口不同的外形及尺寸不会影响红外发射模块的固定,同时加氢口也无需因考虑红外发射模块的固定增加整体外形长度。半月形的结构,内部集成红外发射点,与加氢枪集成的接收点重合,在加氢过程中可以实时传输数据,实现快速加氢。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包括:加氢面板、红外发射模块、红外发射模块的连接端,加氢口;所述加氢面板上固定有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和所述加氢口;所述红外发射模块通过其对应的连接端固定在所述加氢面板上;所述红外发射模块为半月形结构;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线设置于所述加氢面板内,通过所述加氢面板将所述发射线连接至氢系统内部;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内部集成红外发射点,与加氢枪集成的接收点重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所述半月形结构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半月形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加氢面板。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红外发射模块上设有多个凸台。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加氢面板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用于固定所述加氢面板。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加氢面板的主体结构为方形结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凸台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氢口的延伸方向一致。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凸台的尺寸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减小。应用本技术的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通过新型的红外发射模块,加氢口不同的外形及尺寸不会影响红外发射模块的固定,同时加氢口也无需因考虑红外发射模块的固定增加整体外形长度。半月形的结构,内部集成红外发射点,与加氢枪集成的接收点重合,在加氢过程中可以实时传输数据,实现快速加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12,包括:加氢面板11、红外发射模块12、红外发射模块12的连接端,加氢口14;所述加氢面板11上固定有所述红外发射模块12和所述加氢口14;所述红外发射模块12通过其对应的连接端固定在所述加氢面板11上;所述红外发射模块12为半月形结构;所述红外发射模块12的发射线设置于所述加氢面板11内,通过所述加氢面板11将所述发射线连接至氢系统内部;所述红外发射模块12内部集成红外发射点,与加氢枪集成的接收点重合。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发射模块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该模块为供氢系统的控制模块,采用现有技术的通知模块所采用的CPU即可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不对其进行改进),氢系统采集的数据(如高压压力,瓶内温度等)通过连接线传输至红外控制模块,并最终通过红外发射模块反馈至加氢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红外发射模块12包括第一连接端131和第二连接端132;所述第一连接端131设置于所述半月形结构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端132设置于所述半月形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13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32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加氢面板11。如图1和图2所示,红外发射模块12通过螺栓固定于加氢面板11上。该种方式,加氢口14不同的外形及尺寸不会影响红外发射模块12的固定,同时加氢口14也无需因考虑红外发射模块12的固定增加整体外形长度。红外发射模块12的半月形结构,内部集成红外发射点,与加氢枪集成的接收点重合,在加氢过程中可以实时传输数据,实现快速加氢。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红外发射模块12上设有多个凸台121。所述多个凸台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氢口14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所述多个凸台121的尺寸沿着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氢面板、红外发射模块、红外发射模块的连接端,加氢口;/n所述加氢面板上固定有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和所述加氢口;/n所述红外发射模块通过其对应的连接端固定在所述加氢面板上;/n所述红外发射模块为半月形结构;/n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线设置于所述加氢面板内,通过所述加氢面板将所述发射线连接至氢系统内部;/n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内部集成红外发射点,与加氢枪集成的接收点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氢面板、红外发射模块、红外发射模块的连接端,加氢口;
所述加氢面板上固定有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和所述加氢口;
所述红外发射模块通过其对应的连接端固定在所述加氢面板上;
所述红外发射模块为半月形结构;
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线设置于所述加氢面板内,通过所述加氢面板将所述发射线连接至氢系统内部;
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内部集成红外发射点,与加氢枪集成的接收点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供氢系统的红外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所述半月形结构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半月形结构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加氢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晓张乐钱韬罗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