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建筑内墙抹灰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相关
,具体为一种改良的建筑内墙抹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建设投入的增大,产生了大量的在建工程。此外,随着我国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增大的人口数字,造成了巨大的房屋市场。但由于在建房屋中墙体采用人工抹灰,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风险大,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质量难以得到根本保证。经查阅许多国家的资料发现,国外由于人工成本更高,故采用砂浆喷涂的方式,即将砂浆直接喷涂于墙面,但整平仍由人工抹平,造成了机器效率高的特点完全没有发挥作用,近几年,各类抹灰机层出不穷,日工程墙体的结构样式繁多以及墙体表面对砂浆的粘接力的不同,普遍发生抹灰脱落,空鼓的情况,不适用工程现场的实用化;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改良的建筑内墙抹灰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建筑内墙抹灰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的建筑内墙抹灰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竖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的建筑内墙抹灰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竖向导轨(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一个矩形平板,其板体上设置有竖向导轨(2),所述竖向导轨(2)为截面为矩形的长杆,其共对称设置有两根,且其内外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导轨槽(5)和第一导轨槽(4),所述第一导轨槽(4)和第二导轨槽(5)均为燕尾槽,且其槽口中分别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两个第二滑块之间通过连接杆(6)相连接,且连接杆(6)的背面固定焊接有安装框(7),所述安装框(7)上固定安装有抹灰板(8),所述抹灰板(8)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物料腔(9)和第二物料腔(10),所述第一物料腔(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建筑内墙抹灰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竖向导轨(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一个矩形平板,其板体上设置有竖向导轨(2),所述竖向导轨(2)为截面为矩形的长杆,其共对称设置有两根,且其内外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导轨槽(5)和第一导轨槽(4),所述第一导轨槽(4)和第二导轨槽(5)均为燕尾槽,且其槽口中分别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两个第二滑块之间通过连接杆(6)相连接,且连接杆(6)的背面固定焊接有安装框(7),所述安装框(7)上固定安装有抹灰板(8),所述抹灰板(8)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物料腔(9)和第二物料腔(10),所述第一物料腔(9)和第二物料腔(10)的前端均开设有开口,且其开口位置处分别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一抹灰辊轴(11)和第二抹灰辊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建筑内墙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抹灰辊轴(11)和第二抹灰辊轴(12)的本体前端面与抹灰板(8)的前侧表面相平齐,且抹灰刷毛突出在其开口位置处表面,且抹灰辊轴的下端与左右端均与物料腔的侧壁相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建筑内墙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的前端表面固定焊接有连接板(13),且连接板(13)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把手(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成舟,徐玉坤,徐书刚,黎相影,明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