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93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空调器室内机,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一承载部具有用于支撑空调器室内机的放置空间,第一承载部具有用于避让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的避让空间;第二承载部,第二承载部与第一承载部连接,第二承载部用于与支撑基面接触,以支撑第一承载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可以实现设置有出风口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可移动设置,一方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空调器室内机放置在任意位置;另一方面移动空调器室内机不需要专业人员的操作即可完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有出风口的空调器室内机无法移动的问题。出风口的空调器室内机无法移动的问题。出风口的空调器室内机无法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家用空调主要常见的包括壁挂式空调和立柜式空调,壁挂式空调适合在小空间内使用,比如家居或办公室场所;立柜式空调常在大空间内使用,比如客厅或商业场所。
[0003]在现有的房屋中,小客厅越来越多,对46/50柜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现有客厅空调器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常规落地式柜机体积大,安装时需要占用客厅面积约0.5平方米,且空调前部需要通风,隐性占用面积约1平方米左右;
[0005](2)落地式柜机高度较高,这就导致了垂直空间和地面空间都被占用,使家居布局局促;
[0006](3)落地式上下出风柜机,下出风口容易被沙发等家用物件遮挡,影响舒适性;
[0007](4)2P挂机虽然可以解决占地问题,但送风形式是常规的上进风、下出风,导致热风无法落地、冷风无法上升,影响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柜机的下出风口容易被遮挡的问题。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空调器室内机,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承载部,第一承载部具有用于支撑空调器室内机的放置空间,第一承载部具有用于避让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的避让空间;第二承载部,第二承载部与第一承载部连接,第二承载部用于与支撑基面接触,以支撑第一承载部。
[0010]进一步地,第一承载部包括:承载主体,放置空间设置在承载主体上;支撑条组件,支撑条组件的一端与承载主体连接,支撑条组件支撑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底部,支撑条组件与承载主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
[0011]进一步地,承载主体包括:底板,底板用于与支撑基面平行设置;侧板,侧板沿底板的外周边设置,侧板凸出于底板的上表面,侧板与底板之间形成放置空间。
[0012]进一步地,底板为矩形结构,侧板为沿底板的三个侧边延伸的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避让空间设置。
[0013]进一步地,第一承载部包括限位件,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面板上设置有限位部,限位件与限位部限位配合,以限制空调器室内机在放置空间内的位移。
[0014]进一步地,限位件的一端与放置空间的底部连接,限位部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面板上;和/或限位部包括螺纹孔段,限位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放置空间的底部,限位件包括与螺纹孔段相适配的螺纹柱段;或者限位部包括光孔段,限位件包括与光孔段相适配的限位柱。
[0015]进一步地,底板的底面与支撑基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且小于或等于1.8m;和/或支撑条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条,两个支撑条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空间。
[0016]进一步地,第二承载部包括:多个支撑柱,各个支撑柱的第一端与第一承载部连接;第一加强筋,相邻的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0017]进一步地,支撑柱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用于与第一承载部连接,第二支撑段用于支撑在支撑基面上,第一支撑段的中心线和第二支撑段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80
°

[0018]进一步地,第一承载部包括用于设置放置空间的承载主体,承载主体在支撑基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支撑段位于支撑基面上的投影的外边缘的内侧。
[0019]进一步地,承载主体远离避让空间的一端在支撑基面内的投影与第二支撑段靠近第一支撑段的一端在支撑基面内的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
[0020]进一步地,承载主体包括绕放置空间设置的侧板,侧板包括位于放置空间相对两侧的侧板段,各个侧板段在支撑基面内的投影与位于该侧板段远离放置空间的一侧的第二支撑段在支撑基面内的投影的最小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其中,第一预设距离与第二预设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

5mm;和/或,第一预设距离与第二预设距离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5mm。
[0021]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利用支撑结构支撑空调器室内机,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具有放置空间和避让空间,放置空间用于放置空调器室内机,避让空间用于避让空调器室内机上的出风口,而第二承载部件则与第一承载部件连接,以支撑第一承载部。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可以实现设置有出风口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可移动设置,一方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空调器室内机放置在任意位置;另一方面移动空调器室内机不需要专业人员的操作即可完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柜机的下出风口容易被遮挡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置有空调器室内机的支撑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置有空调器室内机的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图2中的支撑结构的俯视图;以及
[0026]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8]10、支撑结构;
[0029]110、第一承载部;111、放置空间;112、避让空间;113、承载主体;1131、底板;1132、侧板;1133、侧板段;114、支撑条组件;1141、支撑条;115、限位柱;
[0030]120、第二承载部;121、支撑柱;1211、第一支撑段;1212、第二支撑段;122、第一加
强筋;123、第二加强筋;
[0031]20、空调器室内机;210、出风口;220、出风面板;230、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3]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置有空调器室内机20的支撑结构10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参见图1,支撑结构10用于支撑空调器室内机20。支撑结构10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强度较强的材料,如合金,或者其他高强度塑料材料等。
[0034]支撑结构10包括第一承载部110和第二承载部120。
[0035]第一承载部110具有用于支撑空调器室内机20的放置空间111,第一承载部110具有用于避让空调器室内机20的出风口210的避让空间112。也就是说,当空调器室内机20放置在放置空间111内时,空调器室内机20上的出风口210可以经过避让空间112实现底部出风。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210可以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20的底部、或空调器室内机20的上下出风的出风方式。
[0036]第二承载部120与第一承载部110连接,第二承载部120用于与支撑基面接触,以支撑第一承载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空调器室内机(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承载部(110),所述第一承载部(110)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空调器室内机(20)的放置空间(111),所述第一承载部(11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空调器室内机(20)的出风口(210)的避让空间(112);第二承载部(120),所述第二承载部(120)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连接,所述第二承载部(120)用于与支撑基面接触,以支撑所述第一承载部(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包括:承载主体(113),所述放置空间(111)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113)上;支撑条组件(114),所述支撑条组件(114)的一端与所述承载主体(113)连接,所述支撑条组件(114)支撑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底部,所述支撑条组件(114)与所述承载主体(113)之间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113)包括:底板(1131),所述底板(1131)用于与所述支撑基面平行设置;侧板(1132),所述侧板(1132)沿所述底板(1131)的外周边设置,所述侧板(1132)凸出于所述底板(1131)的上表面,所述侧板(1132)与所述底板(1131)之间形成所述放置空间(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31)为矩形结构,所述侧板(1132)为沿所述底板(1131)的三个侧边延伸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避让空间(112)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0)包括限位件,所述空调器室内机(20)的出风面板(220)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空调器室内机(20)在所述放置空间(111)内的位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放置空间(111)的底部连接,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20)的出风面板(220)上;和/或所述限位部包括螺纹孔段,所述限位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放置空间(111)的底部,所述限位件包括与所述螺纹孔段相适配的螺纹柱段;或者所述限位部包括光孔段,所述限位件包括与所述光孔段相适配的限位柱(115)。7.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优霞刘汉陈英强陈志伟向新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