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83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包括内管本体和扣压套管;所述内管本体的右侧设有第一扣压组件,所述扣压套管的右端内侧设有第二扣压组件,所述第一扣压组件包括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所述内管本体的右端外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彼此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扣压组件包括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所述扣压套管的右端内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彼此依次连接,该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操作简单、密封性好、能够有效防止管道发生脱落、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丝编织管连接
,具体为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管路在汽车运行时起着重要作用,现有的发动机管路大多通过铁质套环对其进行套接固定,不仅操作麻烦,劳动强度大,而且使用铁质套环对发动机管路进行固定后,密封性差,使用时间长后,容易导致管道脱落,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操作简单、密封性好、能够有效防止管道发生脱落、安全性高,有效防止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包括内管本体和扣压套管;所述内管本体的右侧设有第一扣压组件,所述扣压套管的右端内侧设有第二扣压组件,所述第一扣压组件包括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所述内管本体的右端外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彼此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扣压组件包括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所述扣压套管的右端内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彼此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凸起配合卡接在第二卡接凹槽内,所述第二卡接凸起配合卡接在第一卡接凹槽内,通过设置不少于九个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和不少于九个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能够有效防止外部雨水进入内管本体内部,提高了密封性。进一步的,所述内管本体的左端侧面分别套接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开设有外卡槽,所述扣压套管的左端内侧设有卡环,所述卡环配合卡接在外卡槽内,所述扣压套管左端位于卡环的右侧开设有内卡槽,所述第二固定环配合卡接在内卡槽内,将扣压套管套接在内管本体的外侧,向左推动扣压套管,直到卡环卡接在内,同时第二固定环卡接在内卡槽内,比传统铁质套环操作更简单,实用性更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侧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外侧从左至右为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能够使卡环快速通过第二固定环的外侧到达外卡槽内,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卡环从外卡槽内脱落,安全性更高。进一步的,所述内管本体的右端侧面等距开设有不少于三个限位槽,所述扣压套管的内侧右端设有不少于三个限位条,所述限位条配合卡接在限位槽内,当扣压套管完全卡接在内管本体的外侧后,限位条分别位于限位槽内,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条,能够有效防止扣压套管和内管本体发生转动,避免了发生松动的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具有以下好处:通过设置不少于九个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和不少于九个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能够有效防止外部雨水进入内管本体内部,提高了密封性,将扣压套管套接在内管本体的外侧,向左推动扣压套管,直到卡环卡接在内,同时第二固定环卡接在内卡槽内,比传统铁质套环操作更简单,实用性更高,第二固定环的外侧从左至右为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能够使卡环快速通过第二固定环的外侧到达外卡槽内,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卡环从外卡槽内脱落,安全性更高,当扣压套管完全卡接在内管本体的外侧后,限位条分别位于限位槽内,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条,能够有效防止扣压套管和内管本体发生转动,避免了发生松动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管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扣压套管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管本体、2扣压套管、3第一固定环、4外卡槽、5第二固定环、6第一扣压组件、61第一卡接凸起、62第一卡接凹槽、7第二扣压组件、71第二卡接凸起、72第二卡接凹槽、8卡环、9内卡槽、10限位槽、11限位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包括内管本体1和扣压套管2;内管本体1的右侧设有第一扣压组件6,扣压套管2的右端内侧设有第二扣压组件7,第一扣压组件6包括第一卡接凸起61和第一卡接凹槽62,内管本体1的右端外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一卡接凸起61和第一卡接凹槽62,第一卡接凸起61和第一卡接凹槽62彼此依次连接,第二扣压组件7包括第二卡接凸起71和第二卡接凹槽72,扣压套管2的右端内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二卡接凸起71和第二卡接凹槽72,第二卡接凸起71和第二卡接凹槽72彼此依次连接,第一卡接凸起61配合卡接在第二卡接凹槽72内,第二卡接凸起71配合卡接在第一卡接凹槽62内,通过设置不少于九个第一卡接凸起61和第一卡接凹槽62和不少于九个第二卡接凸起71和第二卡接凹槽72,能够有效防止外部雨水进入内管本体1内部,提高了密封性,内管本体1的左端侧面分别套接有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5,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5之间开设有外卡槽4,扣压套管2的左端内侧设有卡环8,卡环8配合卡接在外卡槽4内,扣压套管2左端位于卡环8的右侧开设有内卡槽9,第二固定环5配合卡接在内卡槽9内,将扣压套管2套接在内管本体1的外侧,向左推动扣压套管2,直到卡环8卡接在内,同时第二固定环5卡接在内卡槽9内,比传统铁质套环操作更简单,实用性更高,第一固定环3的外侧为弧形结构,第二固定环5的外侧从左至右为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能够使卡环8快速通过第二固定环5的外侧到达外卡槽4内,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卡环8从外卡槽4内脱落,安全性更高,内管本体1的右端侧面等距开设有不少于三个限位槽10,扣压套管2的内侧右端设有不少于三个限位条11,限位条11配合卡接在限位槽10内,当扣压套管2完全卡接在内管本体1的外侧后,限位条11分别位于限位槽10内,通过设置限位槽10和限位条,能够有效防止扣压套管2和内管本体1发生转动,避免了发生松动的现象。在使用时:将扣压套管2套接在内管本体1的外侧,向左推动扣压套管2,直到卡环8卡接在内,同时第二固定环5卡接在内卡槽9内,比传统铁质套环操作更简单,实用性更高,通过设置不少于九个第一卡接凸起61和第一卡接凹槽62和不少于九个第二卡接凸起71和第二卡接凹槽72,能够有效防止外部雨水进入内管本体1内部,提高了密封性,第二固定环5的外侧从左至右为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能够使卡环8快速通过第二固定环5的外侧到达外卡槽4内,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卡环8从外卡槽4内脱落,安全性更高,当扣压套管2完全卡接在内管本体1的外侧后,限位条11分别位于限位槽10内,通过设置限位槽10和限位条,能够有效防止扣压套管2和内管本体1发生转动,避免了发生松动的现象。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包括内管本体和扣压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本体的右侧设有第一扣压组件,所述扣压套管的右端内侧设有第二扣压组件,所述第一扣压组件包括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所述内管本体的右端外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彼此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扣压组件包括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所述扣压套管的右端内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彼此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凸起配合卡接在第二卡接凹槽内,所述第二卡接凸起配合卡接在第一卡接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包括内管本体和扣压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本体的右侧设有第一扣压组件,所述扣压套管的右端内侧设有第二扣压组件,所述第一扣压组件包括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所述内管本体的右端外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卡接凹槽彼此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扣压组件包括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所述扣压套管的右端内侧分别设有不少于九个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凹槽彼此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凸起配合卡接在第二卡接凹槽内,所述第二卡接凸起配合卡接在第一卡接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编织管9连包扣压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如华赵金丹高新远张小磊冯新维张之鹏秦绍东胡二娟尹广蓉李新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斯凯特汽车管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