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53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能源动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气管组件包括高温集管、高温支管、排气集管和排气支管,高温集管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安装腔和冷却腔,安装腔沿高温集管轴向延伸,冷却腔绕高温集管周向环设于安装腔外,高温集管上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出水口;高温支管内部中空,安装于高温集管上,与安装腔连通,高温支管上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水口;排气集管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腔内,排气集管与安装腔内壁围设形成气体夹层;排气支管安装于高温支管内,并与排气集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少高温排气能量流失,降低高温管系的红外辐射,充分利用高温排气能量,减少高温排气对于环境温度的影响,提升内燃机进气效率,提升内燃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能源动力
,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管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内燃机增压技术的发展,内燃机的排气系统表面的温度在不断地提升。高端内燃机在额定负荷或超负荷运行工作时,排气系统内的排气温度可以超过700℃,过高的排气温度影响着内燃机的进气效率、零部件的可靠性以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传统的隔热方式是通过特殊涂层对排气系统进行隔热包覆,但隔热包覆后的排气系统的表面温度也在200℃左右,隔热效果差,排气集管内的气体能量流失严重,导致涡轮增压器的效率提升受到限制,影响内燃机的工作性能。同时,隔热包覆层厚且使用寿命短,在工作一定时间后易破碎脱落失去隔热作用,影响内燃机的结构紧凑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组件,利用冷却腔和气体夹层作为隔热层,隔热效果好,可靠性高,紧凑性高,更换排气集管时拆装方便,延长了排气管组件的使用寿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管组件,包括:高温集管,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安装腔和冷却腔,所述安装腔沿所述高温集管轴向延伸,所述冷却腔绕所述高温集管周向环设于所述安装腔外,所述高温集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出水口;高温支管,内部中空,安装于所述高温集管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高温支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水口;排气集管,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排气集管与所述安装腔内壁围设形成气体夹层;以及排气支管,安装于所述高温支管内,并与所述排气集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集管包括管体和补偿件,多个所述管体同轴设置,所述排气支管与所述管体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管体通过所述补偿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补偿件抵靠于所述安装腔内壁,使所述管体与所述安装腔内壁围设形成所述气体夹层。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内径尺寸是所述冷却腔径向厚度尺寸的2.8-4.3倍,是所述气体夹层厚度的5.7-8.6倍。进一步地,所述补偿件呈环型,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槽口朝向于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管体中一个所述管体的端口处设置有环凸,所述环凸卡合于所述凹槽内,另一所述管体外壁与所述补偿件内壁相抵,所述补偿件的外壁抵靠于所述安装腔。进一步地,所述补偿件上均布有孔隙,所述管体内的部分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孔隙流入至所述气体夹层中。进一步地,所述高温集管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清洁口。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口处设置有闷塞,所述闷塞封堵所述清洁口。进一步地,所述高温集管的端部设置有安装部,通过连接件能够将相邻两个所述高温集管的所述安装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高温支管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高温支管并排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高温支管中设置有一个所述排气支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排气管组件的高温集管内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安装腔和冷却腔,高温支管安装于高温集管上并与安装腔连通,高温支管上设置有进水口,高温集管上设置有出水口,排气集管拆卸安装于安装腔内,并与安装腔内壁形成封闭的气体夹层,排气支管安装于高温支管内,与排气集管连通。工作时,高温气体从排气支管流入至排气集管中,利用高温水和高温气体作为隔热介质,利用冷却腔和气体夹层作为隔热层,避免高温集管内部的热量通过热传递而流失,达到最大限度利用内燃机高温尾气所含能量的目的,可用于内燃机排气系统设计。本技术能有效减少高温排气能量流失,降低高温管系的红外辐射,充分利用高温排气能量,减少高温排气对于环境温度的影响,提升内燃机进气效率,提升内燃机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排气管组件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排气管组件的结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排气管组件的结构左视图;图4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中未安装排气集管和排气支管时的A-A处剖视图;图7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图中:1、高温集管;11、安装腔;12、冷却腔;13、出水口;14、气体夹层;15、清洁口;2、高温支管;21、进水口;3、排气集管;31、管体;32、补偿件;4、排气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组件包括:高温集管1、高温支管2、排气集管3和排气支管4,高温集管1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安装腔11和冷却腔12,安装腔11沿高温集管1轴向延伸,冷却腔12绕高温集管1周向环设于安装腔11外,高温集管1上设置有与冷却腔12连通的出水口13;高温支管2内部中空,安装于高温集管1上,与安装腔11连通,高温支管2上设置有与冷却腔12连通的进水口21;排气集管3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腔11内,排气集管3与安装腔11内壁围设形成气体夹层14;排气支管4安装于高温支管2内,并与排气集管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一个高温集管1上设置有两个高温支管2,每个高温支管2上设置有一个进水口21,高温集管1上设置有冷却腔12和出水口13,冷却腔12内的冷却水温度应高于60℃,来自于内燃机高温水冷却循环,排气集管3安装于安装腔11内,且与安装腔11内壁存有间隙,此间隙作为气体夹层14,高温气体从排气支管4流入或流出高温集管1,高温集管1内的高温气体利用冷却腔12和气体夹层14作为隔热层,减少高温排气能量流失,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内燃机高温尾气所含的能量,减少高温排气对于环境温度的影响,提升内燃机的进气效率和性能。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高温集管1与高温支管2一体成型,排气集管3可拆卸的安装于高温集管1上,排气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高温集管(1),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安装腔(11)和冷却腔(12),所述安装腔(11)沿所述高温集管(1)轴向延伸,所述冷却腔(12)绕所述高温集管(1)周向环设于所述安装腔(11)外,所述高温集管(1)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12)连通的出水口(13);/n高温支管(2),内部中空,安装于所述高温集管(1)上,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所述高温支管(2)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12)连通的进水口(21);/n排气集管(3),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1)内,所述排气集管(3)与所述安装腔(11)内壁围设形成气体夹层(14);以及/n排气支管(4),安装于所述高温支管(2)内,并与所述排气集管(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温集管(1),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安装腔(11)和冷却腔(12),所述安装腔(11)沿所述高温集管(1)轴向延伸,所述冷却腔(12)绕所述高温集管(1)周向环设于所述安装腔(11)外,所述高温集管(1)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12)连通的出水口(13);
高温支管(2),内部中空,安装于所述高温集管(1)上,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所述高温支管(2)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12)连通的进水口(21);
排气集管(3),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1)内,所述排气集管(3)与所述安装腔(11)内壁围设形成气体夹层(14);以及
排气支管(4),安装于所述高温支管(2)内,并与所述排气集管(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集管(3)包括管体(31)和补偿件(32),多个所述管体(31)同轴设置,所述排气支管(4)与所述管体(31)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管体(31)通过所述补偿件(32)可拆卸连接,所述补偿件(32)抵靠于所述安装腔(11)内壁,使所述管体(31)与所述安装腔(11)内壁围设形成所述气体夹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1)的内径尺寸是所述冷却腔(12)径向厚度尺寸的2.8-4.3倍,是所述气体夹层(14)厚度的5.7-8.6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腾宋雅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